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多知网
作者|王上
图片来源|造梦日记
2023年注定是人工智能发展史上载入史册的一年,这一年也可以说是教育科技领域发展的里程碑。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方式和工具得到了极大的革新,推动了学习方式向更灵活、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大模型的出现,让大规模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让我们一同回顾这一年教育科技有哪些重大变革。
01教育垂类大模型成教育科技行业的新引擎
ChatGPT强大的学习和适应能力风靡全球,互联网公司纷纷推出了类似的大模型。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有200多个大模型,其中,不少教育科技研发了垂类大模型。
教育科技企业要想做出原生AI应用,有一个大模型会更便捷,但这也仅限于有资金、有技术、有实力的企业。
一直以来,好未来的数学积累深厚。2023年,好未来自主研发了针对数学领域的教育垂类大模型——学而思九章大模型(MathGPT),不同于文本为主的大模型,九章大模型面向全球数学爱好者和科研机构,以解题和讲题算法为核心。
九章大模型基于海量名师解题过程的数据进行模型训练,模型的解题步骤专业清晰,目前,九章大模型数学计算能力已覆盖小学、初中、高中的数学题,题目类型涵盖计算题、应用题、代数题等多个类型。
有道自主研发了教育垂类大模型“子曰”,“子曰”大模型从一开始就定位为是一个“场景为先”的教育垂类大模型。它能够作为基座模型支持诸多下游任务,向所有下游场景提供语义理解、知识表达等基础能力。基于此,有道研发团队在“子曰”大模型的基础上,为不同学习场景设计了定制化的模型,以实现模型与场景的契合。
作业帮银河大模型是基于中国市场的多学科、多学段、多场景教育大模型。其应用体现在智能解题、知识问答、中英文写作、AI伴学等方面。目前,作业帮银河大模型正应用在作业帮APP等学习工具、智能硬件、智能图书以及教育数字化等业务上。
相比于通用大模型而言,教育垂类大模型更深扎于教育细分场景上。
02AIGC重新定义口语对练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关键不是开发一个大模型,而是应用。正如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极客公园创新大会2024” 上所强调的“卷AI原生应用,别卷大模型”,他说:“真正推动社会变革的是那些基于大模型的AI原生应用,这些应用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外语学习非常依赖老师和工具,在以往,口语练习大多是真人外教,或App中有固定模板的聊天。而在AIGC时代,出现了诸多基于大模型的AI口语对练产品,口语对练可以是AI老师,像跟真人聊天一样可以多轮对话,可以在任何时间开展任意主题,每个人对话的场景都可能不同,这对于i人格(内敛性格)的学习者更是福音。
在国外,Duolingo(多邻国)和Speak就是最早一批融入大模型的语言学习App,他们让AIGC贯穿到课程全过程,与场景化的内容相结合。
结合GPT-4之后多邻国推出新的订阅 App Duolingo Max,提供 Roleplay ( 角色扮演 ) 和 Explain My Answer ( 解释我的答案 ) 以及In-lesson coach(课堂教练)三项功能。多邻国的App设置了大量的真实场景,里面的人物是多邻国的吉祥物家族。
Speak也第一时间接入了GPT-4,这之后,用户可以就一系列主题与AI老师进行开放式对话并获得关于发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的即时反馈。值得注意的是,Speak的课程都由真人录制的,也有角色扮演环节,是在自己设定的环境中与AI 展开多轮对话。
在国内,大多数语言学习类App都选择了用AI虚拟老师和用户进行口语对练。在有道CEO周枫看来,AI虚拟老师与单纯的聊天不同,“一位好的老师一定对学生有尊重、有引导、有鼓励、有帮助。所以Echo要能在用户悲伤时安慰陪伴,遇到难题时一起找到办法,在无聊时一起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