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线教育必谈“大数据”的今天,大数据究竟如何应用于在线教育?移动互联网又对传统教育带来了哪些改变?GMIC大会上,谈到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教育者们共识为“大数据”是传统教育与在线教育的分水岭。

大数据:传统教育和在线教育的分水岭

2014-05-05 18:03:13发布     来源:36kr    作者:廖苑伶  
不论不不论不论是 Coursera 创始人 Andrew Ng(吴恩达),还是 Duolingo 全球发展及公关副总裁 Gina、学大教育 CEO 金鑫,都在今天的演讲里提到了一点,即“大数据”(big data)是在线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很关键的一点。
  不论是 Coursera 创始人 Andrew Ng(吴恩达),还是 Duolingo 全球发展及公关副总裁 Gina、学大教育 CEO 金鑫,都在今天的演讲里提到了一点,即“大数据”(big data)是在线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很关键的一点。
 
  Andrew Ng 举了个例子,传统的教育没有办法数据化,而 Cousera 却可以了解人们学习的机制,比如他们发现,如果老师向他在 Coursera 上的学生们发一封邮件,提醒大家:“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是周六,你要交作业咯!”,这么说的话,可能就没什么人会听老师的话按时交作业,但是如果你发邮件给某个同学,说她上周看了五个视频,还称赞她在社区里回答了几个问题很棒,最后顺带提醒一下:别忘了交作业哦,这样很多学生就会被鼓励而按时交作业。为什么 Cousera 可以发现这个呢?因为他们可以监测整个 Cousera 上的学生学习行为,了解每一封教师发出的邮件带来的学生们的反馈。
 
  Duolingo 全球发展及公关副总裁 Gina 也举了类似的例子,比如 Duolingo 可以监测到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学习语言,有一部分人是先学习了动物类词汇,再学习颜色类词汇,另一部分人反之,他们可以发现第一种顺序带来的学习效果比第二种顺序好,因此可以实时调整 app 内的教学内容。据 Gina 说,基于科学(base on science)的 Duolingo 可以做到“everyday it takes less time to study more”。
 
  最后,学大教育 CEO 金鑫把移动互联网对传统教育带来的改变作了总结:
 
  1. 从批量到个性。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的获取变得以学生为中心,因为每个学生的智力特点和吸收水平都是不一样的,有了移动互联网,才有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不再是所有人在统一的课堂上在规定的四十五分钟内听相同的内容。
  
  2. 从封闭到开放。传统教育是大家在一个封闭的客厅里,规定每节课 45 分钟,而现在移动互联网可以让学生和全世界各个地方的学习者交流。
 
  3. 固化到碎片。移动互联网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不仅如此,我们每一次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都还可以是非常高效的,因为学习系统了解你的学习情况,知道怎么让你更高效地学习。
 
  4. 从围墙到跨界。原来只有枯燥的纸和书本,现在有视频、甚至 3D 的教学内容,跨界的技术让学习越来越丰富。
 
  5. 自我到社交。现在有班级圈 、学校圈甚至全国各地的同好圈。
 
  6. 单中心到多中心。现在学生获取的信息一点都不亚于老师,未来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从传道授业变成解惑的角色,传道授业由互联网上高质量的老师资源来替代。
 
  总而言之,未来的学习会变成以需求为中心,动态的教与学关系,每个人都能达到自己最大的学习潜能 。是 Coursera 创始人 Andrew Ng(吴恩达),还是 Duolingo 全球发展及公关副总裁 Gina、学大教育 CEO 金鑫,都在今天的演讲里提到了一点,即“大数据”(big data)是在线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很关键的一点。(文章转载自36Kr)
 
