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认为,相对于其他行业,教育行业的泡沫不大。

GES观点碰撞:教育产业是否存在泡沫,未来趋势在哪儿?

2019-12-19 10:47:09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Penny  

  多知网12月4日消息,在2018未来教育大会上,在《下一个风口,教育产业新趋势》分论坛中,教育产业投资人阐述了教育的投资逻辑,对是否有泡沫进行了争辩,分析了未来教育产业投资的趋势。

  本场分论坛主持人为36氪总监廖苑伶;嘉宾有达晨创投董事总经理李冉、好未来教育集团副总裁蔡翔、经纬创投投资董事牛立雄、新东方教育文化产业基金副总裁张育宁。

  嘉宾基本认同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国际教育等在未来有很大的机会,对于泡沫论,大家认为,相对于其他行业,教育行业的泡沫不大。

  

  以下为圆桌实录,多知网整理编辑:

  不同生态,教育产业投资逻辑各不相同

   我们这场都是由投资人构成的环节,第一个问题,今年教育行业非常热,大家基于自己的机构的背景,因为在场有集团的也有VC财务投资,大家基于自己的背景,能不能来聊聊各位投资教育赛道大的逻辑和看到大的机会点是什么?要不按顺序来聊。

   李冉:大家好,我是达晨的李冉,我简单讲一下我们投资教育行业一些简单逻辑。

   我们把大概的企业其实分为三类,一类做产品的,一类是做渠道的,一类是做服务的。那我们都知道做产品,我就不多说了,都是一些比较实体的公司。做渠道的公司,在过去几年之内也被互联网改造差不多了。

   我们就在两三年之前就突然发现其实服务业的公司很多还没有线上化,其中一个最大的领域就是教育行业。我们知道服务业毛利是非常高的,但是服务业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做不大,主要是受制于管理半径、管理效率这两个问题。互联网其实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说对教育行业来讲,新技术,也不算特别新的技术,互联网技术对教育行业的改变是非常深刻的,它提升了管理效率、扩大了管理半径,就使这样一个原来传统上不能够做得很大的公司有可能出现一些规模非常大的这种,有可能上千亿市值的公司,我们近两年布局了能够通过一些新技术来提升这个行业管理效率,提升管理半径这样的公司。这个我觉得是我们大的一个投资逻辑,很多项目都是在这个逻辑下投出来的。

   蔡翔:从好未来角度来看教育行业不仅非常宽的一个赛道,它的特点在各个垂直领域都会出现很多头部的领头羊,所以在垂直领域里面去找能够成为一方第一的公司,是我们非常在意的一点,而且希望能够大家形成很好的协同,希望形成很好的协作,这是一种很典型的上市企业投资思路。

   另外一方面我们也会关注横向大的机会点或者说横向的逻辑架构,就比如说在教育领域里面我们会看中三个线条。

   第一,触达。任何的生意能够形成真正的完整的付费的流程触达是第一位;

   第二重要就是内容。因为所有的教育离不开内容的内核。所谓大学,真正大师产生好的内容,在当前时代真正出现好的内容的或者说我们把服务业作为内容一种形态就会有很多创业公司,他们能够通过长期的积累而且独特的视角做出非常好的内容形态,我们也愿意在这方面进行投资。

  第三是数据,从长远来看,能把教育品质而且能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是需要有大量数据回馈而且做到精准分析和匹配,无论对于数据获取端以及对于教育数据的分析能力,或者说形成完整的数据闭环的这种商业模式公司也是我们非常在意。

   牛立雄:大家好,我叫牛立雄,来自经纬中国,我们是一个典型的财务投资人,我们美元人民币双币种管理了300多亿,我在经纬负责教育领域投资。

   我们自己在这个领域投资思路跟其它领域也没有什么特别不一样,我们主要的一个思路在我们认为比较宽广大的市场里面去找最优秀的人,主要是这两个条件。最宽广的市场理解,可能跟有一些行业的投资机构理解不太一样,因为我们经纬是分小组,每个小组里面我们扎得还是相对比较深,我们对行业有自己的认知,比如市场定义,K12是个大领域,其它我认为是小领域,在我们看来我们不是这样看的,我们对稍微细分点的领域做一些研究,我们觉得整个细分领域有很大的机会,整个在线教育在中国才刚开始,除了成人教育之外,在学生层次渗透率还是非常低,总体来说我觉得机会还是非常多。

