家长要相信孩子能为自己的人生做主。

家庭教育|5岁学PET考试英语单词?别因小失大!

2022-08-05 08:44:12发布     来源:成长的可能    作者:张蔚斐  

  文|张蔚斐

  unsplash

  来源|成长的可能

  编者按:最近,一位家长与我们分享了她的困惑。她身边有一个“模范妈妈”,每天都陪着自家5岁的女儿学习PET英语,才5岁的孩子,已经能掌握800个PET英语单词了,而自家的孩子,还什么都没开始学。到底是她太佛系,还是对方太“鸡血”?5岁的娃有必要学这么多吗?这样的学习强度对于该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成长的可能”就这一家长的痛点咨询了中科启元儿童发展中心心理咨询师周歆媛,从儿童年龄发展特点来看,这件事是有必要的吗?

  #1

  3-7岁年龄发展特点:发挥主动性的关键时期

  教育部之所以推行“双减”的政策,禁止幼儿园小学化,其实从政策导向就能看出,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发展特点和身心健康,我们是不建议孩子提早进行过度的学科类学习的。虽然不排除有一些天生程度很好、很聪明的孩子,是超常儿童,但是大部分孩子是普通的,从他自身的思维发展程度来说,是不适合去提早学习这么多内容的。

  “神童”是少数,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也曾接触过一些超常儿童,这个孩子4岁就达到了3年级的数学水平,后来学习计算机,能代表国家参赛。这样的超常儿童肯定是需要好好培养的。

  曾听过这样一个有趣的说法:“当家长在想自己家的孩子到底是不是超常儿童的时候,其实已经说明了自家孩子是‘普通娃’,真正的‘神童’,各方面表现是很明显的。”

  学习英语这件事,需要家长去平衡好其中的度。如果是为了做好语言启蒙,在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学一些英语,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是涉及需要考核的学科知识,家长们需要掂量下是否合适。家长要清晰自己让孩子这么学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如果孩子学这些东西很痛苦,而且你只是在单纯的锻炼他的机械记忆力,那大概率是没有必要的。

  更多的孩子还是要按照年龄发展特点来培养,心理咨询的案例中有不少孩子上一年级以后出现问题来调整,很多就是因为提前学习。之前学得太多了,孩子就觉得自己都懂了,上课就不认真听,但校外的课程体系和校内的教育体系并不相同,基本功也未必那么扎实,这就导致了问题。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锻炼记忆力的方式有很多,是必须要通过背英语单词来实现吗?孩子在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核心发展目标,他的时间是有限的,背英语单词的时间挤占了孩子发展其他能力的时间,本身在这个年龄阶段该发展的创造力、思维想象能力和自驱力等内在品质没有得到发展。看上去,孩子是5岁就记下了800个英语单词,填鸭式把英语单词塞进他的脑海里,但是还有些隐性的问题目前没有暴露出来。

  机械背记并不能真的锻炼孩子的思维,所以他的学习底层是很不稳的,后续学习过程中如果出现行为问题,跟不上学校的进度,他会更受挫。家长在注重孩子掌握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各方面学习能力、性格品质的发展。如果时间有限,在孩子学龄前阶段,个人能力和品质的培养是优先于知识技能学习的。

  在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中,4-7岁的孩子正处于“主动对内疚的冲突”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的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他的核心需求是自己决定自己的发展状态,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家长给予太多干涉,是不利于孩子的个人成长的。家长要求太多,一直压抑着孩子的这部分天性,就容易在后续成长中出现问题,例如青春期的叛逆。

  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埃里克森把目的定义为:“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为幼儿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所限制。”

  当孩子到了7-12岁,就进入了学龄期。核心是“勤奋对自卑的冲突”。这一阶段的孩子对学习是有需求的,不再光靠“玩”来了解世界,需要做更多探索,通过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来丰富自己。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

  #2

  家长要相信孩子能为自己的人生做主

  有时候家长很难意识到教育中的问题,例如,家长在安排英语学习计划时会询问孩子的意见,孩子一直很听话,并没有激烈的反抗,反而表现出是乐意接受的样子。家长认为自己是尊重孩子的喜好的,但这样的做法也需要谨慎看待。

  孩子自己没有喜欢的事情,本身就是需要家长去反思的一件事。家长需要反思一个问题:孩子在生活中有多少可以自己决定的部分,这种决定不是说我今天穿什么衣服、吃什么东西这样无足轻重的,而是孩子在生活中的“话语权”。

  例如学习这件事,家长能不能做到“放手”?孩子不做作业,就让孩子去承担不做作业的后果。如果孩子自己不能承受这个后果,他会做出自主的改变。没有哪个孩子真的不求上进,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很优秀、成绩很好。

  家长肯定希望孩子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孩子没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对他未来的发展也没有好处,他长大了以后可能就不知道做什么,现在在大学里有很多孩子生活没有目标、没有想法,和这个也有一定的关联。

  我在接受咨询的过程中就遇到过一些孩子,四五年级的时候过来咨询,他们的学习真的非常好,家长让他学什么就学什么,但是你问他以后想干什么,他完全没有想法。家长在孩子小时候管理太多,大包大揽,造成了孩子部分能力的缺失。这些孩子的情绪是压抑的,很容易出现行为症状,类似强迫、情绪崩溃等。

  家长最需要静下来好好想一想:你是不是真的相信自己的孩子能为自己的人生做主?有时候给到很多方法论,但家长的理念上没有转变,其实再多说教也没有效果。

  家长要更信任孩子一点,家长最好的角色是“帮手”,多让孩子自主选择,学会承担后果。为什么会产生亲子矛盾,亲子冲突的核心是家长和孩子站在了对立面。如果家长是“帮手”,那很多冲突就会自然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