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局暗涌,老牌会计培训品牌仁和将如何突围?

2017-09-13 09:29:44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冯玮   0条评论

  ​文|冯玮

  15年前,在部队工作的陈东离开所谓的“舒适区”,在武汉成立了第一家仁和会计培训班。

  15年后,她的“仁和帝国”已经在全国拥有260所直营校,2000名员工和累计100万学员。

  15年前,陈东担心自己能不能每月赚满一万块。

  15年后,她纠结如何把营收突破十亿元。

  这是陈东第一次正式对外发声,洋洒几千字的段落间,是仁和15年隐秘而疯狂生长的故事。

  靶心:中小企业

  1995年,陈东开始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以下简称“CPA”),之后八年,CPA参与了她结婚、生子、转岗等人生大事。

  考得最频繁时,但凡她带文具出门,孩子就会问“妈妈你又要去考试了?”也是那段时期,陈东开始陆续为中小企业处理代账业务。

  陈东身上有股典型的武汉气质,为人爽快也善于动脑子,在那段和中小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她交了一些朋友也总结了些问题:

  首先,中小企业的财务能力相对较弱,许多会计专业能力不足,反而会给企业带来麻烦和隐患;

  二是,部分中小企业是自家人管账,“七大姑八大姨”们非但不了解基础财务知识,更无法理解财税部门的要求和指示;

  三是,一些财务人员懂得做账,却把握不好账目的来龙去脉,很有可能承担不必要的风险。

  在这些问题的“裹挟”下,陈东发现了围绕在数千万中小机构里的商机。

  她从最初的财务代理业务中抽出了部分精力,自己编讲义又请了两三名老会计,开始了为社会学员“加血”的会计实战课程。

  只是她没预料到,来报课程的人越来越多,课程业务比财税服务的业务量多了几倍。

  更令她意外的是,明明实战课程是创办培训班的初衷,但以考证为目的的学生占了一大半。基于此,陈东陆续加开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中级、高级等系列课程。

  陈东说自己的市场布局其实很被动,从实战课程到考证课程再到最早的扩充校区,都是“逼到了那个份儿上而不得不做”的决定。

  向市场“妥协”的背后,是会计准入市场发展过程中谁都绕不过的一段路。

  之后的7年,仁和无波无澜但也算一帆风顺。陈东往返于武汉的几个校区,以为仁和就会这样一直简单地、慢慢地发展下去。

  直到有天,她接到了一通电话。

  “陈姐,出事儿了。”

  暗涌下的变局

  2009年对仁和来说,显得有些灰暗。

  那一年,仁和培训和销售业务的负责人带着教研体系及几名教师出走,成立了新的会计培训机构。

  新机构开张当天,陈东才知道这一切,而那个离开的负责人还打电话给留在仁和的老员工说“要是再给陈东卖命,你就小心点”。陈东的爱人和那些老员工冲到了新机构,双方僵持许久。

  彼时的陈东大脑一片空白,只知道心情很复杂:慌张、伤心、愤怒、不知所措……

  “事情发生前,我每天9、10点钟就安心睡觉了,那次之后,我至少11点之后才能开始入睡。”

  “那个打击太大了。”回忆这段经历,这句话出现了四次。

  陈东反思,从会计起家,过多地把精力倾注在课程的职业技能和业务上;作为女性又天生对商场中的竞争和争夺缺乏敏感性,这些是她的问题,再不改,也许会致命。

  “我只能织网,把网织大织密,才能保证自己的业务和市场。”

  陈东害怕被打趴下,她用最快的时间在武汉开设了20个校区,而后又在湖北周边城镇开设10多个校区。

  校区的打法始终一致,标的中小企业财务业务,以企业中的财务人员、在校学生和0基础的社会人士为招生对象,主要做考培和实操课程。

  最快时,一个新校区在3个月内便收回成本。

  除了市场拓展,陈东也开始考虑员工需要什么样的管理制度,分校业务需要什么样的管理方式,于是她将每个分校设置为净利润提成,拿出净利润的20%来发工资。

  在湖北,这个模式奏效了。

  接着陈东又迎来了下一个转折,为了把网再织得远些,陈东选择以广东为试点,向沿海城市拓荒。

  陈东比较保守,作为外地企业,最初的想法就是尝试能否在外地活下来,也因为广东的财务市场足够大以及当地部分市场主要是政府机构在做,所以并没有和当地的地头蛇起到直接冲突。

  在广州开了3、4家后,陈东又在东莞尝试开设学校,虽然节奏没有在湖北的那么快,但眼看着这条路算是跑通了。

  “内地和沿海都可以了,一线城市可以么?”