   人这方面,优秀的人,我们的定义,总体而言,我自己在这个方面相对比较多元化,我没有把人固定成一个框框,比如创业过两次的人,成功有经验的创业者或者刚毕业的学生我都有投,我既有投已经有40多岁开始创业的人也有刚毕业的学生,这些人背景里面既有以前做教育培训也有完全没有做教育培训就做互联网,在我们看来都是可以,总体上我们对这个团队像学习能力、胸怀、格局我们是比较关注的,其它的条条框框问题我们相对关注比较少。

  我们经纬目前拥有的公司里边它是非常多元化的,从具体策略上来说我们现在主要是三个大的策略,从三个角度,一个对整个在线教育,一个新供给带来的变化。第二个,营销方式带来的新的机会。第三个,新的技术带来变化。

   因为今天时间,也很多嘉宾精彩分享我就不展开讲了,三个逻辑支撑今天在市场上算是非常活跃教育投资机构,我们手上有VIPKID、粉笔等等一系列的公司。谢谢!

   张育宁:大家下午好,我们作为新东方教育产业基金参加下午的论坛。

   我们这个基金脱身于新东方科技教育集团,作为我们这支基金整体不管从理念到基金、机制到团队上我们豆油浓厚新东方集团的基因,看待投资,我们基于新东方25年发展基础上,辩证看待这个问题。我们投资大逻辑基本有四个,社会价值、内容价值、技术价值和渠道价值。

   从社会价值上来看,首先追溯到92年的时候,国务院刚刚把教育产业划分为第三产业。教育产业化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新东方也是乘着教育产业化的东风发展成为接近百亿美金市值的上市公司。所以我们看到整体现在的中国的教育市场的产值每年超过4万亿。我说的4万亿包含了线下校内的体系,这个校内体系3万亿你是很难把它简单产业化。我们看到一段过去有很多民营资本涌入到这个领域,包括一些地产公司和非教育类上市公司,开办学校收购幼儿园,出现了社会问题,所以现在整体政策是收紧的状态。

   我们作为这个产业投资人来讲,我们的一个感悟是什么呢?就是你在做教育投资这件事情有一个大前提,这个大前提排在赚钱这个事情之前。就是你的教育理念一定是正确的,你是为了实现教育公平,这一大前提。没有这一大理念大前提,资本就变成了门口野蛮人。资本进入到教育这个产业当中去,其实它并非是一件完全的好事,带来更多的是教育不平等。我们做教育投资这件事情,我们只投资符合党的全面领导方针,有健康教育理念,有社会价值的公司。

   其次,我想把这个内容价值和技术价值一起说。因为教育内容其实从体系和标准上,在过去一百多年来没有什么大变化。体系我们用的还是布鲁斯的体系,分课的体系还是一百年前哈佛的标准。这个体系跟标准在中国落地大打折扣,整体中国大的现状就是地区之间不均衡,教育资源相对来讲是比较匮乏的。所以在这个层面上,中国情况很多的教育与其说更像现代教育不如说更像科举教育,校外市场上基于应试私塾教育,校内连私塾都不如。

   我们更愿意看那些更能够让我们的中国教育贴近现代教育的公司,能够把AI能够把大数据把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不只是简简单单依靠人来传达的公司。

   渠道价值,说白了也就是流量价值,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渠道跟流量本身也是最容易跑偏跟踩坑的一个地方,在这儿我想先卖一个关子,稍候再跟大家讨论。

  教育行业泡沫相对较小,线上市场相对集中

   廖苑伶:谢谢刚才四位的分享,大家听到分享有很多相似也有不同的点。张总顺带说出了第二个问题很好的延伸。特别想问大家因为今年很多投资人都来看教育,可能原来不看,是因为觉得教育是一个扛周期的赛道,大的资本比较冷的环境里是一个很好扛周期赛道,但是也会有另外一个声音,觉得现在有不理性现象出现,包括今年已经有一对一公司暴雷的现象,大家怎么看教育行业是否有泡沫出现,大家是不是有一些自己更理性的一些感想或者看法能跟在座分享一下对大环境的判断。

   李冉:我觉得其实任何一个行业出现这种起起伏伏,比如说有这种泡沫的时间和有泡沫破裂的时间我觉得很正常,教育行业也不例外。这两年我们从一个投资人角度来讲,感到一级市场很多项目估值特别高。

