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家公司都很难持续双线作战。

精锐回归

2021-03-16 13:06:31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邱珣  

  来源|多知网

  文|邱珣

  图片来源|Pexels

  继上一次的明星发布会后,这一次精锐的产品发布找到了余华站台。不过,几度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余华,演讲主题却非常接地气——“中高考作文怎么写?”

  发布会结束后,一张余华的现场讲如何写应试作文的照片在朋友圈里流传,有人配文调侃:“现在内卷都这么严重了?”尔后,余华讲作文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就在去年12月初,精锐刚邀请明星家长陈小春夫妇、陆毅夫妇站台聚焦高端辅导战略的发布会。不过3个月的时间,精锐又举行了一场重磅嘉宾站台的发布会,只不过这次邀请是学术大腕,包括作家余华、华东师大网红教授刘擎等人。

  精锐创始人兼CEO张熙的目的很明确:打出精锐品牌的差异化。他要强调出的感觉是精锐的“高端定位”。

  去年开始,精锐开始在各个维度“变身”。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品牌更名,从过去的“精锐教育”更名为“精锐高端辅导”。

  接受多知网采访时,张熙解释:“更名是希望让客户更清晰我们和其他品类的差异化。原来我们没有在对外的定调、宣传上讲清楚。同时,在这个战略基础上,我们又做了产品的升级。” 这次产品升级,精锐重点升级了评测体系,在升学规划报告中新增阶段学习力报告,同时可以动态化的调整报告内容。

  如今,张熙在言及高端辅导战略时还会强调两个字:聚焦。这是经过了两年的多元化扩张后,精锐的方向性转变。

  01

  反思

  去年下半年,精锐经历了上市以来最大的考验期。也是在这个节点上,张熙和精锐管理层开始了深度的反思。

  从2018年上市一直到2020年疫情,精锐都在业务多元化的方向上大举出击、追风快跑。其中最声势浩大的动作就是整合巨人、并购华英,希望以此进入大众市场。

  疫情前,精锐的思路是在市场规模和占有率上大做文章,张熙甚至用了双轨并跑的方式。2019年,张熙提出了知名度甚高“321”战略,即到2023年,销售额达到200亿元,拥有1000万学生用户。随后,又提出了“巨人三五战略”,宣布推出“城市合伙人计划”,称未来五年,巨人的营收规模达到50亿元。

  高歌猛进的快跑总是容易引发诸多并发症,尤其还涉及不同基因、不同用户群体整合,双轨同行的精锐同样如此。

  问题还没解决,疫情来了。

  2020年3月,精锐紧急召开了线上发布会,张熙宣布重新整合精锐在线,亲自挂帅担任精锐在线的CEO,All-in OMO,将在线作为主场景。此时,精锐的态度是激进的。

  这个时点,张熙面临的是有些未知、或许会是行业颠覆性变革的阶段,在线教育的风口强劲,大量的师生转向线上。

  接受多知网采访时,张熙回忆:“当时我们也在想,这会不会是个机会?在3、4月份的那个时期,大家对疫情究竟会怎样发展并不确定。大家能感受到的是,这一轮疫情比SARS严重多得多,已经成了一个全球危机。我们可能也得多留一个后手。”

  只是,这个陡然而起、如暴风雨般激烈的自我改革也被验证如暴风雨般短暂。

  下半年,在线教育战事迅速激烈化。四大网校不论是在融资储备,还是营销、人才等各个方面投入度均刷新了行业的历史记录,加上大力教育这样的跨界选手下场,在线教育赛道已经变成了一个红海化的角斗场。

  更重要的是,那些短期转到线上的用户们也都陆续回到了线下。几个月下来,精锐过去的商业模式似乎并未被撼动。

  但此时,战略的反复、疫情的刺激,矛盾暴露出来。这个不稳定的阶段里,过去一直想“快跑”的张熙必须重新思考精锐未来的道路。

  “在线的两级分化太厉害了,我们毕竟是一家成立了十几年的上市公司,突然间转向另一个方向,加入一场烧钱大战,这是没有意义的。最终谁输谁赢不好说,而且赢的公司是不是就一定能变成一个持续盈利的公司?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可以确定的是,如果精锐和现在的在线教育头部PK,这会是一场很难打赢的战争。

