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希望聘到的新人直接上岗,学校教研培养方向与企业需求存在脱节,这个缺口越来越明显。”

融资2.2亿元后,蓝鸥的“IT狂人”试验田

2017-04-24 20:19:42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冯玮  

  文|冯玮  

(英剧“IT狂人”主人公)

  IT到底是什么样的职业?

  行外人戏说他们是“程序猿”和“码农”。在知乎上甚至有人总结IT从业人员的标配是“眼镜一副,头发不多,蓝白衬衫,单调生活。”

  而蓝鸥科技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培养着一批又一批可以很酷的IT从业者,而对于人们所解读的“四个月掌握全部课程,门槛低;入职后月薪过万,高收入”的IT职业教育培训。

  蓝鸥也有着自己的理解。

  不可忽视的缺口

  谈及创业初衷,蓝鸥创始人兼CEO刘辉介绍,职业教育领域一直存在较大的人才问题。“企业希望聘到的新人直接上岗,学校教研培养方向与企业需求存在脱节,这个缺口越来越明显。”

  2012年蓝鸥成立,那也正是苹果和它的iOS系统开始在中国的爆火阶段,彼时众多科技公司对iOS的人才需求,让蓝鸥抓住了机会。

  初创团队以iOS为主线推出了部分课程,让当时的学员获得了不错的就业机会。

(安全攻防课程 介绍界面)

  2014年蓝鸥成为Unity官方认证培训机构,并开始树立“产教结合”的课程设计理念,科目逐渐丰富,目前也已将教师团队积累至160人。

  刘辉介绍,蓝鸥要求团队教师必须至少拥有3-5年的IT从业经验,“他们从企业出来教学生技术,就像武林高手遇到江湖小白,其实一开始是会有些不适应的。”

  为了帮助老师们适应教书环境,也为了学生能够全方位地汲取“江湖经验”,蓝鸥将课程拆分为知识技能点来详细解读,并要求教师必须讲练结合:在15分钟内解读知识点,再以30分钟进行练习,保证学生的实操技能和教师对学员学情的把握。

  但在发展过程中,刘辉坦言课程推广中的最大难点,在于“新旧”之间的认知时差。

  “2013年蓝鸥开始尝试VR和AR课程,那时候的学生完全不了解这些是什么,所以当我们开始打算进入新的科技领域并推出课程,如何帮助学生对产品有认知,就比较难。”

  面对这个问题,蓝鸥在引导学生了解新技术新动态的基础上,现在还会与学校合作进行新课程推广,与此同时,也期望通过多年品牌建立,使学员对蓝鸥的课程产生信任,进而选择新课程进行学习。

(蓝鸥教室)

  进校三年内不盈利,探索“未来模式”

  2016年开始,蓝鸥推出院校事业部,正式开启校企合作的探索。蓝鸥院校事业部总经理李玉成介绍,选择在这个时期开展校企合作,源自三方面的成熟:

  课程方面,蓝鸥在这些年已积累了多门课程,师资团队在教研上也有了稳定有效的教学方式,初步形成可在学校推广的IT实训教育体系。

  技术方面,得到神州泰岳的2.2亿元投资后,蓝鸥将部分资金用在产业平台升级中;神州泰岳旗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团队也在某些方面为蓝鸥提供了数据技术支撑,基本可以提供产教融合的平台职能。

  在政策方面,国家鼓励通过校企合作促进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以补足学生从学校到企业中间所存在的“裂缝”。

  而当正式开始筹备与高校合作,以上的三项内容还不足以帮助蓝鸥实现“落地”。

  对此,蓝鸥为了与不同学校相匹配,主要以三种模式进行合作:

  课程共建,即通过与高校合作,将高校中现有的几门课程转换成蓝鸥的教研内容,目前已合作院校约100余所;

  专业共建,对所合作专业提供课程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师资培训、实训环境搭建及校企联合培养学员,满足该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提升;

  学院共建,这也是目前国家提出的“混合制学院”的一种实践方式,新成立的学院在课程内容上进行项目导向、内容驱动型的课程重构,将学生按照应用型的方向进行培养。

  李玉成表示,院校事业部预期在3年之内不盈利,“我们主要用这些时间去探索高校可以接受的、符合政策导向的共赢模式课程以及学院成立方式,等模式清晰后,再去考虑变现营收。”

  “但B端业务不会为C端导流,C端的学生是基于个人职业发展需求而报名;在合作院校上,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校内完成与C端对应的知识,两个产品线的最终学习效果是一样的。”李玉成补充。

  “说到底,其实与高校的合作也并非完全To B,因为最终是服务学生,所以是To B到To C的流程,这也是B端和C端的最终一致。”

  C端:将线下城市延展,将线上教学铺开

  截止目前,蓝鸥已成立11家线下分中心,这些分中心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大连等。

  “11个城市分中心的建立,标志着蓝鸥在全国业务的第一阶段基本完成,”张亮表示,目前的11个分中心累计与1000所当地院校合作,涵盖普通专科到重点本科,“下一个阶段我们将继续在全国其他城市布点。”

  

(实名制座位)

  另据了解,2018年蓝鸥将陆续进入深圳、济南、南京等地。

  而选择这些地方,主要也是基于这些城市的互联网产业发展所带动的人才缺口以及高校的教学教研项目落地。

  虽然目前线下课程比重较大,但在线课程也将成为蓝鸥的另一个重点发展领域,刘辉透露未来的蓝鸥将以一年的时间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现阶段,蓝鸥的线上团队共30人左右,主要帮助一些无法到实地中心上课的学生完成课程内容。

  此外,借由神州泰岳2.2亿元的投资以及神州泰岳背后的大数据产业,蓝鸥也将通过资本和技术手段解决流量问题。

  张亮透露,蓝鸥接下来会将在线学习平台引入高校,每年为合作高校投入500万元,以支撑该校所有学生的线上课程的学习需求,实现基础课程的培养和孵化。

  对于其他教育品类所习惯的“一对一”模式,张亮认为并不一定适合IT教育行业,“教师资源稀缺,造成了教师成本较高,这时候如果刻意安排一对一课程,对学员来说将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

  为了提供个性化的指导,蓝鸥教学管理平台OA系统,可满足师生一对一答疑,同时蓝鸥还要求教师对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提供课后辅导,以保证整体进度。

  当学生完成所有课程后,蓝鸥会从根据4个月各项成绩的综合评定,自动生成一份包含沟通、技术、创新、组织和责任感的学员档案,依据学生的突出能力,向现有的数据库中50万家企业输出匹配学员。

  而回到最初的问题,IT职业教育的“低门槛与高收入”标签是否成立?刘辉认为,4个月的课程可以帮助学员掌握大量知识,但知识并非这一行的核心。

  “互联网对人才的需求始终是高标准的,如同一个金字塔,一定有初级和高级工程师之分。工程师的薪资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技术能力,一个是技术方向,能力固然重要,但选对行更重要!”

  “蓝鸥希望可以培养出金字塔尖的这部分人,但机构永远只能传道、授业、解惑。”

  “可真正的修行,还是要靠学生自己。”(多知网 冯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