   我理解泡沫其实是一个中性词,它不一定是一个贬义词。在一个行业发展的初期,泡沫有可能让这个行业快速起来,但是到了后期会对这个行业造成一定的伤害。我觉得这个事情,最好还是由市场来解决。比如这个项目估值高也好低也好,我们很难来判断,市场是公正的。经过时间检验发现,每一波周期过去,有一些企业成长了,也有一些企业最后受到了问题,主要这些。

   蔡翔:所谓教育行业有泡沫,我们如何拉开看在整个投资领域里面,可能在其它行业里面泡沫恐怕与教育行业更大一些。教育一个很大的好处是,这个行业相对来讲在现金流产生的能力是很好的,而且只要创始人和公司认认真真去做,其实他能够提供一个蛮稳健、蛮长的成长过程。很多时候出现估值上的高高低低,不完全这个行业本身的问题,而这个行业有没有能力把短期的泡沫充实,发展好的企业,发展是稳健的,过段时间能把泡沫填上。我们不认为泡沫本身有那么大的伤害。

   另外一方面,泡沫也会促进行业里的创新,而有的时候创新会脱离实际的状况。

   牛立雄:今年确实教育投资是比较热的,但是我觉得这里面实际上没什么泡沫。这里面要跟我们其他领域相比还差得远呢,总体而言我认为大家看到个别的一些细分领域估值可能有点超前而已,这个超前需要未来用业绩消化,总体而言,今天教育是正处在从线下向线上迁移的过程之中,整个行业还在非常早期,我觉得在投资方面实际上没有什么泡沫的。

   刚才廖苑伶讲看到一对一的公司就暴雷了,经营不下去了。用两个角度讲,一个是市场正常淘汰的过程,这些公司经营了好几年,到了经营好不好的时间了。另外,这些领域公司它有一个特点,因为它都是正向现金流,总体而言市场优胜劣汰的过程,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部一样,线下开一个店大部分倒闭这个是不正常的,在线上,线上行业特性决定了第一名第二名挣钱,后面逐渐要被市场淘汰,今天发生的一切就是自然选择的过程。

   张育宁:泡沫是否存在这个事情,我个人觉得在教育行业里面尤其在流量和渠道这些互联网教育公司里面它还是和2015年一样存在一些泡沫,因为我们在2015年的时候经历过O2O教育的泡沫,抢占流量山头上死尸累累的项目,我抢占互联网高地,我有了活跃度基础我能变成下一个腾讯或者下一个今日头条,没想到它变成了下一个开心网。我们觉得教育是延时满足的东西,互联网是及时满足,对教育来讲它是非常非常慢的活,用互联网的思维有很多是不能满足互联网教育领域。不管机构投资人还是个人投资,他们做互联网教育投资,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流量、活跃度互联网指标上,在教育理念跟产品上没有给到足够的关注,这个很有害的事情,投资人的抉择反过来影响项目,他们自己对KPI的考核,这是很关键的事情,所以才会催生出很多互联网教育公司是TO VC。互联网教育公司做GMV、做高估值做流量,管理人创始人自己不来刷流量,不来刷互联网指标,下面的销售,老师也会刷,为什么?有套利空间,这是非常不健康一件事情。

   我认为我们投资人看互联网教育项目的时候,我们也是要重点关注这个项目本身的教育属性,它的产品,它的理念是怎么样的,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事情。

   此外,我觉得对于教育行业里面很多的泡沫不是泡沫,它是有价值,我们抛去专门刷流量的渠道和互联网教育公司不谈。

   我们都知道教育产业是一个大产业,中国教育产业做得相当不成熟,大多数投资人很有眼光,我们好像不惜重金布局进去,这也是好事。以资本力量快速推进了这个产业本身发展。说白了还是一个事情,资本求快,教育求稳,教育这件事情本身也是一个慢活,他们要给予更多的信心和给予更多的时间给教育的公司来做进一步发展。资本这个步子不能迈得太大。

  未来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国际教育空间比较大

   廖苑伶:简单总结一下前三位投资人还是比较乐观的一个态度,并且认为教育行业还是有比较强的头部效应的,即使现在可能会有一些估值偏高,未来还是可以做得更好。张总比较理性看待这个事情。

   下一个问题,我们复盘了今年的一个情况,明年这个行业大家有没有自己更看好的一些方向或者是新的机会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在教育大的行业里,偏展望型的一个问题。