  一番反思、讨论下来,精锐内部达成一致:回归到服务好用户上来,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做持续口碑,而不是追逐热点。

  “很多传统行业也做出了好品牌,比如海底捞、飞鹤。核心在于谁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为消费者的需求在快速变化。”

  张熙感触颇深的说:“第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资本市场永远会喜新厌旧,你永远无法追逐风口。”

  

  02

  回归

  经过前几年的快跑,张熙坦言“有经验,也有教训”,他感叹:“任何一家公司都很难持续双线作战,即使是行业巨头,因为竞争会变得很激烈。

  思来想去,张熙认为,这几年精锐本身的优势产品就没有做到极致。

  “我觉得我们在业务的聚焦上做得还不够。总体来看,我们也算做得不错,可能可以打个80分,但我们为什么不把它变成95分?如果能做到95、99分是不是就更不一样了?”

  而精锐本身的赛道是一条和在线教育的定位差异化明显的赛道。

  “在线教育是不可能做高端的,它更加针对大众市场。所以我们想凸显,我们和在线教育的区别。”

  想明白后,去年下半年精锐决定聚焦高端战略,打出差异化。并且,在战略方向上统一思想后,精锐也提出了战术上的变化,“单城打透”。

  精锐在上海有很高的渗透率,但是在其他区域未能复制上海的渗透率。究其原因,就是战场太多,战线太长。

  张熙坦言:“我们现在很后悔那些城市我们铺得太开,应该多少选几个城市像上海一样彻底渗透。我们很多城市其实做得很好,但门店开得太少。往往在一个城市稍微做了一下就跑到别的城市去了。”

  既然选择回归优势赛道,接下来精锐要讲的,就一定不是一个规模化增长的故事,而是高溢价的服务。

  在客户群体上,精锐的主打产品瞄准社会的中高端人群。张熙给了一个形象化的客户群体画像,“一二线城市中拥有房产的家庭”。其中,一二线城市是精锐的主体市场定位

  中高端产品之外,去年下半年精锐推出了定位高端人群的VIP产品(也是1对1模式)。但张熙透露,精锐的主流产品依旧是定位中高端人群的产品。

  而精锐要想凸显差异化,就必须体现其服务的价值和效果。

  整个精锐的产品有三个方面:升学规划、学科辅导、学习力理论。前两个不难理解,学习力主要是在心理层面解决学习的动力、能力、毅力的问题。整个服务流程中,精锐强调前期的规划和连续性、多维度的评测。

  曾有业内人士评价,精锐的规划目标感很强。从终极目标倒推,结合当地的学情、考情制定非常详细的步骤。

  而评测也是张熙认为精锐创新度较高的方面。他常常用医疗的诊断来做比喻,他说:“医疗行业过去两百多年里能有这么大的进步,很大的一个原因是诊断的进步。我们非常看重诊断,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做评测体系。”要规划做得合理,前期的诊断就要非常精细化。精锐制定升学方案之前,要对用户做升学规划测评、学科测评、学习力测评,从各个维度来判断一个孩子的特点。

  在服务的过程中,对应每个节点,又会给出详细的报告,比如入学、每次课、月度课、关键节点(阶段的学科评测)上。然后再动态调整规划。

  同时,精锐的产品体系中,另一个投入较大的维度就是对用户的心理辅导部分。“教育最终产生结果,是家长、学校的共同参与。所以我们针对公立校定向教研,给家长做家庭教育培训,这个工作量其实非常大。”

  张熙透露,过去几年精锐在家庭教育、心理学方面的教研投入花费了1亿元以上。他评价:“00后的这一代孩子很不一样,有个性,物质生活又超级丰富。但很多学习动力不足,还有的亲子矛盾相对激烈。所以我们就要在这些方面做很多培训、投入。”

  可以说,精锐构建的门槛是一种重度服务,这样的重度服务也是它的差异化所在。

  回归自己的优势赛道,或许未来精锐反而更有空间。

  眼下,线上线下一个新的整合期来了,有机构摩拳擦掌备下整合计划。但这一次张熙没有任何想法。

  他说,整个教培行业从几年前,一个相对竞争不那么激烈的行业,一夜之间变成了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过去几年大家都在多元化发展,但现在这个时候每个人先把自己擅长的做好更重要,可能也是未来的核心所在。”

  END

  本文作者:邱珣

  微信编辑:姚逸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