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培训行业的你们和我们。

“这一年很难,下一年也不容易,但一切值得继续坚持”

2016-12-09 14:09:45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初骊禹  

  

        文 | 初骊禹

  年底了,是各个公司做年终总结的时候了。行业更为关注的,可能是这一年,行业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年,有多少个融资或并购案发生?这一年,哪些新模式跑出来?下一年,行业又会是什么样子?

  但是我想,培训行业的每一年,发生的每一件事儿,都是由这个行业的人构成的。那些被我们报道的大额融资、直播的出现和热捧、1元课市场策略的普及的背后,是谁促使这些事情发生?这些事情影响的又是谁?

  是正在看这篇文章的、身在培训行业的你们和我们。

  这一次,我只是想跟你分享几个发生在这一年,身在培训行业的人经历的故事,或许你们可以从这些故事里,看到我们每个人的影子。

       “五一劳动节,我上了十个小时直播课”

  到现在为止,刘杰“上线”已有一年半的时间,这一年,他尝试不同的平台、不同的上课模式、不同的服务方式。到现在,听过他线上课程的学生已经有几十万。

  多个老师提起过刘杰的名字,伴随着的,通常是一些羡慕的神情。互联网进入教培领域,使得老师的覆盖范围被放大,随之而来的,是收入边界的放大。

  但光鲜的名利背后,总是伴随不为人知的故事。直播课和线下课不同,上课时候老师要一刻不停地说。一个两个小时的课,通常需要准备一天,备课的时候不仅要准备上课的具体内容,哪里要互动、学生的反应什么样、课程进程如何设计都得提前准备。

  很多人担心直播场景会影响学生的上课体验,不知对于老师来说,不能直接面对学生、收到反馈也是极大的挑战。刘杰试过线下讲课方法直接在线化,“比如中间穿插做个题什么的,在线人数唰唰往下掉。只要没声音学生就会觉得,‘是不是掉线了?’”

  刘杰一直保持着高强度的讲课节奏——每天四小时。听起来似乎挺普通,但晚上实际一刻不停地四个小时讲下来,大脑总是兴奋得睡不着。“就像一个过热的机器一样。”

  一半是为了做点有意思的事儿,另一半是因为假期是黄金时间。刘杰在这个五一给自己安排了十个小时的直播课,最后一门课上完已过午夜。第二天怎么也睡不醒,一直睡到了晚上。

   “学而思、新东方当前,我400个学生的小机构该怎么办?”

  这一年,吴桢越来越焦虑。他在郑州开了一个400个学生的小机构,前几年市场好、需求旺盛,只有一个校区的机构好管理,这样的生活很“舒服”。

  随着“1元班”的铺开,小机构的生存受到很大冲击。一方面,市场越来越难做,房租、人力成本上涨显著;另一方面,大机构的“1元班”收割了一大部分入口年级生源。

  去年,吴桢还没有这么明显感觉到,入口年级被收割对于他的学校带来了直接的影响,他的“拳头“产品是小五、小六的新概念。

  可是,低年级生源不足的问题对高年级招生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出来。吴桢意识到,要么死、要么探索转型。身边的校长朋友都在看学而思,以前,更多人关注怎么招生,现在,很多人关注怎么提升教学,希望间接提升续班、转介绍。

  2016年,吴桢多了一个不经意的习惯,在开车到学校之后,他总要在车里坐一小会儿。他知道,打开车门,就有报销要确认、有员工的情绪要安抚、有大机构冲击带来的招生压力要应对、更有家长和学生的需求要关注、服务体系要升级。

  在资源向寡头集中的时代里,做一个小机构校长的难度提高了不少,他也在不断学习和总结。“这一年很难,下一年也不容易,但一切值得继续坚持。”

       “这一年,我跑遍近800所学校”

  2015年9月产品上线,这对于一个进公立校的产品来说,似乎是姗姗来迟了。彼时,一起作业进入几万所学校,各种新产品已经在过去的两年里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

  但是刚从互联网进入教育领域的霍亮似乎并不着急,社会学出身的他,做田野调查已是轻车熟路。产品上线前,他一年走访几百个学校,记了好几大本资料。

  2016年,使用狸米的小学从2000家增加到近万家。这一年,霍亮更多的时间是在路上。今天在青岛,明天回北京,后天在内蒙古——这样的节奏对他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我们要结合真正的教育场景,做符合需求的产品。其实很多时候,事情根本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今年,他在聊了近800所学校的校长、老师、家长后,对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狸米的产品也在2016年找到了小学数学信息化解决方案这一更为细化的产品定位,在学校中的使用深度得到了提升。