   张育宁:我们作为新东方本身产业基金,我们看项目更多的是基于我们新东方本身的业务协同还有项目本身教育价值来看。所以我们偏重几个方向,主要有六个方向。按照年龄分,我们主要分为早教幼教,K12阶段、职业教育阶段。按照技术赋能或者性质分,我们又分为国际教育,AI+,和非学科素质教育阶段。对于早教幼教阶段我们更偏向于线上,现在人口红利也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早教幼教项目其实首当其冲要受到冲击,各位投资人都有共同的看法。对于家庭教育这一端,它是一个强刚需的一个领域,对于父母来讲,这一代的父母互联网渗透率极高,用一些线上手段做家庭教育很适应市场需求的一个产品,经常有人说一句话,你教育孩子没有一桶水你怎么给孩子一碗水,教育父母是很重要的一步。

   K12教育也是有很大的机会,线下的机构首当其冲受到最强冲击。对于K12阶段家长需求没有降低,很多家长因此转向更有便利性、性价比更高的线上产品,我们认为线上K12还是有很好的发展机会。

   国际教育这个阶段,新东方本身做国际教育起家,我们是最早的业务就是留学产业链上面的业务,留学产业链上我们看到还是有很多很好的机会。一,孩子留学送出去之后,留学后的产业链是有很高的价值,甚至比留学前我们觉得更要多。另外,海外有一些教育的产品、教育理念、 教育内容其实是可以在中国落地化来进行普及的,这个我们也看到了很多的可以做的事情。

   然后职业教育就不用说了,职业教育至少现在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发展时期,受人口红利冲击是最弱的。另外,职业教育使用群体和付费群体是一个人,所以教学完成度会变得特别高,学习主动性也会很高,这部分人也是互联网渗透非常高的,用在线的形式解决职业教育大部分的内容。

   AI+和素质教养。AI+不必多说了,这是势在必行的,让中国的教育变成现代教育的一个契机。素质教育也是一个新兴方向,我们看到方向更多不是传统的音乐、美术、体育这样的项目,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一些新的一些教育理念,像PPL或者(SDEEM)教育方法跟国际教育是相关,先进教育理念要么从加拿大从美国从以色列来引入,这也是一个未来一个很好发展方向。

   牛立雄:我是比较看好,我觉得这三个领域。一个早幼教,目前供给还是非常缺乏的,大家还是比较好的东西,市场没有很好被满足。

   第二个,在线的私塾教育,私塾教育品类非常多,在线上能够交付,我觉得也是不错的,这里边有些品类大一点,有的小一点,在线私塾教育第二个。

   第三个就是国际教育,线上国际教育,这三个领域是我们比较看好的。

   蔡翔:刚才两位嘉宾说得非常全面,无论垂直赛道还是线上线下都有涉及。我如果做一个补充,我感觉在2C领域之外还有2B很多机会,随着整个中国教育体系不断发生结构性的调整,我觉得这个机会呈现出来。一方面国家政策导向会越来越向公立学校进行倾斜,学生时间可能在公立学校这边所花费更多,如何赋能或者帮助公立学校提供更好的内容、产品以及他们内部提升管理效率和教学效率的这种工作方法和SaaS平台这我们非常关注这个大的方向。

   而对于中国非常庞大的民办教育领域,你会发现当前状态是高度分散,其实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很难有一统天下格局出现,大量中小机构依然在市场上发挥重要和活跃的作用,这个时候如何帮助他们来提升自身的教学品质、教学质量或者说在获客管理或者对于学生学情跟踪数据分析相应能力建设上我们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或者我们和市场上的企业协同起来是非常重要。

   在2C领域,素质教育尤其职业教育这两端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是政策上比较鼓励而且空间会比较大。而在于这种K12教育阶段,大家也可以看到义务教育阶段政府在资本的流入控制上会有很多想法,课外教育,对于课外辅导政策收紧也可能会对很多企业产生一些压力和负担。在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对于像好未来、新东方头部机构某种意义也是一种机会,确实自身不仅能够加强本身的素质和能力建设,也会在市场上面对更少的竞争。等到这一波市场过去之后,我觉得围绕K12会有一些新机会出现,当前情况还会围绕政策导向我们会更多观察市场一些演变。

   李冉:我觉得未来教育它的机会其实主要在两大方面。

   一个是新模式,一个是新需求。

   新模式我又把它分成两个层面,一个是新技术,新技术出现之后包括现在的AI包括一些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效率提升这是一种机会。

