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体系可以融合使用ChatGPT,使之成为一环,而非一禁了之。

ChatGPT“席卷”教育,他们这样看 | 观点

2023-03-17 10:42:51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徐晶晶  

  来源|多知网

  整理|徐晶晶

  图片来源|Pexels、Rick博士玩数学

  多知网3月14日消息,随着ChatGPT近来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关注,它将对教育产生怎样的影响,也引发人们的思考与热议。

  近日,数感星球CEO靳志辉(Rick博士)作为主持人,与数感星球CTO来斯惟、前香港主板上市公司集团CEO谢鹏(抖音:谢鹏Eric)、“一站式教育规划”发起人卡拉老师一起,就ChatGPT和教育结合的相关话题,在视频号“Rick博士玩数学”展开了一场线上直播讨论。

  

  (直播截图源自视频号“Rick博士玩数学”)

  以下为直播对谈内容(经多知网编辑整理,略作删减):

  01

  教育体系可以融合使用ChatGPT,使之成为一环,而非一禁了之

  是否要禁止学生使用ChatGPT?当前,为避免学生利用ChatGPT抄袭,部分学校禁止学生使用ChatGPT,但另一部分人则对其持开放态度。

  谢鹏:

  对于ChatGPT,可以从大的教育体系和个人家庭两个角度考虑。

  从教育体系管理者来讲,因为要促进公平,在相关管理体系成熟之前,禁用可能是比较合适的。

  但希望现在的教育体系可以融合使用ChatGPT这类工具,比如设计作业时,使得使用这类工具只是作业中的一环,而非一禁了之。举个例子,有些作业要带回家做的,学生确实可能会用这个工具来直接给出答案,那么老师或者教育体系应该设计出一种方案是允许学生使用这个工具去深挖某些知识。举个例子,费曼学习法有一环是需要孩子把牛顿第一定律复述出来,是他自己来写,还是由ChatGPT帮他组织一段语言,然后孩子自己复述出来?其实在我看来都可以,因为孩子在复述过程中是会完全理解这个知识点,会增加他的学习效率。

  但,到底什么样的作业设计才会产生合力,对教育是好的?西方有些地方的作业题目可以更深更广更灵活多变一些,允许学生用多种工具去搜索相关信息,而在学校考试就闭卷考。也就是过程管理是放松的,最终的结果检测是严格的。但是这很难标准化,目前在国内的教育体系里,孩子们带回家的作业基本都是足够标准化的,怎么设计作业其实很考验老师的能力。

  从个人家庭考虑,家长应该主动去了解这个工具,思考怎么在教育中让孩子去接触这类新技术。如果家庭有能力让孩子去接触这些工具,比如在学习英语的时候,用ChatGPT来自动让孩子进行口语对练,是很好的。

  2012年的一本书《与机器赛跑》(RaceAgainst the Machine)中提到的一句话很重要:“人类从来都是人类+机器淘汰人类的一个过程。”注意,不是ChatGPT(工具)淘汰人,而是人类+工具淘汰人的过程。所以我觉得禁止孩子下一代使用先进工具这件事是站不住脚的。1967年德州仪器发明了手持式电子计算器之后,遭到很多学校禁用,但如今回看,这是没有意义的。

  卡拉老师:

  现在是一个过渡阶段,大家还没有想好到底怎么应用它,但应该只是时间问题。一旦大的技术升级出现,肯定是席卷一切的,走向如何应用一定是唯一结果,只不过是时间早晚、怎么应用、应用在多大的范畴、谁先谁后的问题,禁是禁不住的。

  抄袭和剽窃并不是随着ChatGPT才产生,只不过ChatGPT作为一种工具,极大降低了抄袭和剽窃的门槛而已。

  面对一个不可抗拒的趋势,禁止的意义不大。对于学校,短期的问题是:怎么样先在一个阶段抑制住某些负面行为的产生,以保证教学及教学管理的正常运行,有一个过渡。

  教学管理团队应该已经在研究怎么把它作为一种更加正向的工具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因此,“禁止”和“出方案”应该是双线同步在走的,所以禁用只是阶段性的。

  02

  AIGC潮下,“创作得最好的依旧是这个领域最专业的人”

  靳志辉:

  美国已经出现了有人直接用ChatGPT来做项目,得分还很高,引起了轩然大波,这类的AIGC(即AI Generated Content,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生成内容,AIGC也被认为是继UGC、PGC之后的新型内容生产方式,AI绘画、AI写作等都属于AIGC的分支)作品和人本身的作品如何对比?

  谢鹏:

  我完全不介意学生们用工具产生了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举个例子,去年9月,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艺术比赛的数字类别中,画作《太空歌剧院》(“Théatre D’Opéra Spatial)获得头奖,但这幅作品其实是由AI绘图工具完成,迭代了700次,然后拿了一个冠军。大众迟早会认为它是个人创造,而且科罗拉多州博览会艺术比赛的评审会也接受了这个点。

  卡拉老师:

  有一篇评论文章里讲到,现在使用AI工具创造新作品的过程中,创作得最好的其实还是这个领域本就最专业的那部分人,因为他们具备普通人在这个领域所没有的感知力和判断力等等。所以还是一种艺术修养在做底层的支撑,这个在各行各业都成立。

  谢鹏:

  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教授汉斯·莫拉维克(Hans Moravec)提出过“人类能力地形图”(Landscape of Human Competence)的概念,他其实就是把AI视作洪水,会淹没人的各个能力。最底层的是死记硬背和算数,但遗憾的是,这也是我们现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两个能力。但是最高的两座山峰——基础科学、艺术美学,其实是我们现在所有家庭应该非常重视的东西(低地代表一些像“算术”、“死记硬背”的能力,丘陵和山脚代表“围棋”和“驾驶”,海岛和半岛代表“翻译”、“图像及语音识别”,山峦代表着“社交”、“管理”、“艺术创作”和“科学”等。不断上涨的海平面代表计算机及人工智能现在能做的事情。半个世纪以前,它开始淹没低地,将人类计算员和档案员逐出了历史舞台。不过,大部分地方还是“干燥如初”。现在,这场洪水开始淹没丘陵,逼近山脚,海岛及半岛也逐渐被海水吞噬,人类能力的“前哨部队”正逐步向后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