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故事,只是一个缩影。

教育类APP,正这样改变人们的生活

2019-02-13 12:49:39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王敏  

  文|王敏

  这个春节,我们走访了一些生活在不同城市的孩子的家长,听他们讲述教育类APP对孩子、对生活带来的改变,以及对教育方式的思考。

  毋庸置疑,教育类APP,正在或多或少的影响着父母的教育习惯,甚至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以下故事,只是一个缩影

  1

  上海

  博博爸爸 创业者

  孩子每天固定时间在线学习

  早饭前,在“斑马英语”做跟读;晚上放学回家,看一些启蒙类的视频;睡觉前,用Luka 绘本阅读机器人读书……除此之外,博博家的平板电脑里还有学钢琴用的节拍器、画画用的APP等。

  如今才刚刚四岁半的博博,接触教育类APP就已经有两年多了,博博家平板电脑里的软件也已经更新迭代好几次。每天固定时间在线学习,已经成为博博的习惯,也是他很感兴趣的一件事。

  在用电子设备学习这件事上,博博的爸爸思考的很清楚:

  “这个时代和我们这一代不一样,现在的孩子从出生就接触电子产品,信息获取非常早。与其看动画片、单纯的玩手机,不如更多接触一些有用的东西。好的内容,孩子喜欢,又能学到知识,也能解放家长。”

  而家长要做的,是帮孩子筛选出优质的APP。

  “由于每款产品都是固定领域,有其适合的年龄区间,一款产品很难一直陪伴孩子成长。到了一定的阶段,一定会更换。”

  最初,最受博博一家欢迎的App是小伴龙和宝宝巴士;后来,益智类小游戏多一些;三岁半以后,开始以教育为主、其他为辅。

  博博爸爸妈妈经常会和朋友交流比较好用的APP,也经常会把APP Store里早幼教类排行榜的前几名APP下载下来。“我们主要看孩子的接受度,会问孩子的使用感受,也会观察他是否能每天坚持。如果没能坚持下来的,就会淘汰掉。”

  博博爸爸说,像博博这样上中班的孩子,已经可以独自用这些APP学习,如果碰到问题,会主动问大人来获取答案。

  “我周围的朋友,基本上手机里都会有3-8款教育类的APP。”博博爸爸说。

  博博现在自己也会用手机搜一些比较感兴趣的东西,比如“甜筒玩具屋”的系列视频就是博博自己搜索出来的。

  谈到教育类APP带来的帮助,博博爸爸感触颇深。在上海,博博爸爸妈妈每天工作都很忙,常常半夜才能回到家,平常由爷爷奶奶照看博博。而教育类APP,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家长和孩子的交互,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父母教育方面的不足,也让孩子更加了解了这个世界。

  “现在的孩子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对于这些App的敏感度和接受度有时候是要超过成年人的。孩子需求的不断变化,其实也在推动教育类APP在不断迭代。”

  2

  河北省保定市某县城

  木红 中学老师

  利用教育APP有规划的陪伴孩子学习,但更强调陪伴

  木红是一名中学老师,今年儿子在读一年级。为了帮助孩子拓展知识,木红常使用的是洪恩识字、ABCmouse、凯叔讲故事以及叽里呱啦四款教育类APP。

  

  “ABCmouse 会在假期每天有计划的一起学一段时间,叽里呱啦是和ABCmouse搭配着使用的;洪恩识字是在出去玩的间隙很无聊的时候给孩子看会儿,这个APP确实能帮助孩子有效认字;还有凯叔讲故事,我最近用来给孩子听四大名著。现在偶尔会看爱奇艺,我会筛选他喜欢的节目,比如《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这些他都很喜欢。此外,我们也会筛选正能量的动画电影一起看。”木红说。

  身处三四线城市,木红和孩子所能接触到的教育资源相比一二线城市较少,教育类APP能够让木红和孩子在现有的条件下接触到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我觉得这些APP对我来说挺有价值的。虽然是碎片时间使用,但过程中孩子注意力很集中,因此记忆非常深,并且学习了之后会在生活中应用。比如孩子曾经听过一个关于洗脸刷牙步骤的儿歌,孩子学完之后会按照这样的步骤去做,并且引以为豪。”

  而这些APP,大多是经其他妈妈推荐,木红下载体验后,再保留其中适合的几款。木红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接触教育类APP,此前使用过小伴龙、宝宝巴士等。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木红手机里的APP也在不断更新着。“孩子上一年级之后,之前有些软件可能更适合年龄小一点的孩子用,就卸载掉了。”

  作为县城里的中学老师,木红陪伴孩子的时间比较多。与在线学习相比,木红更倾向于和孩子一起做一些事情,比如一起看书、一起看电影、一起画画、一起做手工等等。在木红看来,如果家长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而且有时间陪孩子,在这样的基础上,家长陪伴式的教育是要比线上教育要更有效果的。“很多APP再好,也不如妈妈和孩子互相交流好。”

