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新探索,看德稻教育的“大师”之路

2017-07-04 08:36:09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黎珊   0条评论

  ​文|黎珊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北门,伫立着一栋德稻大楼,这是德稻教育的上海中心大厦,也是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德稻实验班”教学点。区别于传统教室的课桌课椅、黑板多媒体,这栋教学大楼里,是一间间的风格各异的“大师工作室”。

\  

  (德稻上海中心大厦)

  德稻教育成立于2006年,但真正进入教育圈的视野却是近几年。2013年,德稻教育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合办全日制本科学历“德稻实验班”。

  德稻实验班是校企合作探索的新教育模式,走进德稻教学楼大厅,是100多位文化创意产业专家及学界领袖的肖像,同时,他们也构成了德稻教育500位大师资源的一部分。

\  

  (德稻大厅)

  聊到德稻的发展史,德稻集团总裁夏军说,开始德稻是做房地产开发、科技、通讯、半导体还有金融方面的业务,后来介入到教育项目。

  “最早德稻是北京高教园区的开发商,想要建一个世界级高教园区或是大学城。但后来我们发现,对于大学来说,最重要的是形成机制,可以源源不断地培养出更好的学生。”

  “大学牛是因为大师,不是因为大楼。”在这样的观念下,德稻开始慢慢转型,用十年时间,从硬件建设转向为软件建设。

瞄准大师资源,寻找教育突破口

  2009年,上海世博会的筹建项目临近结尾,德稻瞄准了世博会的主设计师们,国家号召“让世博会给我们留下些什么”,德稻想把大师留下来。

  大师们也有相应的需求,“世博会工程完成后,设计师们会想在中国留下更多的作品,也希望能够接到更多订单,所以愿意加入到更多的项目。”夏军说。

\  

  (上海世博会巴西馆设计师龙百渡工作室)

  但大师资源的获取,一开始是困难的,“大师们并不知道你是谁,信任度需要慢慢建立起来。”

  夏军发现,“大师也有梦想,想传承自己的思想,想有属于自己的教学体系。”

  把思想体系传承下来对他们最有吸引力。在有了最初的十几位大师资源后,德稻开始转型做工业设计方向的教育内容。

  成为德稻的大师,需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初步签订框架协议,通过互相考察、互相熟悉,成为德稻的大师储备资源。

  并不是所有的大师都能做教学。

  中国市场对高等教育要求非常严格,所以需要和大师再签订一份教育合同,然后大师需要带领团队,根据中国的教育大纲,针对相关专业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本科四年课程体系。

  承担教学任务的大师,一般承诺最少四年,甚至是八年。

  设计好的本科课程,需要通过的德稻评选,然后再通过德稻和学校一次共同评选,中标后才能够顺利开班。

  夏军介绍,目前,在德稻的500位“主控大师”都可以做课程,但并非所有的大师都做了课程,目前做成了30-50个专业。

校企深度合作,关注二、三本院校教学提升

  “刚开始大师会觉得对于中国的本科教学没有兴趣。”毕竟很多大师在名企做设计总监,或是在国外名校做教学,在国内也经常会受邀去一类大学。

  但就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以及教学体系的实践中,大师们也在和德稻一起迭代。

  谈到与德稻的合作,设计大师艾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说,“一开始我们办的是研究生班,招生对象是学设计的本科毕业生,但发现这些学生连基本的资质都达不到。但问题是,中国每年有10万名设计专业毕业生,其中约9千名能找到工作。听说许多公司招不到合格人才,所以两年后我们放弃研究生班,决定从零开始,直接给通过高考的学生进行基本教育。这也是对现状的接纳。 ”

\  

  (设计大师艾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

  在大师课程的设计方面,夏军表示,“我们不做基础理论研究课程,德稻开设的都是应用科学类课程。”比如,2013年首批开设的两个专业,产品设计和动画专业。

  在依托大师资源的教育模式中,德稻也做出了一些分层。

  在校企合作项目上,和一类大学主要以相对轻量的讲座形式为主,比如在北大,近六年德稻已合作过近300场讲座,开发了远程规模化线上课程MOOCs,共建专业硕士。

  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实验班模式,目前已经涉及11个专业,32个班级。

  夏军说,一类大学优秀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呈现“富营养化”,对大师资源的输出只能是“蜻蜓点水”,“但二本、三本学校却迫切想要这样的资源。”

  所以未来,在深度的校企合作项目上,德稻将更多关注二本、三本学校。

  夏军介绍,大师课程的特点是:一、在学生选拔方面,不以学生的高考成绩作为唯一标准;二、大师们从行业中来,是实操性大师;三、大师有世界级的眼光,也会带给学生国际化的教育资源。

  “德稻实验班的模式已趋于成熟。”夏军欣慰地说,学生遴选机制、师资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软硬件环境、学生评价机制与教师评价机制方面都形成了模式。

\  

  (德稻实验班第一期毕业作品展)

  学生的选拔方面,实验班学生不额外占用学校招生计划。“德稻本身是没有学生,学生是学校统招的,不需要在常规的学费之外收取任何费用。”

  除了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实验班的项目制教学模式,包括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研讨课程、动手实践课程、 调研考察课程等不同形态的课程。

  在教学方面,德稻要求,大师每年在中国的时间不少于100天。

  一个大师团队,包括大师、课程协调人以及教学助理、专业课老师等师资队伍,团队有7-10人,为学生提供教学指导和追踪,他们整天跟学生“泡”在工作室里。

  未来,德稻希望去更多城市与更多学校合作,在城市的选择方面,夏军表示,第一,希望当地院校数量比较多,比如武汉;第二,交通先对便利,希望离上海比较近,比如高铁沿线城市。

  以投资人的眼光看待德稻的整体业务,夏军表示,目前对大师集群、德稻知识资本和硬件建设的投入超过十亿元,教育是首先开展的实践应用,已成为我们很好的品牌。

  在盈利模式上,夏军说:“目前教育业务一年的营收是几千万,尚未达到营收平衡,未来教育项目的目标是获得微利。下一阶段,德稻将开展大师的商业团队与企业项目的广泛对接,通过知识资本授权,创造价值、分享利润。”(多知网 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