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在前、线上在后的培训模式需要机构格外慎重地进行决策。

教师培训行业如何突破营收天花板?

2018-02-14 09:23:20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曹尔寅  

  文 | 曹尔寅

  考教师资格证的人数正在逐年倍增。

  据业内人士介绍,2017年下半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人数大概在300万到400万人之间,每年两次教师资格证考试,意味着参考人次达到了600到800万,而这个数字在2018年仍有上涨趋势。

  对应这样的参考热度,业内分析指出,不含教师招聘培训的情况下,教师资格证培训现阶段的市场空间则在20-30亿元左右,数字并非不可观,但是这个数字摊到每一个可能的参培学员身上,仍然有限。

  这样看来,相比其他培训课程的价位,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似乎仍然是一个需要薄利多销的行业。

  那么,要如何在现有的市场空间中尽可能突破营收天花板?对此,北京掌上园丁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李颖给出了他的观点。

行业动力来自非师范生的增长

  报考2017年教师资格证人数的增多,主要动力来自非师范生。非师范生报考热度提高的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教师的收入在提高。

  “一个普遍的观点是教师的收入不高,这往往是从一线城市的视角去看了三四线城市的收入,但如果把教师的收入和同地的其他岗位来进行同比,其收入是在明显提高的。”李颖告诉笔者。

  二是中国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提高。

  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外地父母,有一部分选择回到老家陪伴孩子成长,从而选择从事教师职业。

  李颖举例说,一位多年前从四川到北京来从事软件行业的爸爸,在孩子长到上小学的年纪的时候,选择放弃做程序员,回到老家。这是掌上园丁一位典型学员的真实案例。

  “老家有没有一线城市的这些工作机会?不多。他最好的选择是要么考个公务员,要么考个教师,既然要陪伴孩子成长,成为老师是很好的选择。这属于一类新兴的人群,在一线城市奋斗,孩子成长起来以后,又回到老家工作,成为老师,成为陪伴孩子的家长。”

  三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老师的职业技能价值极大提高了,人们对教师职业的刻板观念也在改变。

  “家有半斗粮,不做孩子王”这样的落后观念正在逐渐被人们所抛弃,由于技术的出现,老师的价值被无限放大,价值的放大也产生了极大的经济价值。

  除此以外,中国的就业压力似乎也在影响着很多考生。一位中文系考生告诉笔者,中文、数学等专业的毕业生想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很难。“也不是非得当老师,手里有个证,说不定将来多一条出路。”

分级门槛提高非师范生参培率

  一直以来,教师资格证考试都在试图平衡的两种考生的获证形式。

  最早,只要有资质的师范院校都可以给毕业生发放教师资格证,后来考虑到这样的操作可能导致毕业生质量下降,于是政策变成了一刀切,建立了“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教师上岗体系,2015年入校的学生到2018年毕业时都要参加全国统一的考试。

  然而一刀切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大专及以上学历即可考教师证、教师编制,大量的非师范生涌进来了,然而一个经过4年科班教育的人和一个经过2个月集中复习,掌握了教育学知识后考下教师资格证的人,在教学教研的很多方面上还是存在区别的,这两类不同人群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拿同样的资格证似乎并不合理。

  所以,一个折中的“分级分类”方案便出现了。即教师资格证等级分为七种,每一种考试难度和要求逐渐增加。同时2017年政策规定,对于符合条件的师范毕业生,高校可根据三级评级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和面试工作。

  “每个师范学校对师范生要求也不一样。”李颖说,“有些学校一定要过面试,有些学校则笔面都不用过,有些学校则要过笔试,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给学生发证的自由度。”

  由此一来,对现有人数和增长比例占考试人数主体的非师范生来说,贸然报考高等级教师资格考试,就会面对比师范生更大的压力,非师范生的参培率,也就随之上升了。

线下:课程价格天花板低,需减少课时脱困

  从事教师资格证培训的机构在产品形态上也是分为线上、线下两种。

  目前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平均通过率在30%左右,甚至更低,而以当前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难度,通过培训,优秀的机构通过率达到90%的可能性很高。据相关市场调研显示,尽管市面上存在过万的教师资格证线下培训课程(通常此类课程倾向于“协议保过班”),但考生在考教师资格证的普遍支付意愿上限为2000块钱,线下培训如何保证在这个价格区间内还能把成本模型做得足够好,这是一个大挑战。如何提高场地的平效和教师的人效等问题,这正是线下培训的瓶颈所在。

