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博物馆热潮背后代表了一个教育的回归和转向。

倪闽景:博物馆同构了未来学习的样态

2024-02-25 18:20:16发布     来源:科创空间站    作者:倪闽景  

  编者按:

  本文根据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在科创校长空间站新春特别活动《自然的样子》的演讲录音整理。

  倪闽景指出,国内的博物馆热潮背后代表了一个教育的回归和转向,要看到:实物教务&实物学习的不可替代性;博物馆的学习范式;以及利用好博物馆时光的具体建议。

  文章&图片来源|科创空间站

  作者|倪闽景

  非常感谢各位校长、各位朋友的到来。

  应该说,很长一段时间我在教育系统和大家一起共同奋斗,现在我离开教育系统到上海科技馆工作,科技馆虽然归属于科技条线,但更加专注于做科学教育。

  这段时间,国家对科创和科学教育都特别重视,所以上海科技馆专门做了这么一个项目:科际穿越·科创校长空间站。目的就是为我们的中小学校提供更丰富的科创教育资源。一方面科技馆自身拥有十分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另外一方面科技馆更是一个科学教育大平台,有大量的科学家和高科技企业和我们有关联。学校有这样的需求——希望企业家、科学家走进学校。科学家、企业家们也有这样的愿望——走近中小学生开展科普。

  上海科技馆科学传播中心做过一个调研,对科学家们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在科普方面有一个好的平台,可以到我们的中小学去分享他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与中小学校链接的成本是很高的。还有很多企业也愿意来做科创方面探索,他们也有非常好的课程,但往往就走不到学校去。

  

  科创有个特点,就是项目特别多,方向也特别多。

  

  有的学校可能在生命科学方面有特色,有的可能专注航天航空,有的则是材料方面…各种各样,不胜枚举。上海科技馆作为一个枢纽能够为中小学提供这样的平台,是我们科创校长空间站成立的初衷。

  加入科创校长空间站以后,将来相应的课程和资源可以方便地分享给大家。比如说,我们和顶尖科学家协会合作,如果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来,哪个学校需要,我们就送过去或者邀请师生来一起参与。

  当然我们也会推出一些和科技馆有关的一些产品。

  比如“一平米博物馆”,今年我们就会有这样的项目,教委也有相应的资金资助。这里有一个金丝猴的标本,像这样的藏品,我们上海自然博物馆有30万件,大家在展厅里看到的只有1万件,还有20–30万件在库房里。我们希望把它们放到学校去,定期能够做些轮换。我们也希望通过基金会的力量将来可以送到全国的学校去。

  元宇宙时代更需要元科技,科学教育需要孩子们有动手实验的机会和条件,所以我们还有一些自主实验的套装,这是完全属于孩子自己的课程,也希望能够进到我们全国的学校,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校去,让农村的孩子也可以享受好的科技创新教育。

  从去年暑假开始,上海天文馆、自然博物馆十分火爆,孩子想到天文馆,到自然博物馆,但买不到票子。在寒暑假、节假日的时候,那真是买不到,40万人抢4,500张票!不过,平时周二到周五还是有票的。

  

  为什么全中国出现了博物馆热?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同时这也是个全球的现象。我们整个科技发展进入了数字时代,大家获取信息的机会和渠道更多了,我们想学的东西也更容易获得,不像以前。

  为什么博物馆一下热起来了?我告诉大家,这是一个教育的转向,它代表了一个教育的回归和转向。所以我想就博物馆的价值,跟大家分享三个观点。

  01

  实物教育&实物学习的不可替代性

  我们在学校里边学习,主要是学科学习,比如语数外的学习,学科学习是一种基于符号的学习。每一本图书或者视频,或者文字,都是一种信息符号。符号的学习对孩子们形成一套专业的思维方法十分有效。比如你学数学,就有一套公认的符号体系,sin30度等于多少,没学过是看不懂的。

  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一套符号系统,通过学习形成学科的思想,学科的思维,它是锻造孩子们思维的基础,这样的内容是不可替代的。