   第二个包括新内容新方法,大家是不是在教学内容或者教学方法上做一些改进,能够把教学效果提升,这可能也会存在一些机会,这是第一个是新模式。

   第二个新需求。新需求的话我又分成两类,一个是新的区域的需求和新的细分的需求出现。比如新区域,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三四线城市参学率不断提高,也带来一定增长机会。细分增长需求,除了大家讲的素质教育这些领域,我们也注意在职业教育也出现一些新需求。比如会计这个问题,原来大家以考证为目的,现在很多人对考证没那么重视,更多在意实操,这些可能存在机会。

   廖苑伶:刚刚我们聊了非常多基于大行业的一些看法,下一个问题其实是想问问各位,各位投过不少很成功的案例,想问问大家,基于过往投到的一些不错的案例有没有一个你们的分享,关于这些跑出来的公司你们投出来之后,他们是时机比较好,还是团队契合度赛道打法比较好,希望大家有更具体的分享。

   李冉:在这样一个条件下这个企业成功概率会大一些。就第一个首先这个需求是真实的,它不是一个伪需求,这是第一点。

   第二个,这个团队一定要跟这个事匹配,看这个团队做的是什么样的业务,如果是做教育的话,可能是既要懂营销但是也要懂产品的运营,如果是仅仅懂营销的话对产品运营不太了解,可能也是特别容易出问题。

   第三个,我觉得一个好的公司一定是这个行业里边的领军企业,其实从我们的经验来看,这个行业地位往往是从企业诞生那天就基本上确定了。后来的这种企业通过追赶然后反超这种情况不是说没有,但是实际上这种情况是非常少的。所以我觉得,什么样的公司成长起来概率比较大,我觉得第一个是,确实是需求是真实的,然后第二个团队是跟这个事是匹配的,第三个就确实它必须是行业内的领军企业。

   廖苑伶:李总想追问您一个问题,一开始领先地位就是确定的,那这个领先地位是来源于他们时间上的先发优势还是什么样的优势?

   李冉:我觉得是行业开创者那肯定是最好的,往往行业第一名,这个开创者和第二名其实他们差异不仅仅是一个时间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差异。你会发现往往行业开创者他的思维方式是开拓性的,他可能是从客户需求来出发去探索一种新的模式然后去满足这种需求,他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但是往往到了后来,比如说第三第四或者更靠后的时候它是一种模仿型的思维,前边是怎么做的我也照抄它,这两种不同思维方式决定两种创业者的格局不一样,最后达到的高度也是不一样的。

   蔡翔:其实好未来投过蛮多的项目,很多都很成功。我举一个新的例子,整个行业领域里面,在线素质教育现在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在线素质教育我们投了VIP陪练,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琴的陪练。第一个,抓住了一个大的趋势,素质教育成为家长愿意为之付费也愿意为之花费投入。第二点,这个刚需抓得很巧妙。你会发现学习学习,习上的投入比学上的投入更大,在习上实现在线化可能比学本身更容易,我们把习简单认为练的过程,练某种意义上是相对简单不断的重复,只要有一点的指点就可以,而不像学需要大量的启发,知识密度强度高的输入,那个门槛难度更高。这家公司很好抓住练的环节,并不需要让专业的老师每一个指法每一个启蒙,而是在弹奏过程中指点出错误,需要哪哪里提高,学钢琴一分在学,九分在练,时间和金钱投入这是非常甜的甜点。

   第二点,提供产品好的是一方面,但你能不能形成低成本高质量的供应链这点特别重要,而对于音乐陪练这个环节恰恰体现的这个优势。陪练的老师可以是在校音乐学院的学生,哪怕他没有毕业没有真正走向市场成为名师,但是他的水平比99%的家长水平高很多,而他们对于价格的需求甚至是在时间上的花费都会比很多其它一对一在线模式更有竞争力,这个公司在上游供应链端形成了特别好优势卡位,我们后来做一个复盘,本质还是创始人选择这个方向他自身的一种非常有创造性的想法和非常巧妙的这种商业选择导致这个结果,我们从后来复盘来看可以总结刚才上面的几点,要抓新的机会,相当于练比学是更大的市场,第三,供应链优势卡位是很重要的思考。

   牛立雄:我们有十几家在线教育公司,我们现在有两家相当跑得相当头部的公司,一个vipkid一个是(元辅导)。我们投资人最重要的体会相信创始人,这个是最重要,你相信他,给他钱,他拿到钱会把事情做好,他有起起伏伏,我们陪伴他经历过难忘的岁月,最核心的是这些创始人自己有这种动力,把这些公司做到一个高度

   廖苑伶:什么样的创始人让你相信他?

