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别教育行业几个月后,陈向东归来。一次从未有过的漫长假期让他有时间放空和静心思考。下一步怎么走,往什么地方走,和谁一起走,他都已经有了答案。面对多知网记者,陈向东详细披露离开新东方的始末,并畅谈自己理想的创业状态和公司文化。

独家专访陈向东:创业不是刻意的准备

2014-08-01 07:45:43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邱珣  

        多知网8月1日消息,暂别教育行业几个月后,陈向东归来。一次从未有过的漫长假期让他有时间放空和静心思考。下一步怎么走,往什么地方走,和谁一起走,他都已经有了答案。面对多知网记者,陈向东详细披露离开新东方的始末,并畅谈自己理想的创业状态和公司文化。

        再谈离开:想追求无限多的可能

        多知网:今年1月,听到您离开的消息,很多人的感觉是突然、意外,外界也有非常多的传言。

        陈向东:有很多错误的解读,今天正好借这个机会说说其中的故事。

        2005年,我自费参加了哈佛商学院的第16期总裁班(TGMP16)。这个班有两个基本要求:15年的工作经验、管理的公司有1亿美元的营收。当时条件我刚好吻合,那年我34岁,年龄算是班里最小的。

        从2005年开始,我基本每年去国外两次,大多是到哈佛大学,每次十天左右,一个礼拜的课程。一方面是去学习,当然更重要的是闭关。我常在晚上绕着查尔斯河,一个人独自散步,想想自己应该度过一种怎样的人生。

        2011年,我40岁,当时产生严重的焦灼感,那时新东方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在那个点上,经常会想自己是否应该走出新东方,能从另个角度来成长自己,从另个角度成就新东方?也曾经想过如何结合互联网,让教育变得更加容易和高效?不过由于与俞敏洪老师和团队那多年的合作、默契和信任,也就一直没有能够说出口。

        多知网:然后一直到了2013年?

        陈向东:不,到2012年的时候,我觉得时机成熟,可以去说的时候,浑水事件发生了,那时我肯定不能说我要走吧。浑水事件的时候,新东方股票两天暴跌了50%多。

        多知网:印象中是连续两日30%以上的跌幅,应该是新东方上市后一次空前的信任危机。不过挺过去之后,很多“抄底”买入的朋友都赚了。

        陈向东:对,我老婆问我(当时)为什么不买新东方的股票,甚至可以把房子卖了或者抵押了。我问她为什么这么有信心,她说:“因为你陈向东天天工作忙碌到到半夜,我能没有信心吗?”

        浑水事件基本过去后,自己竟然又纠结起来。2012年11月我决定申请哈佛商学院的一个领导力的课程,当时名额已经满了,我就写信申请争取这次学习机会,最后还是得到了这个学习机会,这个课程对后来的决定起了根本的作用。

        多知网:这次领导力课程,就是你邮件中得出“人生的设计路径和领导力不匹配”结论的课程?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陈向东:主讲这门课的George教授以前在一家医药公司做CEO,57岁时辞任CEO。我问他,57岁就离开,十多年过去了,后不后悔?他回答还是会有些后悔。“后悔的是离开的不算早。如果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可以选择干到65岁或者45岁,如果65岁离开,别人认为你已经彻底老了。但如果45岁离开,别人会认为你还有无限多种可能。”

        我在新东方工作14年多,从来没有把自己当做职业经理人,也一直痛恨别人把我当做职业经理人,我一直把新东方当成自己的事业。不过和他沟通之后,我还是被“击中”了。俞敏洪老师创办了新东方,3万多名员工共同成就今天的新东方,新东方已经做的很好了,团队整体也真的很好,我觉得应该是自己可以没有太大遗憾离开的时机了。

        2013年3月,我又上了哈佛商学院的“最佳领导力实践”课程。通过检测评估自己的工作经历、性格成熟度和内在的驱动力,我意识到,到了我这个年龄,根据我在新东方那么多年的成长,我的领导力匹配的应该是“快速地、创新性地、简单极致地去推动一件事情,而不仅仅是更多地承担综合的、执行的、协调的职责”。好在俞敏洪老师能够懂我,好在团队中不少同事能够理解我,才使我后来没有那么尴尬和自责。

        创业并不是刻意准备:给自己定下了三条“规矩”

        多知网:美国回来,创业的故事大家已经知道了。据了解你也有在做一些投资,怎么分配投资和创业的时间?

        陈向东:我做这件事(多知网注:“跟谁学(genshuixue.com)”)的初衷是想以投资者的身份进入,然后不断地注入更多的时间,但真正进去之后才发现,大家对我的期待远远超越我的预期。我希望不要太早被聚焦到曝光灯下,能够享受更多的宁静时间,享受更多的私人空间,当然也能够做事有更多的从容。但7月8日被媒体提前曝光后,我的生活确实受到了不少影响。

        多知网:短暂离开行业几个月,回来后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陈向东:我4月份回的北京,还是一样的忙,不过忙碌的场景发生了变化。以前是忙着开各种各样的会议,现在是见不同的有着梦想的创业者;以前是被安排被计划的,现在是多了更多的决定和更加快速的沟通。以前我不明白咖啡馆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多人,因为以前的会面和拜见我都会选择在办公室。而当我把自己归零后,我才发现咖啡馆和茶馆为什么会成为创业者狙击的地方;当很多创业者谈及他们的创业,或在地下室,或在民居,我才知道今天北京创业的热度和“屌丝”创业者的不易。

        多知网:对,北京的创业氛围很好,教育创业项目的热度也很高。真正进入创业状态后,你本身又有哪些调整?