  “去年暑假,我专门研究了在线英语课。现在有很多特别火的线上英语课,我们都报过体验课,但是体验的效果并不是特别好。”木红说,孩子在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能集中,而且隔着一道屏幕,老师和孩子的互动共鸣也比较困难。

  木红在和周围的朋友交流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共识,当地的一些线下品牌也都已经请了外教,他们更愿意把孩子送到线下培训班。“周围也有孩子报名在线英语,但还是报名线下的多。”

  她认为,教育类APP里的一些内容确实很好,但也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才能让孩子去真正运用起来。

  另一位家长侯勇也提到,有时候教育家长比教育孩子还重要。

  “很多APP是在为家长偷懒提供方便。现在最大的矛盾就是,年轻的家长都在忙于事业,时间很少。”在侯勇的手机中有十余款教育类APP或者公众号,但他最推荐这一名为“游戏力”的公众号,“它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教育家长,会告诉家长该怎么陪伴孩子。”

  木红说,接下来,她会花更多的时间在孩子身上,和孩子一起成长。“以前我是教高中,今年为了有更多的时间陪孩子,我特意调到了初中教学。”

  作为初中老师,木红班上的孩子也在用很多教育类APP,他们会主动下载作猿辅导、作业帮等APP,在假期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就向这些APP寻求帮助。

  3

  江西省宜春市某县城

  岳悦 医生

  孩子在坚持学习在线少儿英语课程 

     岳悦家的孩子在读二年级,目前一直坚持在线学习少儿英语。岳悦从同事那儿了解到了包括VIPKID、DaDa、久趣、兰迪少儿英语在内的很多在线少儿英语品牌,现在用的是兰迪少儿英语。

  岳悦提到,孩子是否喜欢外教老师,是否喜欢课程内容,对于家长是否愿意付费非常重要。“在确定报名兰迪少儿英语之前,我们还让孩子体验过其它好几个比较火的线上少儿英语品牌,最后选择了兰迪少儿英语,就是因为在试听时,孩子在兰迪碰上了喜欢的外教。”岳悦说。岳悦的另一位同事,给孩子报名了DaDa的课程,同样也是因为孩子在试听的时候喜欢DaDa的一个外教。

  “我们县还没有外教老师,所以,我觉得这样的在线课程对我们非常方便。”岳悦说。

  去年暑假,岳悦给孩子报名了一个八九天的学科类在线辅导课程。“我们觉得这个课程挺好的,老师讲的特别快。”岳悦说,孩子的体验效果挺好的,但是并没有续费,因为岳悦的孩子在班级上处于中游,当时给孩子报的体验课也是比孩子的实际年级要低的课程,她担心孩子跟不上实际年级的课程。

  岳悦一个表姐在江西省某市,去年暑假她家的孩子也报名体验了学科类在线辅导课程。岳悦的表姐比较担心的是,孩子在线学习时,需要有要家长在旁边监督,否则孩子会注意力不集中,进而错过一些课程。

  可以看出,家长对于学科类在线辅导是否愿意付费,与班级的分层程度、班级对孩子的监督管理都有很大关系。

  4

  河南 安阳

  李旭 个体工商户

  女儿会主动学习视频里的内容

  “在我太太刚怀孕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用宝宝树了。”李旭说,一些年轻的家长,其实并不是有了孩子之后才开始接触教育类APP,反而在孩子出生前就开始做准备。

  “我们使用宝宝树,主要是怀孕的时候根据周数看一些指导,比如应该补充什么营养,做什么运动。”李旭说。

  现在,李旭两岁半的女儿会看很多视频,并且还会主动学习视频里的内容,尤其是在语言和行为上。“小伴龙、宝宝巴士、碰碰狐这些,我们家姑娘都在看,不过不是在移动端,而是在电视上。而且姑娘会主动按照视频里教的去做。”谈到女儿在看了视频之后主动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李旭很是兴奋。

  教育类APP的内容,给孩子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内容和新的学习途径,这是让李旭欣喜的一方面。“在有了这些APP的视频内容之后,家长其实更放心了。这些APP的内容非常能够吸引孩子,这样比孩子自己玩更专注,而且学东西也快。”

  但同时李旭也很无奈,因为孩子看视频的时间很难控制,有时候一开始看就很难停下来,因为视频一停,孩子就开始哭闹。

  现在,对于教育孩子,李旭逐渐明白了规则的重要性。每次看视频前,李旭都会和孩子商量好,要看多长时间。

  “我们现在都是在自己特别忙的时候,或者孩子表现特别好的时候才会让孩子看这些视频。在上小学之前,我们还是想让孩子自由些,不会目的性很强的让孩子上一些早教。”李旭说。为了让孩子少看视频,李旭专门买了一个故事机,每天给孩子放故事。

