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想到现实:K12在线教育突破之鼓励尝试错误

2014-09-28 07:59:47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毕汝杰   0条评论

  在幼儿园工作的这段时间,每当看到孩子们和老师快乐地游戏、快乐地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就禁不住想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不能把孩子学习的快乐继续保留到小学、中学、大学甚至终生?为什么一些学生在小学还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而到了中学就像进入炼狱一样?为什么学生厌学往往出现于K12阶段呢?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现有的教育理论都把其归咎于学生,某位老师曾撰文分析:“中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情绪和情感消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差,导致学生成绩跟不上,产生消极情绪体验;二是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目标。”可事实是我们产生于机器革命时代的教育机制是规避错误,与人的本性相违背,成为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

  避免错误,违反人性的教育机制

  无论是中国的神农尝百草传说还是西方的夏娃偷吃禁果神话,再到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认知数百年的认知过程,都表明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跨越进步无不是建立在尝试“错误”的基础之上。其实在遥远的时代,我们对犯错误一直以宽容待之,西方有“孩子犯错,上帝都会原谅。”,东方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可到了大工业时代,工业标准化生产为了减少成本的浪费,要求人们避免“犯错误”,也即在工业化时代犯错误的成本是高昂的,为了避免错误出现,我们制定了庞大而复杂的质量管理体系,大到一个产品的模型,小到一个螺丝钉,都为生产参与者制定了严格要求和严厉的奖惩制度。而发端于工业时代的现代教育机制,第一目标为生产提供人才,为了保证人才合格,我们的教育也避免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始终让学生给出“正确反馈”。

  直到今天,我们有了“学霸”和“学渣”的区分,不过反观学渣之所以对学习有消极情绪,不是心理积极还是消极的问题,而是由于学生害怕出错,对学习有恐惧心理,从而厌烦学习。要克服这种恐惧心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去尝试,无论对错都应鼓励学生去做一遍,当然现实是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尝试,更不可能让学生去试错,比如化学中的炸药实验。

  不怕有错误,在线教育的机会

  在互联网时代,不要求人是否能“熟练”做某一件事,而是要像艺术家一样创意地去做一件事,有创意就必有错误的尝试,但在错误之后,才会推动一个人的进步。正如世界营销大师赛斯·高汀所言:“对于那些从上一年级起就接受完美世界观教育的人们(比如我们中的大部分人),不得不去做那种零缺陷的单调工作。但是艺术家们却接受了我们的天赋中那不为人知的部分,他们明白从来没有什么指南地图,没有什么循序渐进的计划,无论过去还是以后都无法避免被人诟病。”

  依赖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在线教育,可以将学生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进行任何尝试,再比如化学爆炸试验,现实中我们不可能让学生随意进行尝试,而通过互联网却可以让学生对化学成分进行任意的配比,在网络模型中观察反应效果,即使错了也无所谓,不过像游戏一样再来一遍而已。通过大量低成本错误重复,实现桑代克所期望的“随着练习,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正确的反应得以产生。”最终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

  鼓励尝试错误的学习机制和游戏很类似,游戏玩家们很少会通过某一本操作说明致胜,无不是在各种尝试中掌握游戏技能,即使OVER了也不过是从头再来,将玩家的挫败感降到最低,因此玩家着迷于游戏也是情理之中。

  游戏都能做到的事情,我们的教育为什么做不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