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景课堂,会成为下一个风向标吗?

开学第一课:“顶配”研学长这样

2023-09-02 08:19:42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张蔚斐  

  来源|多知网

  作者|张蔚斐

  图片来源|CCTV开学第一课

  每年的9月1日,看《开学第一课》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孩子们被带领着走出了四方的演播厅,采取了多地、多主题的实景课堂模式,山间、田埂、国家公园、航空博物馆、国家版本馆、数字农场……祖国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人文古迹一一领略,就连正在中国空间站“出差”的神州十六号乘组也给孩子们带来了一次太空连线。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从传统文化、文明探源、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国防教育、科技创新这六主题中探索新的学习场景,其中生态文明首次入选。

  此外,这次在节目中首次尝试了创新性实景课堂模式,让孩子真正走进田间地头、森林原野,在最纯粹的环境中体验、实践。

  这“行走的课堂”不禁让人想起了今年大热的研学。实景课堂,也可以理解为是“顶配”的研学实践。这样的实景课堂,会成为下一个风向标吗?

  01

  千年古画、亿字典籍,数字化技术让历史课更生动

  过去,《千里江山图》只是书上的一页插画,不足豆腐块大小,由于每一次展开原画作,都容易让矿物质颜料剥落,所以这幅国宝大多数时候都藏在“深阁”中,学生难以通过书本上的描述和不清晰的照片直观地感受其震撼之处。

  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工程的努力之下,“大系”经历三次全球范围内的搜索和整合,用数字化技术将近万幅绘画珍品重新汇编,并于去年底开始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上展示了通过高清打样手段还原的画作,吸引了不少孩子前去博物馆打卡。

  

  那些曾经只能在书上看个大概的传世画作,如今都能直观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国博里放大两倍的《千里江山图》灯箱,使画作细节一览无余。

  除此之外,开学第一课还将《儒藏》搬进演播厅。同学们好奇地问,儒藏到底是读zang?还是cang?

  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告诉同学们,《儒藏》是收藏儒家文献的宝藏,所以应该读zang。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系统整理海内外儒学典籍的工程,精华编收录了282册、510种、2亿字文献资料。

  目前,《儒藏》“精华编”数字化工作已经完成,“精华编数据库”也将于今年年底上线,同学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儒家文化,数字出版对于文化传承的作用不言而喻。

  

  02

  实景课堂走进山间田野

  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我们可以找到六千多种昆虫,这一次实景课堂里,同学们跟随生态研究员马方舟老师大饱眼福,遇上有“假死习性”的昆虫,装死可行不通。马老师带着同学们用“振落法”敲打树枝,收获一只象甲虫,它长着和大象一样长的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