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土豆妈妈
图片来源|《牛津树》
来源|成长的可能
说起英文读物,在家长和孩子心里,《牛津树》必有一席之地。
《牛津树》是英语分级读物,适合孩子从0基础起步,可以一直读到小学阶段。但我更看重它的,却是里面的家庭教育故事:一个普通家庭的欢声笑语、和谐有爱的亲子时光、正确的三观、面对问题时乐观积极的解决方式等等。
几乎每本书里都埋了很多“梗”,土豆看的时候会哈哈大笑,沉浸其中。有时候一本书甚至要读10来遍。
它到底有什么魔力呢?令人捧腹大笑的故事背后,埋藏了哪些家庭教育细节?
(以下可能涉及“剧透”)
#1
生活需要“幽默感”,稳定的情绪是家庭健康生态环境基础
这是一个三胎家庭,Biff和Chip是双胞胎,Kipper是弟弟。奶奶偶尔会来小住,孩子们有时也会去可能是位于“郊区”的奶奶家。
有一次,一家人的故事围绕着院子里的“水管”展开。
爸爸发现院子里的水桶漏水了;妈妈在用的一个水管也漏水了。
爸爸拿来各种工具,好不容易修好了这个大水桶,打了一个补丁,感叹"What a tricky job!”(好复杂的工作)但是接下来情况不妙:水桶裂开了!爸爸被喷涌而出的水冲倒,湿了一身……
爸爸在晾衣服,另一边,妈妈在修理水管,打了一个补丁,“What a tricky job!”
没想到,妈妈在拿水管接水龙头的时候,水龙头掉了!妈妈被喷了一身水,旁边的爸爸和孩子们还在偷笑哈哈。
爸爸换了个新水桶,水桶放在几块砖头上,再次接上水。额……接下来一幕,砖头倒了,桶也翻了……爸爸再次湿透了……
妈妈换完衣服回来,想浇院子里的玫瑰花,想把新水管和旧水管接到一起。妈妈正在操作时,Kipper想帮忙,于是打开了水龙头……此时新旧水水管还没连接好,妈妈又湿透了!……
孩子们拿出来一个充气戏水池,爸爸要帮忙注水,咦,水管里怎么没有水流出来?"Funny!"就这在这时,旧水管打补丁的地方爆破了!这一次,孩子们也都湿透了……哈哈哈。
这样一个“有点倒霉”的故事,层层递进。如果换作我们自己,三番五次的被水管弄湿,大概率是要垂头丧气或者觉得糟糕透了。但从图片传达的信息可以感受到,一家人并没有多么“懊恼”、“沮丧”、“生气”,有时候甚至会互相“取笑”。在“大吃一惊”的夸张表情后,家人们都在安安静静晾衣服。
更重要的是,每次遇到问题,大家都在积极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水桶坏了、水管坏了,首先修一修。诚然,直接换新是最方便、最快捷的,但是自己修理,何尝不是孩子们需要学习的动手、节俭的品质?
#2
搞笑的爸爸,飒爽的妈妈:快乐一家人
爸爸自带搞笑基因,每逢爸爸出场,一定会有欢声笑语。比如,
Biff在跳绳,爸爸也要试试,最后跳进戏水池里了……
孩子们在娃滑梯+戏水池,爸爸也要试试,然后戏水池爆了……
孩子们玩Hopper比赛,爸爸也要加入,然后Hopper爆了……
有一次,Kipper的泰迪熊不小心掉进小溪,大家都想办法捞,最后爸爸掉进水里,捞出了泰迪的同时,头顶上站了一只青蛙,变成了Frogman(蛙人)。
每次看到这些细节,土豆都会笑很久,有时候还会评价:“我的爸爸也很搞笑。”
妈妈很酷、很飒,积极乐观,干练利落。有时候会被一家人的吵闹弄得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