  “很多学生认为给2000块钱可以直接拿到证很值,2500就不值了。虽然线下现在也有做到6000、7000的,但我觉得这赚的是信息不对称的钱,更具性价比的培训解决方案学员不知道。如今每一年信息都比上一年覆盖得更广,信息不对称的钱很快就赚的越来越不容易了。”

  李颖提出,线下培训想通过涨价获得更高利润,除非等教师资格证考试难度大幅增加,否则人们的支付意愿会逐年提升,但不会大幅度提升。其中,面试难度增加可能是更好凸出线下培训优势的部分,但这样的未来暂时还没有显露明显趋势。

  “所以假设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目前线下如果在2000价位封顶,增加每单盈利就要提高效率,减少课时,密集培训,让所有人迅速拿证。”李颖说,“时间是有成本的,这一点做到了,线下是有价值的,无论机构还是学员都有效率的需求。线下如果以无限延长课时来应对,我认为发展会有瓶颈。

线上:调优成本结构是线上模式的必经之路

  虽然目前整个教师资格证培训的市场都在增长,但李颖认为,线上的增速要更快。

  首先,李颖认为线上的“浓度”比线下高,一是因为线上占据了培训人数的主体。二是因为线上的老师和学生见面的频次高。

  其次,线上较线下课程更加低廉,更具性价比,可以快速获得更多信任,有效的口碑传播足以支撑增长。

  相对于线下,线上模式的成本显然不是大问题,线上更多要考虑的,是自己的成本结构优化,总有更优的成本结构模型。

  “线上任何的服务环节,都是机构帮助学员集体采购的行为,哪怕是一对一的服务,他也是共享的,大家共享的是同一个人不同时段的服务。共享因子就是某项服务的服务者能够和多少人挂钩,不影响质量的情况下,越大越好。”

  在配置问题上,李颖提出一个“过度配置”的思考。资源和服务的配置增加在初始阶段是和培训效果正相关的,更多的配置会产生更好的效果,这是消费升级驱动的;但是当提升效果的边际效应不明显的时候,就进入了平台期,堆“配置”就好像过度包装的“月饼盒”,这个成本增加是要侵蚀学员利益的,这就不是消费升级了,是浪费升级。当然,这个“度”是要不断平衡的。

  “这样往下推,本质还是更优的成本结构,这是对企业和学员都负责的表现。

组合拳有顺序,轻易不可逆

  组合拳又如何呢?由上述观点可以想见,当教师资格证线下培训需要弥补学生结课之后到考试之前的空白时,这段时间的学习需要借助线上发力。通过线下高密度短训班,配合长线的线上服务,也是能有效调节机构成本的途径。

  李颖认为,从学习习惯上来看,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从线下到线上是搬迁习惯的问题,反之则不然。

  “机构若站到自己的角度想问题,说这叫线上线下相’结合’。对于学员来说却完全不一样。线下密集轰炸了7天,又变到线上,习惯是个受约束的过程,约束变的少了,就必须重新培养学习习惯。一会线上一会线下,习惯就更乱了。反过来,学生天天在线上学,冲刺阶段挪到线下,约束实际上变多了,并不会对旧有的学习习惯产生冲击。”

  这意味着线下在前、线上在后的培训模式需要机构格外慎重地进行决策。

  “所以我的建议是站在学员的角度很重要,帮助他们省钱,迎合他们的习惯,帮他们想清楚他们说不清楚的需求。这时站在机构角度看,成本结构一定是最优解。”(多知网 曹尔寅)

  (李颖:北京掌上园丁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掌上园丁由原华图副总裁蔡金龙和李颖联合创办,管理团队成员大部分来自清华、北大和北师大,于2015年6月正式运营,2016年3月上线课程,业务包括教师资格证培训、教师招聘培训、教师读书服务、教师兼职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