  但是除了符号学习,还有很重要的实物学习,在文字符号被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一直进行的都是基于实物的学习,并因此锻造了人的大脑。博物馆的教育实际上就是属于实物教育或者实物学习范畴。自然博物馆里最有价值的是馆藏化石和标本,这些真实的标本是实物学习的基础。实物学习和符号的学习差别在哪里?大家不知道有没有考虑过,符号的学习,它是经过专家筛选以后提炼的一种知识系统,而实物的东西,比如这个金丝猴标本,你可以触摸它。实物除了我们能感受到的信息媒介以外,还有知识属性和功能属性。

  实物学习过程有一个知识再发现的可能性,这个是符号学习没法实现的。

  看金丝猴标本与看金丝猴标本的照片有什么区别?如果说我给你看的是一张金丝猴的照片,把照片放在你面前,哪怕是高清的,它也是信息化的,相关需要展现的信息是已经遴选过的,比如你只能看见所拍摄的这一个角度。但是有人会说,现在有VR技术,这样标本的后面也可以看见,是不是就和实物差不多了?实际上并非如此,无论怎么样,信息化后的符号教育总是真实物体的局部,都是我们提炼过的东西,是经过咀嚼过的东西。

  但是面对一个真实的实物,它是独一无二的,它是可以再发现的,也许是现在的专家都没有发现过的东西,这是博物馆的重要价值,也是实物学习的不可替代性。

  到自然博物馆来,经常会有个小朋友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我们以前都没有发现过。藏品实物在那里,每天有几万双眼睛在看它,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就像水哥,他的眼睛就很不一样。大家知道,水哥在最强大脑节目中从520杯水当中找到了那杯水,是因为520杯实物水确实是不一样的,本质上真的是不一样,水哥才能分辨出来。如果要水哥分辨电脑屏幕上同一杯水照片的520个复制件,水哥也区别不出来,因为它们就是一样的,所以这是实物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价值。

  

  当然实物教育还有个很有意思的情况。

  从科学角度来看,这个金丝猴尽管现在是标本,它已经死了,但它活的时候,它一辈子呼吸过的气体分子可能已经进入你身体里,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这个量还很可观,比如你现在呼出一口气,等到你呼出的这一口气中的气体分子在整个地球弥散式分布以后,我正常做一次呼吸,就至少会有好多颗你呼出的这一口呼吸中的气体分子进入我的身体。实物与实物之间是有物质交换的,甚至可能因此产生量子纠缠。

  我们和实物之间为什么会有感情,为什么我喜欢抱个洋娃娃,不会去抱一个洋娃娃照片?也是这样的原因。在实物和实物之间的这种量子纠缠,尽管你可能感受不到,但它确实存在,这是非实物教育无法替代的。

  所以当孩子们走进博物馆,孩子看见的是实物,感受到的是情感,他们可能会再发现新现象,甚至自己产生新的知识。再多的图片和视频,也无法替代实物学习的作用。

  02

  博物馆的学习范式

  “范式”这个说法很流行,就是指一套独特的系统。

  博物馆学习范式和我们学校学习的这个范式的不一样在哪里呢?大家可以想象,如果一个孩子在学校里,他要学的东西是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国家依据课程标准编制了统一的教材,老师上课的教学内容是有时间要求的。

  一节课的内容、一个单元的内容都有基本的完成时间要求。如果没有掌握相关知识点,老师还要给你补课,否则后面的内容可能就跟不上了。

  但是如果你到自然博物馆的话,刚才我讲了自然博物馆展出了1万多件藏品,你来的时候不可能都看见,你看的都是你喜欢看的或者是你偶尔看到的——这是个自发现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对学习来说十分重要,重要的价值在哪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考虑过?在学校里的学科学习是国家规定的,老师给的……而到博物馆是我要的,是我自己看见的,所以在博物馆的学习它是一种发现式学习,发现新的现象,发现新的知识,发现自己的兴趣。这个过程在学校里无论如何都是做不好的,哪怕是最优秀的老师都是无法做到的,这个就是“范式”决定的。

  

