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的企业一定要关注内生增长。”

斯坦星球创始人崔显耿:STEM教育的核心就是整合|OpenTalk

2023-12-12 19:41:57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崔显耿  

  来源|多知网

  演讲嘉宾|崔显耿

  整理|冯玮

  摄|张蔚斐

  近日,多知以“科创教育如何引领下一代走向未来”为主题举办了线下沙龙。

  斯坦星球创始人兼总裁崔显耿介绍了斯坦星球从成立至今所经历的节点,也围绕产品、系统和团队搭建进行了分享。

  崔显耿提到:

  “整个经济环境产生了变化,不再像以前那么高歌猛进,所谓增量经济时代到存量时代的转换是正在进行的。”

  “一定要回到长期主义,要靠真本事赚钱——所谓真本事,就是要好好做运营,好好做经营管理,教育类的企业一定要关注内生增长。”

  “一开始我们就认为不是做一家店两家店,我们要做连锁的流程化、可复制的品质。而且我们要以人为本,价值观驱动,打造高绩效团队,要把高素质的人才聚拢在一起而且提高生产力。”

  ……

  以下为崔显耿分享原文,多知编辑整理:

  感谢多知网举办这样的交流会,我们总部在上海,到北京来一是跟大家做一个交流,二是学习。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政策红利之下还有哪些机会,我觉得不能多考虑政策红利,现在这个形势我们还是要回归到长期主义,或者说我们既然是做教育的,基因里应该对教育有一种敬畏感,要先回到教育本质,然后再想能不能有更多可能。

  01

  “环境已经不一样了”

  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公司,我们公司是2015年底、2016年初开始加入科创教育赛道,从当时的行业特征来看的确K12的补课更火热,但从我个人来讲,至少我自己做父亲以后,我个人比较排斥应试刷题这一套。

  当前的社会经济取得了很大进步,理论上说我们的孩子选择应该非常多元化,不像当年的我,农村孩子当时不好好考大学那么出路还是挺狭窄的、甚至生活堪忧。

  但现在环境已经不一样了。

  但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还要这样去卷刷题呢?卷刷题还有意义吗?我们帮孩子卷刷题有意义吗?

  

  当时我个人的答案是,我不想再做这些事情了。

  2014年我开始找创业项目,在带小朋友在美国参加夏令营的时候接触到了STEM,然后我做了一年多的国内外的调研,2015年底正式启动这个项目,到现在快8年时间了。

  目前我们在全国有130多家中心,这些中心覆盖全国几十个城市,当然还是以长三角居多。

  

  刚才大家讲到了双减以及当下的经济不是很好,确实这两点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很现实的问题,具体来说是以下三点:

  第一,确实整个经济环境产生了变化,不再像以前那么高歌猛进,所谓增量经济时代到存量时代的转换是正在进行的。

  第二,双减对整个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ChatGPT横空出世,无论教育从业者还是家长又或是个人都会思考,到底未来的学习会变成什么样?

  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意味着我们一定要回到长期主义,要靠真本事赚钱——所谓真本事,就是要好好做运营,好好做经营管理,教育类的企业一定要关注内生增长。

  ChatGPT这里我想稍稍展开一点,从一个家长的角度来说,我的孩子一个高中一个初中,他们能不能用这个东西,相信在座的各位如果是家长的话一定有这个担心,如果孩子用这个技术做作业怎么办?但不让孩子接触的话,将来孩子一定存在和AI、机器共生的时代,到时候好像又晚了。

  有一点肯定的是,如果你给小朋友传授知识,那么最重要的是怎么样让孩子能获取到知识,如何去运用知识,以及如何去解决问题。

  基于这些变化,我们的培训要做什么样的调整呢?

  这点就是我们最近也在思考的,今天我想用中国古建筑有柱、有梁、有枋来形容我们是如何做产品和系统的。

  

  做产品和课程,我们从理念到课程体系都是原创的,我们公司成立的第一个团队就是研发,一开始就是20、30人,后来增加了外部专家顾问,确保课程体系还是比较全面比较系统化的。

  做系统合标准,一开始我们就认为不是做一家店两家店,我们要做连锁的流程化、可复制的品质。

  做团队,我们要以人为本,价值观驱动,打造高绩效团队,要把高素质的人聚拢在一起而且提高生产力,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新的时代也是这样,年轻人不像以前那么好“管理”了。

  产品层面,“为理解而教、为创新而学”,这是我们从创业到现在没有改变过的教育理念。

  我们以前国内很多教育,包括我自己也是一样,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应试教育就是有标准答案,有标准答案很大程度上就要靠记忆,刷题都是这样的。

  我们这家公司要做的事情就是为理解而教,为创新而学,往大了说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这个理念之下,我们确定了方法,目前我们的课程体系从3岁幼儿园到初高中都有课程,3年级开始有几个不同的路径,这其中的所有课程都是自己研发的。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幼儿园的课程找不到一个对标的体系,我们的课堂就自己来设计,区别于市面上教科学思维的内容,我们就是STEM,每一堂课有一个主题,这个主题会串起来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不同的领域内容。

  我们会强调小朋友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上课有很多动手实践;我们也不会强调让孩子上完这个课把原理或概念背下来,我们不要求小朋友这样。

  比如摩擦力,如果小朋友背出来摩擦力的概念是没有多少意义和价值的,我们是让他在实际操作和日常生活中观察体会到什么是摩擦力,以及对应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的编程课程都是软硬件结合。也就是说结合编程语言学习本身,我们有研发定制自己配套的硬件,各种套件和传感器。不同的课堂做不同的项目,所有项目都要跟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例如我们的Python AI课程,结合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推理决策等,有几十上百个项目让学生做,也可以在亚马逊、百度等平台上真正做一些人工智能大的项目,参加一些比赛。理解运用,和现实生活结合,这是我们整个课程开发的理念。

  我们也有ideaLab创新实验室,是基于小朋友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挑战和困难想法帮他们做一个原创性发明项目去参加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等高端比赛。

  我们“为理解而教、为创新而学”的理念,特别强调的就是课堂上老师不是主角,在我们的课堂小朋友是主角,老师绝对不允许告诉小朋友答案。

  比如说举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大家知道很多机构会在搭建乐高产品的时候把图纸放出来,让小朋友照着搭,或者老师让孩子照着老师的搭。我们课堂上一旦发现有这种这堂课就是不合格的,我们不允许老师告诉小朋友这个应该怎么搭,他就按照自己的方法搭。

  你可以干预引导他,但是不能告诉他,我们老师也很“痛苦”,作为一个中国人用这种方法教学其实很有挑战的。

  02

  “STEM教育的核心就是整合”

  我们也有研学,当然我们研学主题都是以科技类为主,把它定义为户外课堂,小朋友不仅仅在课堂内学这些东西,课外也可以更好的学习理解和升华相关知识。

  

  这是我们目前为止的课堂体系,已经迭代很多次。

  我们也跟赛事考级结合非常紧密,很多机构也在做,我们认为我们自己的整合度也还是比较高的。

  这是我们自己的教具,像上面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科创玩具,我们口号是好玩儿即是教育,这些还是内部应用,科创玩具这块我们真的没有找到好的方法,所以今天也学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