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与减负、课后服务以及艺体教育等话题受关注。

​多位全国政协委员提案聚焦教育,俞敏洪:减少学校校外任务和各级评估

2022-03-06 13:05:16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Aisha  

  多知网3月6日消息,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3月4日开幕。多位全国政协委员的提案均涉及到教育话题,囊括从幼儿到研究生以及银发人群等各个阶段。

  其中,全国政协委员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与减负、课后服务以及艺体教育等相关话题非常关注,也引发了网友的相关讨论。

  01

  有关托育方面的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表示,今年他关注的是0-3岁婴幼儿无人照护或者家庭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他建议,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施大宁提出四点建议,希望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为托育机构发展赋能:

  一是落实托育服务专项经费,列入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预算管理。同时,参照养老服务机构或普惠性幼儿园补助标准,制定普惠托育项目建设与运营补贴、托位补助、奖补激励等政策,有效降低托育机构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为发展壮大普惠托育资源提供支持。

  二是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拓宽国家投资项目的申报范围,惠及更多县市,推动建设一批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托育服务机构,为婴幼儿家庭提供优质普惠的托育服务。

  三是落实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引导各地通过购买服务、财政补贴、提供场地、减免租金、税费优惠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普惠托育机构,鼓励国有企业等主体积极参与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四是建立各部门协调机制,由教育部门统筹,在基本公共教育体系中加强托育管理,在职业教育体系中设置婴幼儿教育专业,统筹安排托育机构与幼儿园发展规划等。

  02

  有关学前教育的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党委书记、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今年关注普恵性幼儿园,针对普惠幼儿园因经费得不到保障难以高质量发展甚至难以为继的问题,建议建立科学的教育成本测算办法,同时建立合理的办园成本分担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院长郑军带来一份关于国家层面出台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提案。郑军表示,教师是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当前,教师编制严重不足,成为了制约公办幼儿园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对此,他建议,应出台公办园教职工编制国家标准,保障公办园教师队伍建设。同时还应创新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补充机制,多途径解决编制核定、补充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辽宁省委会主委、辽宁省政协副主席姜军带来了《关于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姜军认为,目前,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公办幼儿园地区发展不平衡。

  此次提案中,姜军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要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立法工作进程;

  将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

  第二,将学前教育逐步纳入义务教育;

  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和地方财政压力的前提下,可优先从经济发达地区开始,分阶段、分地区地逐步开展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试点工作,制定出台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法律法规。要参照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标准,建立幼儿教师工资标准,提高幼儿教师的薪资待遇。同时,要解决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的工资远低于在编教师、同工不同酬的问题。

  第三,继续推动公办幼儿园新建扩建;

  要求各地区针对自身公办幼儿园发展水平,结合城市更新、人口迁移、产业发展等地区因素,以50%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为底线目标,制定三年行动规划,并纳入各地区 “十四五”规划。各级政府资金向边远、农村、经济薄弱地区倾斜,支持其补齐普惠性资源短板。创新发展模式,通过土地出让、税收机制改革、联合办园等多种方式,支持国有大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兴办公办幼儿园。通过政策调整,支持新建居民小区配套幼儿园举办公办幼儿园。

  第四,加大对全国范围内学前教育质量督导。

  将学前教育督导纳入各级各地区政府教育督导。将学前教育投入、公办幼儿园发展水平、学前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保障、依法依规办园情况等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内容纳入督导,进入地方政府履职考核。

  03

  有关义务教育教学的提案

  多知网从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处获悉,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提出了关于减少校外任务和各级评估检查的建议。俞敏洪介绍,根据中西部地区多地了解的情况,各地县、乡、村学校普遍存在各种校外任务和各级评估检查长期干扰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环境的情况,几近成为与“控辍保学”和“学生安全”同等重要且紧急的行政工作,学校的“主业”——教育教学有时也只能退居其次。

  为此,俞敏洪建议:

  第一,应按照《意见》精神,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确保实现对中小学校和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在现有基础上减少50%以上,清理后保留的事项实行清单管理,同时规范精简各类报表填写。

  第二,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合理安排各项任务,确需中小学教师参与的,由教育部门严格按要求依程序统筹安排,一般不得影响正常教育教学,不得安排中小学教师到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场所开展相关工作。

  第三,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学校资料、档案存储数据化水平,减少大量重复工作,保障各县及乡村学校真正回归正常的教育教学环境。

  此外,俞敏洪还有一份提案为《关于重视青少年抑郁预防和治疗的建议》。

  根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2020年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17.2%,重度抑郁为7.4%;小学阶段抑郁检出率为1成,其中重度抑郁为1.9-3.3%;初中阶段抑郁检出率约为3成,其中重度抑郁为7.6%-8.6%;高中阶段抑郁检出率近4成,其中重度抑郁为10.9%-12.5%。