总而言之,未来的学习会变成以需求为中心,动态的教与学关系,每个人都能达到自己最大的学习潜能 。论是 Coursera 创始人 Andrew Ng(吴恩达),还是 Duolingo 全球发展及公关副总裁 Gina、学大教育 CEO 金鑫,都在今天的演讲里提到了一点,即“大数据”(big data)是在线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很关键的一点。
  不论是 Coursera 创始人 Andrew Ng(吴恩达),还是 Duolingo 全球发展及公关副总裁 Gina、学大教育 CEO 金鑫,都在今天的演讲里提到了一点,即“大数据”(big data)是在线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很关键的一点。
  Andrew Ng 举了个例子,传统的教育没有办法数据化,而 Cousera 却可以了解人们学习的机制,比如他们发现,如果老师向他在 Coursera 上的学生们发一封邮件,提醒大家:“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是周六,你要交作业咯!”,这么说的话,可能就没什么人会听老师的话按时交作业,但是如果你发邮件给某个同学,说她上周看了五个视频,还称赞她在社区里回答了几个问题很棒,最后顺带提醒一下:别忘了交作业哦,这样很多学生就会被鼓励而按时交作业。为什么 Cousera 可以发现这个呢?因为他们可以监测整个 Cousera 上的学生学习行为,了解每一封教师发出的邮件带来的学生们的反馈。
  Duolingo 全球发展及公关副总裁 Gina 也举了类似的例子,比如 Duolingo 可以监测到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学习语言,有一部分人是先学习了动物类词汇,再学习颜色类词汇,另一部分人反之,他们可以发现第一种顺序带来的学习效果比第二种顺序好,因此可以实时调整 app 内的教学内容。据 Gina 说,基于科学(base on science)的 Duolingo 可以做到“everyday it takes less time to study more”。
  最后,学大教育 CEO 金鑫把移动互联网对传统教育带来的改变作了总结:
  1. 从批量到个性。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的获取变得以学生为中心,因为每个学生的智力特点和吸收水平都是不一样的,有了移动互联网,才有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不再是所有人在统一的课堂上在规定的四十五分钟内听相同的内容。
  
  2. 从封闭到开放。传统教育是大家在一个封闭的客厅里,规定每节课 45 分钟,而现在移动互联网可以让学生和全世界各个地方的学习者交流。
  3. 固化到碎片。移动互联网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不仅如此,我们每一次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都还可以是非常高效的,因为学习系统了解你的学习情况,知道怎么让你更高效地学习。
  4. 从围墙到跨界。原来只有枯燥的纸和书本,现在有视频、甚至 3D 的教学内容,跨界的技术让学习越来越丰富。
  5. 自我到社交。现在有班级圈 、学校圈甚至全国各地的同好圈。
  6. 单中心到多中心。现在学生获取的信息一点都不亚于老师,未来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从传道授业变成解惑的角色,传道授业由互联网上高质量的老师资源来替代。(文章转载自36Kr)
总而言之,未来的学习会变成以需求为中心,动态的教与学关系,每个人都能达到自己最大的学习潜能 。是 Coursera 创始人 Andrew Ng(吴恩达),还是 Duolingo 全球发展及公关副总裁 Gina、学大教育 CEO 金鑫,都在今天的演讲里提到了一点,即“大数据”(big data)是在线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很关键的一点。
Andrew Ng 举了个例子,传统的教育没有办法数据化,而 Cousera 却可以了解人们学习的机制,比如他们发现,如果老师向他在 Coursera 上的学生们发一封邮件,提醒大家:“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是周六,你要交作业咯!”,这么说的话,可能就没什么人会听老师的话按时交作业,但是如果你发邮件给某个同学,说她上周看了五个视频,还称赞她在社区里回答了几个问题很棒,最后顺带提醒一下:别忘了交作业哦,这样很多学生就会被鼓励而按时交作业。为什么 Cousera 可以发现这个呢?因为他们可以监测整个 Cousera 上的学生学习行为,了解每一封教师发出的邮件带来的学生们的反馈。
Duolingo 全球发展及公关副总裁 Gina 也举了类似的例子,比如 Duolingo 可以监测到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学习语言,有一部分人是先学习了动物类词汇,再学习颜色类词汇,另一部分人反之,他们可以发现第一种顺序带来的学习效果比第二种顺序好,因此可以实时调整 app 内的教学内容。据 Gina 说,基于科学(base on science)的 Duolingo 可以做到“everyday it takes less time to study more”。
最后,学大教育 CEO 金鑫把移动互联网对传统教育带来的改变作了总结:
1. 从批量到个性。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的获取变得以学生为中心,因为每个学生的智力特点和吸收水平都是不一样的,有了移动互联网,才有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不再是所有人在统一的课堂上在规定的四十五分钟内听相同的内容。
2. 从封闭到开放。传统教育是大家在一个封闭的客厅里,规定每节课 45 分钟,而现在移动互联网可以让学生和全世界各个地方的学习者交流。
3. 固化到碎片。移动互联网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不仅如此,我们每一次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都还可以是非常高效的,因为学习系统了解你的学习情况,知道怎么让你更高效地学习。
4. 从围墙到跨界。原来只有枯燥的纸和书本,现在有视频、甚至 3D 的教学内容,跨界的技术让学习越来越丰富。
5. 自我到社交。现在有班级圈 、学校圈甚至全国各地的同好圈。
6. 单中心到多中心。现在学生获取的信息一点都不亚于老师,未来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从传道授业变成解惑的角色,传道授业由互联网上高质量的老师资源来替代。
总而言之,未来的学习会变成以需求为中心,动态的教与学关系,每个人都能达到自己最大的学习潜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