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靠证书收费,Coursera就会有一笔很可观收入,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一个充满可能性的行业里,更多商业模式还在后面。”

MOOC巨头同台讨论:未来怎么走?

2015-04-29 16:48:26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梵松  

  多知网4月29日消息,今日Udacity、Coursera、edX三大MOOC巨头在2015GMIC大会上讨论MOOC前景。在圆桌讨论环节,Udacity商务拓展副总裁沈昱,Coursera中国区市场发展代表Alvin Lee分别就MOOC未来前景、MOOC的商业模式、学分认证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以下为圆桌讨论环节部分内容:

  Q: MOOC发展到现在,用户体验反馈如何,学生得到了什么收益,MOOC的第四个年头往后,前景会是怎样?

  沈昱:Udacity用户以已经就业的人群为主。我们与企业、高科技公司合作,把自己定位在为用户获得更好的工作,完成职业的提升和转换这个目标上。我们现在得到的学员反馈是:Udacity的学习对我的职业发展很有帮助!

  未来Udacity的挑战主要是结业率。现在我们不只做“内容”,还重点发展“服务”,比如课程辅导。我们的用户在提交作业之后,24小时之内就可以得到专家反馈。比如他可能告诉你:如果要得到在Google的这份工作,哪些代码还需要修改。

  Alvin Lee: Coursera的课程是比较多元,用户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学生;当然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往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未来几年我们准备优化移动产品,并推进移动端在中国的本土化;同时继续做好职业教育,完善微专业,认证证书等等。

  Q:在线教育面临两的问题,一是怎么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提升体验;二是科技产品和教育的人文关怀之间怎么平衡?Udacity和Coursera怎么看这个问题?

  沈昱:我的同事曾经说MOOC刚出现时是一个糟糕的产品,很重要的原因是结业率低。那时Udacity上课程的平均结业率 4%左右;在我们开始发展课程服务之后,现在的结业率可以达到50%到百分之80%甚至90%。

  当然,我们不能只传授Hard skills,也在想该怎么教Soft skills,就是人文、文化方面的素质。 比如我们和大科技公司合作,交给用户获得这些公司职位需要的Hard skills,但也会请来自这些公司的人讲,公司的文化和发展哲学。

  Alvin Lee: 我们也在尝试用游戏化提升我们的学习体验;另外,Coursera上不只有技术课程,也有很多心理学和哲学课程。比如有一门课的作业是“关于慈悲心的一天”,有一个成都女孩的作业被认为是全球学生中最好的一份,于是被邀请到肯尼亚和珍·古道尔探讨这个问题。

  Q: 教育产品要走向全球,该怎么应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

  沈昱:是的,作为职业导向的MOOC平台,我们也在思考这个问题:硅谷的用户现在的需求是学习安卓、ISO开发,中国市场可能有不同的需求;硅谷在大量招聘的公司是Google、Facebook等,在中国可能就是BAT,这些差异都要仔细研究。

  Alvin Lee: Coursera在开拓中国市场方面积极也新东方、果壳、课程格子这样本土经验丰富的公司合作,也非常尊重他们的意见;另外就是要加强移动端用户体验的本土化。

  Q:MOOC行业的商业模式?

  沈昱:教育是个很热的行业,我们才做了3、4年,已经有了价值,如果再做5、6年,一定有很大的改变,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

  Alvin Lee:如果靠证书收费,Coursera就会有一笔很可观收入,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一个充满可能性的行业里,更多商业模式还在后面。

  Q:MOOC平台的学分认证机制是怎样的?

  沈昱:我们决定结业与否的不完全是算法,还会给每个用户安排一个面谈,合格之后才发给证书,因为这些用户之后我们是要推荐给相应的公司的。

  Alvin Lee:Coursera有实名认证系统,在每次做作业和考试之前都需要对用户进行面部拍照认证。修满一定数量的课程证书之后还可以换取微专业的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