   牛立雄:找到优秀的人,我的理解对创始人的背景、年纪、性别,其实很多投资人不投女CEO,我投了十个创业公司有三个女CEO,我完全不在意这些。我自己没有给自己这么多条条框框,我自己总结了到底什么样的人在这个领域能做得好,我自己总结,我觉得有这么四条可能是我非常看中的。

   第一个,三观,要很正的三观。其实这个我们看到非常重要。

   第二个,我觉得是胸怀。

   第三个,格局。

   第四个,学习能力。这四个是共性,我们要好好挖掘。至于其它,你什么背景,以前做什么,多大年纪,这些我觉得都不是一个障碍,从过去投资背景,CEO是各种各样的,人是各种各样,他们的模式也各种各样的,我们手上的公司模式完全不一样,有的公司销售几千人,有的公司销售一个人都没有, 有些公司完全靠品牌增长的。有的人卖课是不容易的,在微信上获客非常有手段,基本不用花钱用户滚滚而来,这些都是他们的特性,包括他们增长模型都不一样,整体上对人的策略上,回到根本点,你相信这个创业者他自己的能力,他是能够搞定这些事情的。

   张育宁:我特别赞成牛总的观点,投资逻辑投资价值,其实大家都是大同小异,但最终这个事情能不能做成本身是看人的。所以创始人本身的特质其实特别特别重要,他决定他这件事情能不能做成,性质怎么样。我们也在总结到底什么样的创始人是创业,适合去做一些事情。

   我们看到有一些能够确定的东西,作为一些必要条件创始人必须坚韧必须开放。不够坚韧没有办法坚持下去,不够开放就没有格局。

   创始人做这件事情高于个人自身存在,超越自己个人需求的一些追求,就好像有一个声音在他心里对他说,你要做这件完美的事情,他创业对完美对真实对这个世界上应该有一个模式的一个蓝图,他首先有一个东西才能做成。包括我们看到俞老师,心里有一种情怀有内在驱动力把事情做成。对美的追求对完整的追求其实或多或少都会让创始人有点艺术家的气质,你看到他你跟他聊天的时候,你感觉到他眼睛中有一团火,这是很难得的一种特质,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我个人更喜欢有艺术家特质的创始人。

  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廖苑伶:接下来问一个比较轻松一点的问题,我不知道在座几位是不是成为家长,我们接下来做一个专题,教育投资人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大家自己在家庭教育里面有没有什么,因为你们是看投资这个行业而产生跟传统教育方法不太一样比较自己独特的一些方式或者是你们会采用不一样的一些工具或者平台,希望听一下大家这一块的分享。

   李冉:我作为一个家长谈谈我的感受。其实我觉得从我个人观点来看,就第一个是对小孩的教育可能教会他一些能力,甚至是让他去激发他学习的动力,远远比教会他一些知识或者传给他一些基本的这种做习的技巧更重要。我在对他教育过程当中,更多激发他的一种兴趣,引导他去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然后自己去想办法探索这些东西。这是可能是我的一个思路。但实际中间我做得非常不好。经常受到他的批评。

   廖苑伶:接受孩子的批评也是不一样的教育方式。蔡总有没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

   蔡翔:独特不敢说,可能从事教育投资过程之中学到了很多别人好的教育的理念和思考。比如说像我家小朋友现在还在上幼儿园,所以我在给他提供相应的这些所谓的教育环境的时候就非常看中一点,就是发掘他个人天性,他想做什么比我想要他做什么更重要。

   第二点,让他建立起一个是对于人际交往和社团关系的这方面的能力。像我给他上的第一个课程是什么?在橄榄球课,在中国并不那么普及,一个人想在未来社会里面,不仅要和机器竞争要和周围这些同伴进行竞争的过程之中你是不是有足够的冲劲,是不是有足够的耐力,是不是抗击打,橄榄球是国内为数不多打成一片的运动。

   我能够让小朋友自己探索世界的能力,我给他上的是什么呢?乐高的课程。我相信编程,很多思维方面的锻炼学习,抽象的能力将来孩子们会有很多的机会发展,但对于真实世界、物理世界感触,创造性搭建的想法,是他自己发自内心喜欢,而且为他将来的发展奠定非常好的基础。能够在孩子幼小阶段,寻找他自身有热爱的方向,能够在未来的竞争环境中形成竞争力的这种品格。第三方面,激发他探索世界的热情,这是我看来最重要的一些作为父母希望灌输的教育理念。