  更要命的是,现在学校里边是知识供给过量,孩子们要学得太多,对知识就不再尊重和珍惜。而他们到博物馆这个地方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今天愿意在恐龙化石面前发呆上两个小时也是可以的,也可以躺在我们自博馆专门用亿万年以前的硅化木做的石头椅子上几分钟,你身体就会很放松,把身体打开了。

  这种博物馆学习的方式,我说它是自我发现,自我组织的一个学习过程,包括他走的路线和目光所及的选择,都是充满个性色彩和自主性的。

  

  学习有两个本质。第一个本质是建立我们大脑的链接,第二个是建立人和人之间的链接。

  在我们学校里,因为学的内容大部分是一样的,我们大脑链接往往会一样高度的相似。但是每个人进了博物馆,建立的链接一定是不一样的,而大脑不一样的连接是创新的基础。

  前段时间我去拜访复旦大学金力校长。他说,自然博物馆是他小时候最爱去的地方。那时候他住在老自博馆的附近,一放学就跑进去。这让他从小就想做一个生物、生命方面的大科学家,他现在是全球知名的人类学方面的专家。所以在学校里的学习能够锻炼思维,但在博物馆里因为会建立不一样的脑神经连接,而会形成兴趣和志趣。人的学习,往往不是线性的,它是有蝴蝶效应的,它在某一个点上突然爆发以后,就有了志向,有了志向,他的人生就会发生改变,这是我们博物馆无法替代的作用。

  而博物馆在人与人之间建立链接的范式与学校也完全不同,博物馆里的人际关系更随机、更开放、更自由,更没有功利性质,在博物馆里,亲子关系也会完全不同。

  博物馆学习还有一个注意力范式的不同。在信息时代,信息不再是最重要的,注意力才真正重要。水哥的特点就是注意力很强。他专注于他喜欢的事情,不在他不喜欢的事情上花任何时间。

  当然专注力在学校教育当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一直要培养的目标。但在我们博物馆学习当中,专注力和学校里面也是有差别的。博物馆里面的注意力可能会超越我们的课程标准,超越我们预设的教案,超越我们的预期。

  03

  怎么用好博物馆时光

  每天看到家长带孩子到我们科技馆来,不同的年龄段都有。小的时候更爱到自然博物馆,初中高中到科技馆,到了高中阶段或者大学可能到我们天文馆。那么怎么把来博物馆的这个时间用好呢?这里有四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要做一个串珍珠的人。

  自然博物馆有好多展区,每个展区里边有很多展位。每个展位里还有好多展品,有上万件展品。要把这个珍珠串起来的话,首先是要做点功课。比如,今天我们活动的地方是自博馆探索中心,与我们有馆校合作项目的学校,可以预约好后带孩子们来在里面上课。我发现,有的学校会反复来,有的学校则从来不来。

  

  进博物馆后,是可以有不同的参观线路的。一个小孩3岁和一个小孩13岁,就可以设计完全不一样的路线,当然小的时候你可能要帮孩子做功课,帮他预约相应的活动项目。

  孩子稍微大一点了,可以让他自己做功课。

  探索中心门口进来的时候大家看到有一个挖恐龙化石的项目,这个活动很多家长反映每次都抢不到。你如果没有做功课,到了现场才看到想参加,当然就晚了。实际上博物馆里有许多活动,你不做功课肯定抢不到。

  那么活动信息和参观建议来源于哪里呢?小红书上有很多,我们的公众号有上千万的粉丝,你可以关注,每次有活动出来都会推荐。也可以问问已经来过自博馆的人,哪些地方一定要去,哪些地方适合自己的孩子。

  大家有没有注意过,我们科技馆、博物馆里边进门的时候都有小的卡片,是导览建议。比如针对幼儿园孩子有建议路线,小学阶段的孩子也有不同的设计过的线路。

  做过功课来博物馆和不做功课,差别很大。因为一个博物馆一次性是看不完的,你将来还会来,如果喜欢还可以办年票,反复地来,仔细地看。怎么样把博物馆的珍珠串起来?因为博物馆的特点和我们家里的藏品不一样,我们家里有可能某种机缘巧合会收藏到一个奇珍异宝,但是博物馆它是一个系列,它是系统化的收藏。比如自然博物馆生命进化要看哪里?生物多样化看哪里?虽然博物馆按照我们的逻辑已经串了一个珍珠项链,但你还可以自己重新串知识的珍珠,做一个在博物馆串珍珠的人。

