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教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重练习、调班主任体系,魔力耳朵叠加产品环节背后是何逻辑

2019-09-08 18:18:10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王上  

  文 | 王上

  疯狂的大班课冲淡了其他赛道的声音,小班课和1对1似乎冷了下来,实则不然。  

  作为一家少儿英语小班课品牌,魔力耳朵遵循自己的发展节奏,今年悄然做了几个大事情:拓展了1对2小班课,产品再次迭代升级,邀请演员马伊琍作为首席产品体验官,调整服务体系……

  对于魔力耳朵CEO金磊而言,教育是长跑,“教孩子学会说英语”这件事没有止境,需要不断打磨。此外,虽然金磊是技术信徒,但他从创业之初,就坚信教育必须做重,因此,魔力耳朵一直在产品上叠加技术和服务。

  当前,魔力耳朵采用外教上主课,班主任做服务督促学习、为孩子练习作出指导,外加21天跟读训练营产品做口语强化练习,形成完整的学习链条,保障学习效果。

  今年,在产品逐步完善的基础之上,魔力耳朵再次加重了服务,提升了学生学习效果和粘性,用户续费率稳定在60-70%。

  “学”和“练”产品并重,突出练习环节

  学习英语,练习频率非常重要,金磊笃定孩子学会说英语,离不开高频的练习。

  当前,大多数在线少儿英语机构都把重点放在了“学”。魔力耳朵则通过产品组合,做到了“学”和“练”并重,并突出“练”。  

  在“学”的过程中,在线教育的难题是如何让学生专注于学习本身。魔力耳朵通过互动性的课件,外教的引导,来让交互更多样。

  在魔力耳朵外教课上,外教引导孩子单独答、抢答,课件中会有一些动画,如一个小猫来回晃动,还设置了迷宫寻宝、飞行棋闯关、拖拽拼词、大富翁闯关等多种互动竞赛环节,孩子答对后系统会分发一个金光闪闪的奖杯。

  跑道竞赛游戏奖杯

  这些交互让外教更容易调动孩子的情绪,提升孩子的参与度和开口频次。

  学了之后,要把课堂上的效果延续至线下就要持续练习,反复训练才会有提升,魔力耳朵仍在加码“练”。

  魔力耳朵看重预复习环节,预习可以衔接正课,让孩子快速进入上课状态,复习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如果说正课是一个“学”的过程,那么预复习倾向“练”。

  此前,魔力耳朵预习环节有打分模型产品,复习环节有复习题。今年预复习形式做了升级。

  预复习环节已经拆解成两个步骤:  

  预习一方面是对本节课的内容提前24小时做预习,另一方面是对过往学习的单词在“课前10分钟”再熟悉。

  复习就是针对本堂课学的知识,从单词的拼读、跟读等在不同场景下模拟的复习。

  “课前10分钟”是魔力耳朵今年7月推出的预习和复习产品,利用游戏+互动两个环节同步预习和复习,核心内容是单词,分为游戏环节和互动环节,利用AI技术,通过游戏闯关和交互式沟通的方式,融入课堂知识点。  

  当前,新推出的“课前10分钟”与此前预复习跟读产品相结合,让“练”的环节更加高频,对主课也是有益补充。

  除此之外,魔力耳朵仍然在做特色跟读产品“21天跟读训练营”,这款侧重练习的产品一方面不对外单独售卖;另一方面即便是付费用户,每一个课程包有1-2个营期,如果孩子想继续上,只能拿魔力币去兑换。

  跟读训练营产品能够确保学生每天都保持口语锻炼,并能得到纠音老师的及时反馈与指导。金磊提到:“参与跟读训练营的学生,绝大部分21天能全部坚持下来,也就是说经过两年的打磨,已经算是摸索出来了。

  “今年最大的改变是调整班主任体系”

  教育行业的链条很长,不像电商交易结束就意味着一单完成,教育是要在课程上完后,还要做学习指导,批改作业,孩子学会才算结束。因此,加大课程研发和加强服务成为培训机构所追求的方向。

  在课程好的情况下,服务好不仅仅是加分项,也是促成续费的催化剂。

  “我们今年最大的改变是调整了班主任体系,费了很大的劲。”金磊告诉多知网。

  从一开始,魔力耳朵就把服务做得很重,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专属群,群里有家长、教务、纠音老师、技术老师和课程顾问,教务是出现频率最高的。  

  今年以来,魔力耳朵将教务的角色升级为“班主任”,这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更改,主要是职责上的升级。教务偏向反馈孩子学习情况、提醒孩子上课等琐碎的事情,班主任则是加重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指导。

  金磊回忆,今年以来,通过体验产品,观察孩子上课的情况,做了一些对比之后,魔力耳朵团队达成共识——“必须要调整班主任体系”,但是,到底怎么改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经过了屡次尝试。  

  当前,魔力耳朵的班主任是在纠音老师的基础上和教务结合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角色,偏学术方向,和纠音老师是有区别的。

