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蔚斐
图|《他乡的童年》
来源|成长的可能
芬兰有着世界公认的领先教育,这里的孩子成绩好、创意强,还有快乐的童年,压力甚小。只有500万人口的北欧国家芬兰被称为“教育最强国”。这里的学校和家庭都在奉行着怎么样的教育理念?跟随导演周轶君的纪录片《他乡的童年》,在她的对话和镜头中,我们与领跑全球的芬兰教育拉近了距离。
芬兰教育的秘密究竟是什么?芬兰的家庭教育有什么特点?
#1
风靡全球的芬兰“现象教学”,推崇没有考试的积极教育
全球追捧的芬兰“现象教学”,指的是在沿用传统分科制教学的基础上,向“跨学科学习模块”转变,以培养学生贯穿于不同学科和领域所需要具备的横贯能力。用回归真实生活情景的方式贯通知识,扩大学生的经验世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生活。
“现象教学”并不会完全取代常规的分科教学,只有在每周特定的时间才会有一堂别出心裁的“现象教学”课程。
《他乡的童年》中为我们展示的第一堂芬兰的“现象教学”课程来自三年级的拉妮老师。如何理解“年龄,时间和我”?在现象教学中,她会讲到艺术作品、数学、生物知识和芬兰语言文学。
“因为孩子们需要阅读和写作,所以会涉及很多知识,我把这些从课程表中选出来,来教我们三年级的孩子。”拉妮老师说。至于每一节现象教学课中用到哪几门学科知识,则完全取决于老师的选择。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什么是时间,一小时有多少分钟?每个孩子都用一张照片表达自己对时间的理解。
拉妮老师还教小朋友们用手丈量自己的脸,什么样的脸形适合在芬兰的冬季生活?是不是狭长的脸在冬季散热面积比较小?有很多毛发帮助他们抵御寒冷?在做面具手工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自己的身体、对生物科学和自然环境都有了更多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