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

1158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大考,教育部对供需两侧都提了要求

2022-11-16 22:49:17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关注教育的  

  来源|多知网

  图片来源|Pexels

  11 月15日, 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会议透露,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会议提到,将更大力度拓宽就业渠道,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行动,11月至12月期间,将开展2023届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月系列活动。

  紧跟着,今天,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2023届就业通知”),通知从就业渠道、就业服务和求职手续等方面多管齐下,同时,还就高校供给侧提出了改革方案“完善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引导高校重点布局社会需求强、就业前景广、人才缺口大的学科专业,及时淘汰或更新升级已经不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科专业。”

  可以说,教育部对供需两侧都提出了具体而细致的要求,力求“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

  01

  更大力度开拓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

  “市场化社会化就业”被放到了第一位。其中提到:

  第一,深入开展市场化岗位开拓行动。各地各高校要深入开展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二级院系领导班子成员也要积极参与。

  实际上,在今年3月,教育部已印发《关于开展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的通知》,而今,“2023届就业通知”中再次提及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

  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校园招聘月”“就业促进周”等岗位开拓和供需对接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和行业协会作用,完善“分行业就指委+分行业协会”促就业工作机制。

  第二,实施“万企进校园计划”,高校要创造条件主动邀请用人单位进校招聘。

  第三,全面推广使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鼓励地方和高校依托平台联合举办区域性、行业性专场招聘活动。各省级大学生就业网站、各高校就业网站要于2022年12月底之前,全部与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岗位信息共享。鼓励地方和高校依托平台联合举办区域性、行业性专场招聘活动。各地各高校要指导2023届毕业生、毕业班辅导员、就业工作人员及时注册使用平台,确保有需要的毕业生都能及时获得就业信息。

  第四,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作用,举办“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等活动,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

  第五,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各地各高校要积极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在资金、场地等方面向毕业生创业者倾斜,为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孵化、成果转化等提供服务。推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大学生创业项目转化落地。

  02

  充分发挥政策性岗位吸纳作用

  在政策性岗位上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第一,优化政策性岗位招录安排。各地教育部门要配合有关部门统筹好政策性岗位招录时间安排,尽早安排高校升学考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国企等政策性岗位招考及各类职业资格考试。充分发挥政策性岗位稳就业作用,稳定并适度扩大招录高校毕业生规模。

  第二,积极拓宽基层就业空间。各地教育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挖掘基层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工作、司法辅助、科研助理等就业机会,组织实施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拓展“城乡社区专项计划”,鼓励扩大地方基层项目规模,引导更多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就业创业。健全支持激励体系,落实好学费补偿贷款代偿、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

  第三,积极配合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

  实际上,今年10月,国家公务员局网站发布了《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 ,已经透露出了一些风向:2023年国考计划总共招录3.71万人,2.5万个计划专门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有近2.8万个计划补充到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设置3000余个计划定向招录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和在军队服役5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

  03

  “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精准帮扶”

  “2023届就业通知”指出,建设高质量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全面加强就业指导,健全完善分阶段、全覆盖的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和服务。

  深入推进就业育人,引导高校毕业生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

  切实维护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对存在就业歧视、招聘欺诈、“培训贷”等问题的用人单位,纳入招聘“黑名单”,并及时向高校毕业生发布警示提醒。

  “2023届就业通知”强调,精准开展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等困难高校毕业生,建立帮扶工作台账,健全“一对一”帮扶责任制,确保每一个困难学生都得到有效帮助。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不断线服务。

  深入实施“宏志助航计划”,鼓励各地各高校配套设立省级、校级项目,推动覆盖更多毕业生。

  04

  简化优化求职就业手续

  “2023届就业通知”提到,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22〕13号)要求,稳妥有序推进取消就业报到证。

  建立毕业去向登记制度,全面推广使用全国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系统,指导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及时完成毕业去向登记。

  强化就业统计监测工作,严格落实“四不准”“三严禁”要求,严格执行毕业生就业统计监测工作违规处理办法。

  05

  完善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

  “2023届就业通知”在高等教育供给侧方面也提出了改革方案,提到要健全完善就业反馈机制。

  各地各高校要建立完善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的有效机制,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引导高校重点布局社会需求强、就业前景广、人才缺口大的学科专业,及时淘汰或更新升级已经不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科专业。

  教育部将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学科专业设置和评估、招生计划安排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实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红黄牌提示制度。深入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调查结果作为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1年8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的通知》中就提到,"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优化高校学科专业布局,推进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及时减少、撤销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加快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加强重点专业学科建设,研究制订国家重点支持学科专业清单,大力发展新兴专业。

  高等教育评价品牌“软科”曾做过一个统计,在2016-2020年被撤销的本科专业名单中,被撤专业中位列前十的有:公共事业管理、服装与服饰设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产品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工业设计、生物技术、服装设计与工程。

  未来,或许会有更多的高校强化学科专业布局调整。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关于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