  针对以上现象,俞敏洪建议:

  一.国家层面进一步高度重视青少年抑郁等精神困惑问题,建立教育部、卫健委、团中央等部门联合行动的机制,形成全社会重视青少年精神困惑问题的氛围。严格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21〕10号),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的专业支撑和科学方法。

  二.真正减轻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锻炼组织能力、领导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执行力;同时,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亲近自然,在自然的环境下学习体验,按照孩子的天性去培养教育孩子,通过大自然的力量去激发潜在力,从而培养良好的品格和习惯。

  三.鼓励公益慈善组织牵头构建精神疾病疗愈第三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关于精神疾病疗愈,目前中国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医疗系统,另一个是心理咨询系统。建议尝试鼓励公益慈善组织,牵头建立第三个系统——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在很多方面发挥作用,弥补现有医疗系统和心理咨询系统的不足,即“短期是诊治,长期是成长,全程是陪伴”。

  四.要特别重视学校心理老师专业队伍的建设,提升学校心理老师的心理专业知识水平和心理督导、咨询能力,提升班主任老师、教职员工对学生精神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以及应用心理学知识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这不仅可以减少校园危机事件发生率,更大意义在于让青少年的精神健康问题在他们成长期间尽早被看见、被了解,进而被疗愈。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中华职教社常务副主任胡卫建议: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们。

  胡卫说,抢占课间休息是我国中学教学中的普遍现象,体现在学校出于责任和成绩的考量,主课教师见缝插针,通过拖堂、早进或直接抢占的形式填满了学生白天仅有的休息时间。“双减”政策出台的初衷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但如经常拖堂,说明校方的“双减”工作没做好。

  胡卫建议:

  一是优化课前方案设计。规定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在确保严格控制课内讲完关键任务的同时,将非重点、较耗时、需课后多次训练的内容,在课堂短讲但以课后作业形式让学生温习。对于经常拖堂的教研组、教师,多是备课不利,可考虑在全校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二是探索课后补差辅优。建议利用目前中学3:30以后的延时服务,开展辅优补差,对于“吃不饱”的学生进行辅优,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差,来解决学生课堂学习中未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三是做实责任保障机制。建议加强各级责任制,将抢占课间时间纳入考核体系,在监管层面,请所在区域的教育局副局长牵头负责,督导作为责任主体;在学校层面,请副校长牵头,由年级组长作为责任主体;可在日常巡查的基础上,采取提醒、警告、通报、处罚等方式,夯实保障学生课间休息的校方责任。

  四是创新分享提升能力。鼓励校方、教师共同谋划、探索新方法、新举措,实施“比学赶超”行动计划,以互联网形式加快相关经验分享,通过网络评选形式,对输出优秀经验的单位和个人实施嘉奖。

  五是开展监管在线调研。建议由省级教育管理部门牵头开发、定期发布课间休息时间调研小程序,各校应保证全校学生95%+的填报率,保证学生总的休息时间。

  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胡卫也有相关提案,他建议:

  第一,要高度重视给孩子“留白”,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不可以被家庭或学校等过满的安排,他们需要足够的时间进行自我安排,包括“发呆”和“无所事事”。

  第二,要让青少年到户外活动与感受,随心随性玩耍和游戏,强调非人工环境的大自然教育;家庭和学校也要小心保护孩子们的内驱力和学习动机,不可越界做过多安排和干预。

  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首席执行官丁磊其中一份提案涉及到中小学安全教育。丁磊认为全民急救教育,要从校园抓起。他建议,将急救知识纳入素质教育教学与培养范畴,充分探索VR、AR等数字技术与校园急救科普的结合,将“边看边学”转化为“体验式教学”;通过上线权威的急救科普平台、加强急救培训专业师资力量的模块化培养,设立急救培训硬性指标等方式,为生命救援打开绿色通道。

  全国政协委员,来自总工会界别的王美华有一份提案是《关于“碳达峰、碳中和”走进中小学课堂教育的提案》。中小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教育直接影响日常的行为乃至整个家庭,但目前中小学生课堂教育中涉及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内容少。为此,她建议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加入双碳相关知识,通过小手拉大手推动整个社会的绿色环保理念。

  04

  有关课后服务的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郭文圣提交提案,建议盘活社会多方资源,切实提升“双减”落地后学校课后服务的质量。郭文圣表示,通过调研,他发现随着“双减”政策持续深入推进,不少学校积极推行课后服务,学生和家长的负担普遍减轻,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教师群体压力增加、场地和硬件设施有限等问题。他认为,课后延时服务不能仅依靠校方来推进,需要多方联动,积极探索多元联动协作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福建社团联合会董事佘德聪表示,“课后延时服务”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为了破解中小学生校外培训负担过重难题,解决城镇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应打造成真正的惠民工程,不应再增加家庭教育经济负担。佘德聪建议,进一步修订九年义务教育法,出台相关配套法律政策,全国统一免除中小学教育阶段课后服务收费,改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地方财政补贴等方式实现免费提供课后服务;建立中央财政增加中小学教育课后服务专项基金,对地方财政实施统一支付补贴。