  这时的陈东和之前比已经有了太多不同,更直接、更果决、更主动。

  但陈东还是没底,她认为一线城市的平均受教育程度更高,企业培训也更有体系,她担心一线城市并没有太多的实战需求。

  “没想到全国的中小企业都是差不多的通病,北京、上海也是这样,它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会计也不知道自己该掌握什么样的能力。”

  “摸爬滚打,虽然一开始亏本,所幸是跑通了。”

  直到现在,仁和在北京有18所校区,上海有17所。也是在那之后,陈东的心里真的有了底,正式开始向全国进击。

  陈东透露,基于中小企业市场的密集度和培训数据分析,仁和接下来将继续在江浙沪地区进行校区扩张。

  行业“阵痛”下,仁和的突围

  今年刚开春,会计从业资格证被取消的消息正式落锤,“的确对招生有影响,而且影响并不小。”陈东坦言,在会计培训市场中,奔着会从证书来的学生占了很大比重。

  但这只是近两年会计行业受到冲击的一部分而已。

  近两年,陆续有查账机器人出现在市面上,据官方数据,机器人可以实现从做账到报税短时间完成并100%正确;

  在线教育爆发,砍掉了房租和教师等一大部分成本后,如果教研和技术跟上,完全可以快速超越仁和这类线下机构15年的积累。

  无论仁和还是财务培训市场,这些都是躲不开的坎儿。

  对于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取消,陈东分析,一方面这是在放宽会计行业准入门槛,打破旧有的从业资格上岗条件,为有实操能力的人提供上岗机会;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实战课程将成为会计培训市场的主攻方向。

  陈东表示,在业务上仁和主要涵盖企业财务培训、会计实战教育培训、会计人才就业、企业代理记账四项业务。

  她分析,中国的会计从业人群已超过2000万人,但管理会计仅占5%,CFO仅占0.2%,故此,未来仁和将继续以中小机构为核心,将业务方向调整为管理会计实战课程,高端会计课程和证书培训(如CMA),线上+线下的CPA培训以及企业高层财务培训等几个方面。

  “科学合理的财务课程,应该帮助学员走出帐房先生(会计核算)—财务幕僚(财务管理)—战略伙伴(经营管理)的道路。”

  关于在线教育,目前仁和的部分录播课程也有在线学习渠道,同时学员也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完成作业和测试等学习任务。

  但陈东已决定单独成立仁和在线教育部,与此前的线下业务完全隔开,线上的业务比重将与线下内容持平,以线上、线下同时发展的方式推进课程服务。

  据了解其在线内容已进入筹备阶段。

  至于人工智能会否未来真的能把财务人员的饭碗抢走,陈东觉得路还很长。面对当下,她认为财务人员相较于人工智能的优势在于可以灵活地将公司业务和财务举措相结合。

  “未来的机器人如果可以批量生产,将会把成本控制在极其低的范围内,那么如何透过数据分析出更深度的问题,就是学员们优于现在的老会计和打败未来机器人的关键。”

  她也透露,未来的仁和,将在财务课程的基础上,把业务向企业人员对接、财务外包和财税咨询类业务发展。

  陈东说自己入行十几年,自己的Title换了一个又一个:陈姐、陈会计、陈老师、陈总、陈董。

  她最喜欢别人叫自己陈会计,她怀念曾经和中小企业老板一起做财务工作的日子,也常和老员工说自己不想做了,要回去继续干会计。

  “对会计工作的情怀有时候也会变成我经营公司的短板。”

  “我依然执念着、热爱着陈会计的工作,但现在会提醒自己,要先把陈董做好。”(多知网 冯玮)

Tags: 仁和会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