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蔚斐
来源|成长的可能
图|《中国国民心理健康蓝皮书
(2019-2022)》
青少年抑郁症有多严重?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蓝皮书(2019-2022)》显示,我国17岁以下青少年儿童中有3000万受到各种情绪、心理行为问题的困扰。本次参与调研人群中,18岁以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达30.28%,18-24岁占比35.32%。
在2020年,《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中显示的数据来看,中国青少年的抑郁症状检出率是24.60%,数字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佐证了青少年抑郁高发的现状,青少年心理健康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巨大威胁,青少年抑郁症不仅是一个医学、心理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抑郁症发病趋向于低龄化。据蓝皮书的数据显示,参与调研的人群中5成抑郁患者为学生,41%曾因抑郁休学。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成因?体现在哪些方面?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
除了《中国国民心理健康蓝皮书(2019-2022)》中的数据分析之外,本文还总结了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系主任彭凯平教授在直播中分享给家长的建议,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从当下开始。
#1
抑郁症成因:亲子关系占比68.04%
在蓝皮书中,有86%和68%的患者认为:引发抑郁症的主要原因是情绪压力和家庭亲子关系。
上周,一则“妈妈给女儿停掉抗抑郁药换成维生素”的新闻登上了微博热搜,也让更多人意识到,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情绪忽视是多么严重。
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是他们成长中最重要的环境,有些家庭不注重亲子关系的维护,等孩子到了青春期,亲子之间的沟通就更少了。
有时,也不是孩子不想和家长沟通,我们时常能听到一些言论,例如:
“我们小时候怎么没有这么多抑郁症?”
“孩子想开一点就好了。”
“孩子心理素质太差了。”
当孩子鼓起勇气寻求帮助时,得到的却是家长的漠视。家长对抑郁症的态度,往往会对孩子形成二次伤害。
在抑郁症发病的群体年龄画像中,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抑郁症发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接近于成人。有研究认为,成年期抑郁症在青少年时期已发病。
蓝皮书进一步指出,有77%和69%的学生患者在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中易出现抑郁,63%的学生患者在家庭中感受到严苛、控制、忽视、缺乏关爱和冲突、家暴。
从调研结果来看,抑郁对学习和工作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社交生活、家庭生活。部分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成绩下滑,也与情绪影响有很大关系。
现在的青少年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都很大,在这一成长的关键时期,家庭支持是患者最主要的社会支持,学校和单位是患者回归社会的主要载体。它们能否提供理解、包容、支持的环境,是患者康复以及稳定的核心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