  05

  有关艺术教育的提案

  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文化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吴为山建议,推动学校美育与体育协调化共同发展,推动博物馆、美术馆成为学校的“美育课堂”,同时取消中小学生各种艺术类等级考试。

  他同时还建议,在美育中融入体育精神,在体育中贯穿美育思想。比如,观赏表现体育精神的美术作品,聆听表现运动节奏的音乐作品,在舞蹈编排中结合体育类的动作,观赏体育类的经典赛事、电影等,使学生对于身体美、运动美有更为艺术化的理解和领悟。在体育教学指导中,向学生传授与运动美相关的知识,增进他们对于身体美的感知力和理解力,引领他们在运动中发现审美、享受乐趣。

  同时,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中华职教社常务副主任胡卫提出也认为,艺体教育不能“应试化”。

  胡卫建议建立健全体育美育考核评价体系,不能只是简单纳入中考,而要探索更加科学的评价方式,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提高学生对美的观察力、理解力、鉴赏力。

  加大校内艺体类学科优质资源供给,教育部门要敦促中小学校按课时配足配齐校内专业教师,配置充足的专业设施设备,确保艺体类课程开齐开足开好。

  加强对校外艺体类培训机构的监管,对培训师资、培训内容、培训场地、培训方式、培训时间等做出明确规定,建立“黑白名单”制度,大力规范培训行为,督促各类机构坚持公益导向、突出素质教育、提高培训质量。

  06

  有关高校人才培养的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表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计划提交《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学科相关专业招生名额按各省市区考生比例公平分配”的提案》。出于公开角度考虑,他建议凡是列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高校及学科相关专业的招生,一律取消各种加分,以高考“裸分”公平录取。

  高考制度,是我国在选拨人才方面最具公平性的基础制度之一,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钟茂初认为,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的现实状况下,优质高教资源能否得到均衡配置、能否使各省市区考生公平分享,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江西省委会副主委、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校长徐景坤建议将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模式改为申请审核制。徐景坤分析说,研究生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招生是这一系统的开端工程,招生质量对整个研究生培养质量起着十分重要作用,新时代新形势对研究生招生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徐景坤看来,研究生考试由统考方式改为申请制,主要方法是以综合成绩来申请研究生,模仿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一名考生可以申请若干所学校读研。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中华职教社常务副主任胡卫提出,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重要的国家战略。但是,自从“双一流”建设战略实施以来,“双一流”高校毕业,也成了一些地方引进人才的重要标准。这是和“双一流”建设初衷相背离的,也不符合“破五唯”要求,是在强化唯名校论。为此,他建议各地特别是大城市要推进人才引进落户改革,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不能简单以高学历论人才。必要时,国家层面要严格禁止把“双一流”高校毕业作为引进人才落户的先决条件。

  全国政协委员孟丽红将向大会提交提案,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先试,结合湾区优势,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孟丽红说:“粤港澳大湾区内城市结合各自优势,选取优势专业,联合打造一批大湾区职业院校品牌,例如以大湾区内地城市和香港、澳门的知名职业院校、企业为依托,打造职业教育学校大湾区大型联合体。”

  07

  有关中老年就业、教育的提案

  针对中年危机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中华职教社常务副主任胡卫胡卫建议,要将就业政策有针对性地向40岁及以上人口倾斜,特别是修订相关劳动法规,要求用工企业不得将年龄作为招聘、晋升或辞退的红线,并保证在各类企业中40岁及以上人员占一定比例。除外,应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对部分社会经验要求较高的工作只向40岁及以上人员开放。

  胡卫表示也应支持中年人才职业转型,加强社会引导和企业引导:一方面增加中年人才培训教育供给,助力其充电、提升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让中年人更多向非持续高强度或技术类工种转移,发挥其经验和技术优势,规避其体能相对不足的缺点。

  针对老龄化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提交了关于老年教育让老年人更好发挥余热的提案。他表示,老年人刚退休时也是一段黄金期,不仅有长时间的专业积累,还在为人处世方面有很多积淀,可以在社区服务方面提供更多支持。教育部门应提供相应的老年教育,给予他们相应的知识补充和能力提升,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社会环境或者新的岗位。倪闽景还表示,在老年人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国家也要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通过给予报酬、保险等津贴,保障他们的晚年生活,弥补社会走向老龄化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部分素材综合自:人民政协网、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观察者网、澎湃新闻、新京报、中国日报、现代快报、东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