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只是一个小小的逗号。

中高考是心态的较量、少丢分的对决:“会的都对”就是超常发挥

2022-05-31 09:38:47发布     来源:成长的可能    作者:李厚仪  

  专栏:厚仪老师谈教育

  李厚仪,原北京四中语文高级教师,龙之门语文教育研究院院长,曾在中央电视台中国考生栏目主讲作文。李厚仪老师与成长的可能联合推出“厚仪老师谈教育”专栏,持续解答家庭教育问题。

  更多家庭教育内容,可以关注李厚仪老师抖音账号:厚仪老师。

  专家|李厚仪

  撰文|张蔚斐

  来源|成长的可能

  距离中高考越来越近了,考生心理压力与日俱增,家长们也是千头万绪。调试好自己的情绪,顺利度过考试,是每一位考生的必要功课,而如何陪孩子一起度过紧张的备考期,做好保障工作,也是家长们关心的话题。

  本期专家解读,成长的可能团队对话名师李厚仪,既有初中教学经验也有高中教学经验的他,对即将面临中高考的考生和家长有哪些建议呢?

  

  原北京四中语文高级教师

  龙之门语文教育研究院院长 李厚仪

  #1

  中高考是“少丢分”的对决

  “会的都对”就是超常发挥

  很多孩子,平时测试都能发挥出该有的水平,但一到大考就紧张、患得患失,这已经不是个例,而是很普遍的现象

  有些孩子总觉得自己在一模二模中发挥得不够理想,心态上就有些紧张。对于这部分孩子来说,归根结底,是他们把一模和二模考试的意义想错了。

  他们把一模和二模考试看成了是自己能力的衡量,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一模二模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衡量考生的能力和水平,而是让考生在中高考前发现前期复习还存在哪些漏洞。它是对中高考的模拟,在模拟的过程中除了熟悉考试流程、熟悉题型,更多的是帮助孩子查漏补缺。因此,考完试之后,孩子的精力不要过多放在分数、排名上,而要关注错题。

  当你把一模二模的漏洞准备好了,就可以充满信心地走上考场。

  在过去,重视一二模是正常的,因为以前中考填志愿是在中考之前,因此一二模对报志愿有参考作用,也有根据一二模成绩考量是否能直升高中部的学校。但现在已经不是了,中考报志愿在中考之后,孩子就踏踏实实以最后的考试成绩为准就行了。家长不必受过去影响,过于夸大一二模的意义。甚至换个角度看,一二模发现的漏洞越多,越要恭喜孩子,这些问题提前补上了,中高考又能提高一大截。

  到了中高考,其实是一场高手之间的对决,比的是“少丢分”。

  比的不是“有多少知识不会而导致丢分”,更多的比的是“都会的知识看谁少丢分”。高考的题虽然比中考难一点,但是往往也是这样的情况,看似大家都会的题,有人得不了满分,而有人得了满分。

  如何少丢分,除了扎实的复习、漏洞的补充之外,还需要一个良好的心态。

  考试中我们常常谈到“超常发挥”,什么叫“超常发挥”?其实,“超常发挥”指的是学生能在考试中发挥出真实水平,并不是说学生不会的知识点,在考试的时候突然会了。“学生能呈现出真实水平,能考80分,就真的考了80分,这叫超常发挥。”

  如果孩子比较容易紧张,家长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帮助考生调整。

  一、整体认知层面。

  有些孩子把考试看得太重,想到考试,就自然联想到排名、升学、中高考一考定终身,在学校、社会、家长的宣传之下,考试的价值和意义被过分“夸大”。导致学生心理压力过大。

  一般我们会告诉孩子,把这些大考当成平常的一次考试,就像太阳的东升西落一样正常,但由于我们特别关注,比如到泰山顶上看日出,那一刻的太阳好像与众不同,但其实只是我们赋予了它特殊的含义,事实上每天太阳都是这样升起的。同样的道理,当我们把中高考过度夸大时,心里面就会格外在意、紧张。其实这跟平常考试都是一样的,

  中高考对孩子的一生来说是阶段性的测试。不能决定人的一生。家长和老师可以给孩子举一些例子,很多有成就的孩子也不一定是从最顶级的高中和大学出来的,一个孩子未来的成就和中高考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一个完全的等号关系,关联更多的是一个人有没有梦想?有没有追求?

