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比想象中更快速地应用到新闻媒体的生产之中。

这一次,央视用AI播新闻了

2024-04-15 14:56:55发布     来源:多知    作者:冯玮  

   来源|多知

  作者|冯玮

  央视用AI播新闻了。

  一些网友发现,近期央视的几段新闻视频中,右上角被标注了“AI创作”字样:

  3月29日,央视《晚间新闻》在描述候鸟迁徙的背景资料时,选用了AI生成的视频;

  4月3日,央视《新闻直播间》在解释“强对流天气”并提醒如何做好预防时,同样选用了AI生成视频。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AIGC的拥抱速度之快,超乎想象。

  从国内首部AIGC动画片《千秋诗颂》,到AI技术覆盖全译制流程的微纪录片《来龙去脉》,再到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以及微短剧《AI看典籍》,也才一个月而已。

  加速的不仅是总台。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长沙、北京等多地广电先后发布、正在筹划的AI作品或许已有几十部……最夸张时甚至达到平均两天一“官宣”。

  “杀疯了”。

  AI比想象中更快速地应用到新闻媒体的生产之中。

  01

  AI+新闻:小鸟变企鹅?

  先来看下央视的两则新闻及AIGC对文字理解后所形成的图像。

  01 解码候鸟迁徙,它们怎么识别路线。

  鸟类迁徙是自然界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观,背后蕴藏着令人惊叹的导航艺术

  专家表示,目前鸟类的导航研究结果主要集中在两大方向,视觉定向与非视觉定向。

  视觉定向是鸟类通过观测那些自远古以来照耀着天空的日月星辰或是那些固定不动的地标

  比如蜿蜒的河流,波光粼粼的湖泊和蜿蜒的海岸线来锁定自己的飞行方向。

  这一方式就绘制了一副永恒的导航图,引导着它们穿越广袤的天空横跨千山万水。

  非视觉定向则较为神秘,最新研究显示,鸟类运用类似哺乳动物的松果体结构。

  

  感知着地球磁场的细微变化以及雷暴、偏振光、紫外线等自然现象的波动,从而精准地锁定飞行方向。

  整个新闻风格偏向AI动画,从图像与文字的配合来看,基本能把文字素材中的可图像化部分进行了呈现,一些特写也比较清晰,整段内容由多个3秒左右的视频拼接而成。

  一些画面依旧有着明显的AI痕迹与常见错误,例如当有鸟类的群像图片时,鸟类动作不清晰、边界模糊、色块杂糅、动作扭曲等等。

  02 强对流天气多发,应急知识掌握。

  强对流天气来袭,如果您在室外,那么走路骑车一定要尽量避开高层建筑之间的狭长通道。

  因为狭长通道会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在通道中会加大,给行人带来危险

  还要远离安装不牢的广告牌,树干干枯的行道树以及摆满杂物的居民楼,以免高空坠物发生意外。

  行车过程中应该注意慢速行车,握紧方向盘防止车辆偏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