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患难时,我们才知道谁是这个行业的真正热爱者。”

新东方留学考培要“革自己的命”?推出混合学习平台融慧课堂,改变产品设计理念

2022-04-06 15:28:49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徐晶晶  

  来源|多知网

  作者|徐晶晶

  图片来源|受访者

  近日,新东方国际教育业务宣布推出新产品“融慧课堂”。融慧课堂“以融合为重点”,改变了过去课程的概念,定位用户实际需求,思路更多的变为“解决方案”的设计。

  “这件事,只有新东方自己革自己的命,自己迭代,才能从同维度竞争中跳出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助理副总裁兼国际教育培训事业部总经理刘烁炀说。

  当前“双减”和疫情形势下,新东方国际教育业务的战略定位是否发生了变化?为什么要在当下推出这款产品?刘烁炀和多知网聊了聊他的想法。

  (刘烁炀)

  01

  以融合为重点,“这件事,只有新东方自己革自己的命”

  两三年前,融慧课堂刚刚立项时,刘烁炀便对团队说:“这个产品未来会是我们的‘原子弹’——轻易不使用,但用的时候必须要打得响。”

  刘烁炀笑称融慧课堂的推出是“蓄谋已久”的。此前数年间,新东方国际教育一直在做打基础的事,比如7年前就开始搭建记录学生学习轨迹的系统和平台,打造AI督课系统,研发标准化的课程体系,和ETS(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CUP(剑桥大学出版社)等官方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等等。前期的积累,为该产品构筑了护城河。

  而疫情的到来,加速了融慧课堂的研发和上线进程。从根本上来说,这个产品改变了传统的班课形态,从用户实际需求出发,为其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

  刘烁炀把传统的“教师在讲,学生在听”的产品形态称为“原生态”,这种模式严重依赖老师的个人能力。在他看来,在这一阶段中无论进行多少次产品迭代,或者把教学场景从线下搬到线上,本质上都没有变化。

  而他认为,下一个时代是X时代。“X”代表着未知数,也是诸多因素混合(Mix)中的X。新东方国际教育业务推出的融慧课堂,便是“X时代”的产品。

  刘烁炀强调,融慧课堂的重点在于“融”。之前疫情加速了全行业推动OMO模式,但是很多OMO其实是一个割裂的状态,只是把教育场景由线下搬到了线上,融合的部分并不多。

  而融慧课堂的“融”,不是学生“今天学线上,明天学线下”,而是在线下学习中有线上的因素,线上课程里也有类似线下的场景和交互。

  如何实现“融”?首先,在供给端,新东方将必备知识点高度提炼后,拆解为一系列单个时长约5分钟的知识切片。为了让学习更有趣味,每个片段中设置了大量的互动环节、趣味游戏,学生每1~2分钟就要做出反馈,才能继续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的地方就把老师用足,不需要老师出现时就把老师省下来”。刘烁炀举例说,比如纠音,不能只靠人机交互练习,必须有老师的参与。理想的解决方案是,先由老师帮助学生做3-5个标准动作来纠音,随后学生可以按标准发音动作去读相关的单词、句子,反复练习、形成肌肉记忆,练习的过程是可以通过系统进行的。

  在需求端,学生可以自主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核心知识点,过程中可以随时随地和系统、老师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