  纠音老师只负责纠音,只是针对这条路径去作出反馈,并且,纠音老师只服务跟读训练营的学生,而一个课程包只有1-2期跟读训练营。

  班主任则是给学生做练习、辅导,跟踪其学习进度、定期向家长做一些学习反馈等等,跟完一个学生的整个学期,相当于是“中教+教务”的合体。

  金磊告诉多知网:“孩子可能需要的是周一到周五的晚上也能有一个语音练习的环境,但是软件的适应力以及它所能够实现的功能是有限的,比如有的时候孩子得到老师的指示说五遍,孩子会很明确地去遵循,甚至会录念了五遍的语音再发回来,这个是软件做不到的,因此,班主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这样一来,魔力耳朵的服务做得更重了,但金磊认为这是必须要做的。“让更多环节的补充来保障孩子学会,此前我们的跟读训练营产品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这是魔力耳朵调整班主任体系的背后逻辑。

  在火热的大班课赛道,“主讲老师+辅导老师”的双师模式已经相当成熟,主讲老师保障了教学质量,辅导老师保障了学习效果。

  魔力耳朵的班主任体系可以说与“双师大班课”异曲同工——基础的服务是外教授课,班主任去做辅导。

  从在线少儿英语小班课品牌猛然涌现之后,并没有快速爆发,规模化营收似乎仍是个难题。而魔力耳朵试图从不断补充正课之外的环节打破这种困境,就像挥着魔法棒,给用户变出更多的惊喜。

  增加产品练习环节,增加服务环节,不断叠加环节之后,越来越考验团队的运营能力。

  从去年9月到现在,魔力耳朵团队从200人激增至近两倍规模,研发、教研、外教管理及运营人员均在成倍增加,办公大楼也从三里屯SOHO搬到了三元桥的鹏润大厦。

  运营人员增加的大部分是班主任,为了建立班主任体系,魔力耳朵从人才的招募,到人才进来之后的培训,包括怎么跟主要的产品结合,都做了比较大的调整。

  在管理方面,纠音老师是兼职的,班主任是全职的,班主任的培训周期因人而异,一周到一个月不等。班主任还要分级,也要考试,考试内容涵盖知识体系的掌握、对英语体系的掌握、沟通方面的能力等等。

  魔力耳朵对班主任体系已有管理方面的雏形:“班主任从招募这一端要设置很多硬性条件,本科毕业、四六级证书,进来以后还有口语考试,还要再培训、再考核,然后再分不同级别拿不同的薪酬,鼓励并且给班主任提供晋升的空间,让他成长为专业的教学辅导老师。

  接下来,针对班主任的效率,金磊还想从工具和组织架构方面进行探索,加强对班主任的标准化管理。

  跟一些互联网公司做“轻”不一样,在线教育还是得做“重”。金磊解释:“教育有它的规律,教育机构只能做重,所有的叠加都是为了指向最终的教育效果,所以需要最大化地去保障。  

 

  “把孩子教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作为一家以1对4小班课起家的在线少儿英语,今年,魔力耳朵还增设了1对2小班课。

  “因为有的孩子学了一段时间后有这个需求,比如参加KET(剑桥英语初级考试),中间有些模拟的场景,就是有个考官带着两个人去做口语考试,1对2会比较适合。”金磊向多知网解释。

  也就是说,在1对2背后有一个刚性需求——KET考试。金磊则更看重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

  作为一个国际权威认证的考试,KET对孩子升学的作用不言而喻。但魔力耳朵认为,拿到证书不是关键,关键是真正学会开口说英语。  

  相对于1对4,1对2在分班上压力小些,但目前,魔力耳朵仍然以1对4为主,只是给用户更多的选择。

  此外,魔力耳朵还针对老用户推出“KET口语专题课”,这个课程每期8节课,涵盖大量必考话题,每个话题包含4个真实场景。

  不管是1对2还是1对4,魔力耳朵“主课坚持用外教”这一点不会变。在金磊看来,外教是一个药引,学会说英语这件事需要由外教引导,不断地重复。

  “把孩子教会”,这是金磊重复最多的一句话,魔力耳朵所有的动作都围绕这一句话做调整。

  虽然邀请了演员马伊琍作为首席产品体验官,但是,魔力耳朵并没有大规模地投放线下广告,只是把马伊琍的形象放到了官网上,并于9月8日邀请马伊琍与行业育儿大V、魔法妈妈(魔力耳朵学员家长)进行了一场主题为“成长·改变”的魔法妈妈分享会。

  

  魔力耳朵没有进行大规模投放,给出了自己的理由:“把孩子教会说英语要是一个缓慢发生的过程,绝对不是爆发性的,绝不是打了一轮广告,一堆人就全选你了。

  金磊强调:“为教会孩子,就需要我们持续去加强产品,不管是软件上的还是服务上的,不断地叠加,直到你能服务越来越多的不同类型的小孩,我相信时间,所谓的口碑、所谓的用户的选择会是一个积累,因为能教会他,倾向性会越来越多。

  不管外面是否有炮火声,这位经历了新浪、猎豹、猿辅导这些公司的互联网老兵显得格外淡定,“波峰波谷会一直有,还是要做自己,接下来,我们仍然是软件不断地迭代,后台还有内部的管理系统等升级工作,看起来很常规,但都得一点一滴地去做。” 金磊说道。(多知网 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