  二、环境氛围层面

  部分家长和老师可能过于宣传或烘托“中高考必须高度紧张起来”的氛围,生怕孩子不努力,通过氛围把孩子的心理调动地很紧张,所以家长可以适当降温,平时怎么做,中高考就怎么做,不要让孩子觉得中高考很特别

  三、具体方法措施

  除了上述两个层面之外,如果孩子只知道紧张的原因,不知道怎么调整,还是没有意义。所以,要给孩子提供一些帮助调整的方式方法。比如,进考场坐下来之后,可以闭上眼睛深呼吸,回忆父母的笑脸、生活中温馨的画面、老师同学的赞许,回忆一两分钟,能非常有效地缓解内心的紧张

  #2

  平常心面对大考

  考试只是一个小小的逗号

  80%以上的孩子在此时的压力都是来源于家庭,只有极少数的孩子是特别要强的,觉得我就非要考到什么样的成绩不可,大部分是因为家庭,例如父母的期望。所以,这一部分需要调整心态的其实是家长。

  家长要想明白,第一,我的孩子资质到底是怎样的?给他压力有没有意义?给到的是正向压力还是负面压力?如果是负面的压力,导致孩子在考试时紧张发挥失常,那岂不是得不偿失?第二,一个孩子的未来是不是一定要上名牌大学才有可能拥有幸福生活?对于孩子来说幸福的因素有哪些?有时候幸福感和一个人的工作、收入没有太大关系。是否只有好的大学才能出人才?

  如果家长把这些问题想明白,其实就不会特别强求和苛刻孩子必须达到怎样的分数,达不到就不行。

  家长用平常心面对孩子,希望他能健康、快乐,顺利通过中高考,这次考试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说就是一个小小的逗号。如果家长有这样的平常心,孩子也能感受到。

  所以不仅是孩子面临中高考的家长需要看看这样的文章,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家长也应该提前看看,如果从这时候开始家长就让孩子对成绩产生误解,让孩子形成“丢一分就很痛苦”的心态,一旦连续多年养成了这样的思维习惯,临到中高考前才告诉孩子:“没事,不着急,我不要求你把握每一分。”孩子也不会相信了。

  如何帮助孩子理解成绩、分数、和学习本身的关系?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找典型。比如孩子身边的学长、亲戚朋友,让孩子多和好的榜样交流,让孩子从榜样的身上感受到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主要来源于什么。比如性格特点、思考问题的方法,可以通过同伴来引导。

  “你看这个孩子毕业的院校虽然不是名牌大学,但是他的思维方式、自身的努力、对梦想的追求、不放弃的精神让他现在工作生活都非常幸福。而某某孩子虽然成绩很好,但可能现在生活面临着比较大的迷茫和不确定。”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他分析真正的幸福来源。

  慢慢地,孩子会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输赢观,对于某一次考试的分数,就不会特别纠结。

  #3

  中高考前家长需要注意的细节

  在中高考期间,家长更像是孩子的“全能助手”,要做好学习上的指导师、时间安排的管家、饮食上的营养师、舒缓情绪的心理师 ……面对即将中高考的孩子,家长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一、考试期间不要刻意做一件事。

  比如孩子平时都是十点半睡觉,考试前突然要八点半睡觉,反而因为睡不着而焦虑。不要刻意改变作息,最好在考试前一个月就一直保持规律的作息。

  二、听老师的话,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很可惜的例子。中高考不允许带电子产品,有一个孩子就存有侥幸心理,把手机关机了放在书包里,他觉得没事,关机了也查不出来。但是比较戏剧性的是,这个孩子的爸爸,怕孩子第二天听不到闹钟铃声,在孩子睡觉后特意把他的手机打开了。孩子以为关机了,也没仔细查看,背着书包就走了。到了考场被查出来,最后只能以作弊处理。

  没必要在这样的时刻冒险,孩子怎样的状态最轻松?就是完全按照别人的安排去做,老师让我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需要思考,这时候孩子的身心会最放松。

  三、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

  如果是比较容易紧张的孩子,要多掌握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考前如果感到紧张,前文也提到过,进考场后深呼吸。在考试过程中如果紧张的话,比如看到别人做得很快,翻到第三页了,自己还在做第一页,这时候要学会暗示自己:做得快不一定做得对,做得快说不定是因为前面不会。积极的心理暗示也是有必要的。

  有些孩子高度紧张,比如别人咳嗽一下,外面有什么动静,就不能集中精力,但其实孩子可以放松一点,生活中再嘈杂的环境下都可以集中精力,把注意力放在解题这件事上面。

  四、安排好生活环境。

  饮食上注意,考试期间尽可能不吃外面的东西,万一吃得不卫生引起腹泻,就比较麻烦,有条件的话,家长自己做是最好的。

  如果需要自己去考试,有必要的话,建议考前一个月就在考点附近租房,提前一个月,让孩子对居住的环境和生物钟有适应性,考前一周租房的效果可能就没有那么好,因为孩子还要适应环境。

  五、考完试之后不要对答案,考完一科就直接画句号。

  相关阅读

  1、高考临近,给全体家长的情绪调节建议

  2、原北京四中语文名师李厚仪:中文分级阅读启蒙是否有必要?

  3、原北京四中语文名师李厚仪:阅读,为什么如此迫切?

  4、原北京四中语文名师李厚仪:学好语文,为什么首先要阅读?

  5、当孩子想要放弃,家长该怎么办?听听名师怎么说

  

  扫码添加“成长小助手”个人微信

  一起探讨亲子养育内容

  (因技术限制,此前添加小助手未成功的读者,辛苦再扫码添加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