  上半年,资本寒冬的大背景下,狸米的融资曾一度不顺,即使仅仅是融A轮,投资机构也开始更多关注以后的变现问题。

  大量的用户访谈使得霍亮对于学校、老师、学生们的特点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针对B端的变现产品刚上线就有学校付款。目前,狸米已有几十家付费学校。

      “每天120公里,我用车轮丈量北京”

  6点,闹钟如常想起,东林花五分钟完成了从睡梦到清醒的过度,接着从床上坐起来,刷牙洗脸吃早饭,在分针走到完全垂直向下的时候踏出家门,不一会,他坐上定好的车,开始了一个半小时从东到西的北京穿越之旅。

  从燕郊到中关村,再从中关村到燕郊。120公里一天的路程,在2016年这一年的每个周一到周六他都要走一遍。

  这一年,他见证了燕郊的房价从1万多元一平米蹿到三万多一平米。也因为车里几个拼车伙伴间的聊天,赶在房价涨起来时换了更大的房子,刚换完1个月,房屋总价就涨了100万。

  在培训行业的第九年,东林似乎对一切都已经轻车熟路、按部就班,但行业里却是风起云涌、波光诡谲。

  获客变得越来越难。今年百度事件之后,投放成本加快增长;另一方面线下的讲座和地推正在进入学生不再买账的尴尬境地。留学领域的市场更多是营销型市场,花的每一笔钱都要求能直接带来学生线索、最终带来成交。做了多年市场的他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有效解决?

  现在,利用新媒体、与用户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成了更加被看好的方式,他自己也正在传统视角之外,给自己增加运营技能点。这个入行9年的老市场人,正走在市场+运营的道路上。

       “有一天,我打了184个电话”

  和笔者接触的大多数人不同的是,小伊对教育培训行业还没什么概念。这个加入工作刚几个月的女孩身上带着学生时代的影子,待人有礼貌,说话语速不快。遇到没听过的概念时,瞪着一双大眼睛问,这词什么意思。

  她进入这个行业的原因很简单,交完毕业论文、参加完毕业典礼,出去旅行了两个月,觉得该收心了,就在大学所在的城市投了些简历。之所以选择北京,原因是有同学在一起,租房子方便,而老家一个三线小城市太过无聊,没有大城市的精彩。

  于是,在收到第一个offer之后,她就决定加入某留学机构,开始了自己的职场之路。

  咨询顾问的培训并不轻松,没有留学经验的她要在短时间内背下一堆资料,什么样的情况适合什么样的大学她得信手拈来,什么样的托福分对应什么样的学习问题、该怎么提高,她得说得头头是道。

  除此之外,还有最基础的沟通技巧、话术等等。

  最佳的锻炼方式是邀约讲座。“每次讲座都是新人负责邀请家长来听,这叫‘客户激活’。”这些客户通常是那种老顾问以前联系过,但是被标明意向不强的那一类人。

  由于前一次讲座到场率不高,这次主管给了更为严苛的任务——每人邀请30个人到场。

  小伊第二天早早到了公司,能不能完成,她也没底。一天下来,打了184个电话,空号和未接92个,通了什么都没说就直接挂断的18个,剩下接通了的74个里,又收到了43个“不需要”。

  那些态度较好的人更多也只是说,你发短信来我有时间就去,特别有意向的,只有4个人。这意味着另一个高强度工作日的到来。一周时间,从邀约到确认要全部完成。

  “那天下班之后穿过新中关下面那个大走廊去坐地铁,还特地数了数那些的广告牌——一共有九块,全是留学机构。突然觉得特别充实。虽然我没有留过学,但是能帮助他们留学,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为了尊重受访人意愿,部分人名为化名)

  有调查讲,培训行业的从业者属于最辛苦的前五名。朋友家人休假了,你要上班了;刚准备休息,学生发来一道题;请病假的时候,突然收到申请院校的邮件需要补充材料;本来满心欢喜计划第二天休息要去看电影,某个家长说第二天要带孩子来咨询……

  那么,是什么让你在培训行业继续坚守。有个刚尝试直播的老师告诉我,是青海一个孩子给他发的一段话;有个班主任告诉我,是某个家长给过她的一个鼓励;还有个校长说,是我的几十个员工,我要照顾好他们。更多的回答,是自己的学生成绩提高、拿到offer、竞赛获奖的时候、或者在专注画一幅画的时候,那些欣喜的笑容。

  这里是他们的故事,你又有哪些和培训行业这一年的故事,欢迎发送到多知后台,我们将摘选其中的一部分发布。

  ☞《培训行业这一年》将于12月底销售,更多他们的故事,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