  5

  山西某县城

  涛涛奶奶

  手机里有2个教育类APP,是学校老师推荐的

  晋西南的一个五线小县城,因为涛涛是留守儿童,涛涛父母的手机里并没有安装关于教育的APP,反而是涛涛奶奶的手机里安装了2个教育手机APP,而奶奶手机里的2个教育类APP也是在学校老师的要求和协助下才下载安装的。

  涛涛刚读一年级,在这个经济有些落后的五线小县城里,涛涛班上的孩子很多都是留守儿童。对于涛涛这样的留守儿童而言,由于爷爷奶奶对于互联网了解的滞后,使用教育类APP学习,很多时候是被动接受的。

  “我们今年都五十多了,哪用的了智能手机,这不是涛涛上小学,一些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要智能手机才能完成,她妈妈这才给我买了个新的智能手机嘛!”涛涛奶奶说,在上一年级之前,涛涛只是通过手机看动画片,上了一年级后,在老师的要求下,这才开始用手机学习。

  涛涛老师每天会把作业发到班级群里,让家长监督孩子完成,有些作业还需要微信打卡。老师要求家长下载的两个软件,一个是阅读类软件一米阅读,一个是安全教育类软件。

  “那个一米阅读用的很频繁,好像县城里所有的小学都在用,而且我们是花钱在这里面买了两本书。”涛涛奶奶说。

  放学回家后,涛涛打开一米阅读,读完当天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之后,软件中会有相应的习题。涛涛要根据阅读的内容答题,获得相应的分数。涛涛的老师也经常会统计孩子们在一米阅读上的分数。

  涛涛目前在上跆拳道课程,涛涛有个同学报了线下英语培训的课程,涛涛妈妈也想让涛涛趁小打好英语基础,但是爷爷奶奶接送太累了,涛涛妈妈便又买了个平板,想给涛涛报在线英语课程。

  “前段时间,涛涛体验了一节课,但是效果不是很好。他是个小男孩,好动,心思完全不在老师讲课上,一直走神,后来他妈妈就放弃了。”

  “我觉得手机还是让涛涛少看吧,以后要报课程还是去线下报。”涛涛奶奶说,涛涛爸爸妈妈每年在家的时间不到一个月,涛涛爷爷奶奶对于涛涛的监督管理也越来越吃力,报线下的课程其实更加看重的是线下老师的管理。

  6

  河北某乡镇

  丽丽 民办幼儿园园长

  在线教育空白,家庭教育利用微信生态

  在河北省一个乡镇,家长们对于在线教育很陌生。这里因为是乡村,实体培训机构都远未渗透,在线教育更是一片空白。

  80后丽丽是乡镇一所民办幼儿园的园长,从事教育事业近10年,丽丽有一儿一女,儿子9岁,女儿7岁,她手机里只有1个学习类APP,在她看来,对子女的教育很重要的一点是多些陪伴。

  作为一个乡镇的民办幼儿园园长,丽丽坦言照顾孩子的时间非常充足。孩子放学后,她就陪着孩子写作业,晚上睡觉前会陪伴孩子读书一小时,她下载了微信读书的软件,之所以选择这款是因为可以选择看电子书,也可以选择音频阅读方式。丽丽说,“晚上打开读书的音频,有时候孩子听着听着就睡着了。”虽然这款软件也可以通过公众号关注,但她也下载了APP。

  丽丽选择的教育类软件都是基于微信生态的,除了微信读书,还有微信公众号,她关注了很多关于讲故事的微信公众号,她选择的大部分都是附带音频的,丽丽认为晚上睡前最好用听的方式。“孩子太小,不能强制学习,培他们读读书,听听故事就可以,而且还开阔思维,拓展视野。”丽丽说道。

 

  此外,因为工作关系丽丽还关注了幼儿园手工、美术等相关的微信公众号。

  丽丽对在线教育并不熟悉,也不愿意让孩子长时间看手机等电子产品,对于一线城市孩子三四岁就开始在线学习这件事,丽丽感觉很诧异,“为什么小小年纪就要在网上学习?我觉得没那个必要,孩子小的时候还是要有些童趣。”

  教育类APP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一部分,已经悄然渗透进了很多人的生活,无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接受,在线教育的影响力已经不容忽视。

  教育类APP也成为了一些家长陪伴孩子的方式,是一些孩子的优质教育资源库,是这一代孩子们看世界的新途径。

  当然,在这些背后,我们也看到了产品本身和口碑的力量。(多知网 王敏)

  (多知网王上亦对本文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