        陈向东:我现在每天要见很多人,常常是早上7点半约到某个地方,四五十分钟见一拨人,然后再换一拨,一直到晚上,10点多的时候也在约,很忙碌,但是很兴奋。某种意义上说,我每天都被优秀的人才和他们的创业激情激励着和感动着。

        我现在到公司上班,没有自己的大办公室,和大家一样,都是一个工位。在公司里面,大家都会直呼我的名字,当然是英文名字。现在上班也开始穿的也更加互联网STYLE了。

        前段时间我在看一本书,里面讲到了成功的三个法则:第一是与人友好地相处;第二是不拖延;第三是坚持。这个法则说起来太简单了,但是如果一个人真的能做到这三点,假以时日,肯定会取得成功。我想在今天这个时代,特别是作为一个“头”,这三点依然非常重要,你要赢得每个人的信任,你要努力往前走,你要坚持不放弃!

        多知网:创业的事情,被很多人关注,会不会有点意外?

        陈向东:有几个没想到吧。没想到我离开新东方后还会有那么多人关注,没想到离开新东方后会有那么多人理解我,也没有想到离开新东方后还有那么多人支持我,更没想到离开新东方后我会这么快去创业。让任何人决定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一定是因为在适当的时机,遇到了适当的人,才会去做一件你认为非常对的事情。我没想到那么快地“撞上”了自己的“天时、地利和人和”。

        多知网:时机、人、事,实现三个要素的契合其实很难。

        陈向东:其实我自己也在想,这些是你刻意准备的吗?其实不是。但如果不准备,有天机会来得时候,就很难成为你的机会。过去的那么多年里,我一直在准备。我经常说,工作不仅仅是为公司,更重要的也是为你自己。

        1999年底进的新东方,那时候员工就是几百人吧,到我离开,新东方有3万多人。我觉得我被人关注和支持,在某种程度上是新东方作为中国最为知名的品牌被人关注和支持。

        我1988年参加工作,一直到2014年1月31日,我从来没有休过那么长时间的假,来陪伴家人、陪伴孩子。更重要的意义是从来没有那么长的时间来放空自己,归零,回到原点,不忘初心,认知自己,思考你要到哪里去、你想和谁在一起去、你和大家怎么快速去……我在休息的这段时间里,没有了工作邮件,某种意义上,算是真的放下了。以前晚上2点睡觉,早上7点起床,到美国的时候,11点就“被迫”睡觉了,早上6点醒来。我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反问自己。

        理想中的公司模型:必须要有判断力、凝聚力和文化力

        多知网:刚才你提到正确的时机,2010年就已经看到了互联网的趋势,现在再来做这个事情,晚了吗?

        陈向东:其实我本来在美国的休假时间会长一点,但是后来越来越不安——我看到微信红包被广泛应用的场景、企业实现O2O的场景,包括在美国,我的女儿用iPad学习的场景,我觉得对于整个中国而言,在线教育的场景已经迫在眉睫,再晚就错过了。

现在的基础设施已经满足了要求,国内电脑的普及度,带宽、硬件配套都到了一个理想的状态。我觉得用互联网改造教育,或者在教育中注入更多互联网元素,现在这个时间点恰到好处。

        多知网:去年也很热,各种人在试错,等于说很多钉子已经被碰过了。

        陈向东:对。什么叫合适的时机?做得太早,就是先烈;做得太晚,看到的只能是背影。进去的时机刚好,试错已经试完了,钉子已经碰过了,同时还会有一拨人冲进来帮你教育市场、教育用户。如果你真能把握好这个节拍,是可以做成一个很大事业的。

        多知网:创业最大的吸引力,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组建团队、打磨产品。真正转身做创业者,你理想中的创业公司或者创业团队,应该是什么样的?

        陈向东:第一要有判断力,也就是方向。方向错了,停止就是进步;方向对了,快速就是机会。很多人犯错都是选择切入点时就已经错了,后面也只能是将错就错,错上加错。第二是感召力,也就是格局。格局小了,你只能找到更差的人;格局大了,你能找到更多比你还牛的人。感召别人是需要你付出的更多,需要你能够成为榜样人物,需要能够言必行,信必果。第三是文化力,也就是精神。信仰不同,到处都是钉子和冲突;信仰一致,处处都是春风和细雨。文化力强大,事和人、人和人、人和公司之间就会有粘性、有情感、有温度、有感动,于是,就会有信赖,有共同的梦想和事业。

         多知网:聊一些和创业无关的话题。很多传统机构都在做互联网的尝试,甚至转型,但整体的步调都不是很快。传统机构做在线的症结或者难点在哪儿?

        陈向东:传统机构拥抱互联网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你的基因是线下的,要把自己改造成一个线上公司,那就已经不是你自己了。破坏性创新,一定是来自于企业外部。从世界性的规律来看,要完成一个巨大的颠覆,成功概率是非常低的。但我想说的是,就目前情况来说,大家都夸大了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力,线上和线下肯定是会并存的。对于传统机构而言,找到自己的优势,不断进行互联网化改造这是很必要的,但这并不能否定和取代传统机构内在的长期的核心竞争力。当然,有一部分教育确实会被颠覆,这是由受众群体所决定的,比如给大学生的产品,因为大学生的经济能力,他们有意愿和时间去寻求免费的产品。当一个产品,线上和线下体验的差异不大的时候,就可以免费,这时候对线下就可能是个颠覆。 

        写在最后:陈向东是一个有故事、真性情的人,聊到兴头上,常常“跑题”到原来在新东方的故事里,情义溢于言表;企业文化力、归零自醒现在被他常常挂在嘴边;他说话做事简单直接,见面几句寒暄后“有什么问题尽管问”……

         已经实现了身份转换,陈向东却一如既往的忙碌,每天见很多人,做很多事。他已不再是新东方高管,但带着新东方的烙印和精神,再次启程。(多知网邱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