  第二个建议:到博物馆做一个时空穿梭者。

  到我们上海自然博物馆你可以看到几亿年以前的岩石、化石,也可以看到美洲的、非洲的动物植物标本。

  博物馆就是一个时空穿越的场所。所以到博物馆来你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时空穿梭者,你到了巨大的恐龙化石面前,你就觉得我和它在一起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穿越时空的过程。

  你有没有想过将来我们的后人也会时空穿梭到现在,来看我们这今天。用这种心态来博物馆,会给你带来全新的、完全不同的体验。时空穿梭、身临其境,就有可能与标本共情,有时候觉得很遗憾,会很心痛。

  比如说我们在走过灭绝动物长廊时,看到动物一个一个灭绝,就会有很多思考。当然,动物灭绝不都是我们人类干的,没有人类之前,恐龙就灭绝了。那是谁干的呢?站在时光穿梭的角度,恐龙的灭绝,让你想到了什么?

  第三个建议:到了博物馆,千万不要觉得我是一个受教育者,而要把自己当成博物馆的主人。

  现在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太多了,在单位里受教育也太多了。到博物馆来,你是博物馆的主人。观众是我们博物馆的主人,我是上海科技馆的馆长,馆长和我们科技馆的员工都是服务员,真正的主人是游客,是来馆里的大朋友和小朋友们。

  你是主人,你进入博物馆的感觉会不一样。你觉得这个服务不到位,需要改进,就会真诚地提出来,这样博物馆就会越来越好。因为你是主人,发现哪一个展品上标注说明错了,就指出来,那博物馆就越来越科学。

  我告诉大家,我们博物馆展品标注差不多每个学期都会发现有错误的地方。尽管上面的标牌解说都是层层专家筛选,但还是会有错,这些错误大多是小朋友发现的。孩子们往往有主人翁精神,发现不对,马上会给我们写信,甚至当场就会指出来。我们的工作人员也会给他奖励。

  我刚才讲了实物学习会不断涌现以前没发现过的东西。

  前段时间,有一个游客朋友发现了自博馆里有一只小小的梭子蟹标本,在这只梭子蟹的泛黄的标签上写着:1961年,梭子蟹,来源地:本馆食堂!他把它这个梭子蟹和标签拍好后发到网上去了,一下子这个梭子蟹就变成网红了,网红蟹!

  这个也是属于再发现,这么一个从来没人关注到的一个小小的一处内容,把这个梭子蟹标本的故事又重新翻了出来,让我们穿梭到1961年。

  

  所以,“主人”角色是我们整个参观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心态。那是你的空间,所有的发现、感受,都是因你而生。

  最后一个建议:到博物馆来,每个人应该是情感和问题的记录者。

  我们在学校里、在家里、在社会上产生的情感,和到我们博物馆产生的情感会不一样,但总有一款会深深打动你。比如说我们上海自博馆有一个网红狮子的标本。这个狮子标本,因为做的时间久了,加上之前做标本的水平也不高,结果这个狮子露出了迷人的微笑,像蒙娜丽莎一样,它就变成了网红狮子了!我们用这个狮子做的文创系列产品卖出了上万件!为什么?就是因为觉得你看着它时,会觉得它在冲着你笑!关键它是个标本!在博物馆突然打动你的地方还有很多。

  在博物馆会产生很多疑问。有些疑问你来以前可能就会有,但你走的时候也许会产生更多问题。产生问题,这才是博物馆的样子!我们的学校或者我们家长,有的时候会跟孩子说,你带着问题去博物馆,这十分正确,但是到博物馆后并不不是把带来的问题解决了就好了,如果你带着问题进来,没有带着新生的问题出去,这不是我们博物馆要的。我们希望你离开博物馆的时候,每个人带着惆怅,带着情感共鸣,带着新生的更多问题的离开,最好你能把它记录下来。

  博物馆最好的样子一定是最自然的样子,博物馆自然的样子就应该是这样的样子!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