   牛立雄:我女儿很小,十个月,我们主要关心喂养问题,教育问题现在还不是我们特别关心的。总体而言我看了这么多教育项目这么多公司,大家各种新的理念,总的看下来,可能有一个大概,至少今天是这么认为,可能我们不会成为比较着急那一个,总是担心错过了,要补很多文化课,包括要去上特别好的学校,大概率不会向那个方向,有可能我今天还不到,有可能你到30岁就到那个年纪,总体大概率不会。

   总体而言,整个来说我觉得中国社会处在过去几十年处在急剧变化的时代,今天也是一样,大家很担心落后,很担心跟不上,大家有很多这种别人总结出来的,你要这样,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做了很多这种事情。我前几天也跟爸爸讨论,观点还是比较一致,对小孩而言,刚刚讲启发好奇心学很多东西,我是赞同,但是学校,很小的小孩学习思维方面、技能方面我认为没有必要。今天大家花钱最多的地方,大家是倒退过来了,你有一个好工作,要有好大学,一级级推下来所以你要上一个好小学,最终的目标是好工作好生存技能来的,但我觉得未来,今天处在技术大爆炸的时代,急剧变化时代,按照过去思路培养我觉得恐怕也不行。另外我也觉得对父母而言最重要的你要做好表率,很多人想的就是我反正不行就靠你下一代你们好好学。我觉得我们今天还年轻,我们可以努力一把,那些东西我们可以给后代创造好的条件,他们不用想,他们追求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可以完全是公益完全是艺术,没有问题,我觉得作为年轻父母通过努力创造,不要让后代变成标准化,你给他创造条件就是买学区房或者上课外班,这是我的看法。

   张育宁:首先我没有孩子,所以回答这个问题有点勉强。但我想全天下没做父母要做父母的人都是这样,没到那个份上还挺佛系,辅导孩子写作业就变魔系。我作为孩子家长,我不让会让孩子那么功利性去学习。我们看看美国人或者欧洲人对于中国式家长的看法,我记得有个电影我看过,中国的家长走到他10岁孩子的房间里,问,你现在是博士了吗?孩子说没有,家长说等你考到博士再跟我说话。中国的家长都很着急,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大家都在竞争这样一个环境下,所以每一步家长都得孩子设置目的,你需要考好这个考试,你需要升上这个学校,你需要找到一个什么样的工作,目的性都是一步一步计划好。当然说有目的性是一件好事在某种程度上,中国能发展到今天,我们目的性很强才有今天这个发展的现状。但是这对于孩子教育来讲有一个什么问题呢?你很容易让孩子失去学习主动性这是被动学习方式。有一天当他独立自主,他就没有办法给自己设置一个他真正想要的目的,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看到下一代陷入佛系的境地,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是一件很悲伤的事情。我觉得对于教育来讲,首先你不要设置那么强目的做事情。很多人觉得,教育这个事情是反天性的,是反人性的,但这句话片面正确,其实人性和人性和动物性组合。人的天性是要受教育的,人的好奇心,人的求知欲才有了人类今天的社会的基础,所以说人的天性应该是尽量培养孩子学习的这种欲望和他对学习的兴趣。教育本身的本质是什么?教育本身的本质其实就是人在意识到自己内在的匮乏之后,自发去向外去寻找能够让自己更加完美的一种方式,其实这就是教育的本质。

   那我们想要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最终的目的我想就只有一个,让孩子对过去有正确的记忆,对现在有客观的认知以及对未来有理性的规划,我觉得这就够了,谢谢!

   廖苑伶:谢谢大家,感觉这个问题非常精彩,牛立雄老师回答让我很感触,我看一本书叫《百岁人生》,未来人类寿命延长一百岁之后,我18岁之前学习到20多岁工作然后到退休,可能以后不是这样,我们有在20岁到30岁有一个很长的探索期。在座投资或者创业的朋友为了帮助大家以后在大的趋势里面,不管是孩子也好或大人也好做更好自我学习,探索和成长的这样的一个事情。

   因为今天我们的时间有限,所以我们的几个问题大概是现在这样。谢谢几位投资人,非常非常精彩的回答。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