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以来,培生在对所有投资以及合作关系进行评估时不但会考虑财务业绩,还会考虑教学成绩。这看起来似乎是一种非常基本的观点:要对能证明其实际功效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投资。

出售媒体业务后,手握20亿美元的培生集团打算怎么花?

2015-09-01 08:23:56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悠拉  
        多知网9月1日消息,据美国公众广播电台报道,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教育集团,培生集团将会进一步扩大教育业务的规模。在过去数周内,培生出售了两大媒体业务——《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13亿美元)和《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7.3亿美元)。
 
        这一举措是教育行业的“开学季”大变动之一。新闻集团刚刚宣布对其曾经大力推广的旗下教育科技品牌Amplify进行3.71亿美元的资产减记。而与此同时,教育科技领域的风投资本交易在过去12个月里数量翻了一番,总金额据悉达到了23亿美元。其中,中国教育科技公司的大举融资尤其值得一提。
 
        所有企业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培生称其目前在美国的年营业额为50亿美元,而培生所估算的教育市场每年总花费为1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为公共经费。
 
        随着数字技术在授课与考评中持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观察人士认为私营企业也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未来世界,教育领域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公私合作。”培生集团北美业务CEO唐·基尔伯恩(Don Kilburn)说道。换言之,这不仅仅是几家企业的扩张——这将意味着一个行业整体走向成熟。
 
        培生集团CEO范岳涵(John Fallon)宣称,《经济学人》和《金融时报》的出售让现在的公司能够“把精力百分之百地投入到全球教育发展战略中”。他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进行了阐述:
“近年来,我们把越来越多精力投入到我们最重要的、最令人兴奋的机遇中——帮助人们通过学习来改善他们的生活……我和培生集团董事会确信,这一挑战的规模需要我们心无旁骛、全力以赴。”
 
        但是,这笔钱和这样的重视程度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不是好消息呢?
 
 
        (图片:5月16日,培生集团CEO范岳涵在德克萨斯大学布朗斯维尔分校—德州最南学院的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并与学生自拍合影。)
 
      投资评判标准:财务业绩+教学成绩
 
        培生集团高级副总裁阿马尔·库马尔(Amar Kumar)认为这对学习者来说是好事——他同时还负责成立相对较晚的“效能与研究”(Efficacy & Research)事业部的部分业务。他表示,公司希望通过对每一步做法加以衡量来增强“严谨性和透明度”。
 
        “这家公司非常认真地加倍投注于教育。”他说道,“我们对此非常重视。我们已经整装待发。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效能日程表确保我们能达到应有的质量和严谨性。”
 
        库马尔表示:自2013年以来,培生在对所有投资以及合作关系进行评估时不但会考虑财务业绩(我们能否获得客户、赚取利润),还会考虑教学成绩(我们能否帮助学员取得成功)。
 
        这看起来似乎是一种非常基本的观点:要对能证明其实际功效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投资。但是,这种对结果的关注在教育科技领域并不是很普遍。
 
        Amplify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案例——就在三年前,它还是教育科技领域最引人注目的新星之一。该公司花费了数亿美元开发平板电脑和电子课程,一些产品——尤其是游戏还获得了奖项。但是它们未能在教师当中打开市场,而平板电脑更是发生过融毁事件。
 
        “一些拥有大量用户、获得巨额风投资金的‘大型’初创企业尚未表现出与它们获得的投资相应的对结果的影响力。”前三星公司全球教育战略总监、现教育科技创业顾问大卫·希夫曼(David Schiffman)说道,“培生最近的撤资策略……是为了把精力集中在能对教育领域产生影响的要素上。”
 
      培生需要的改变:从政策导向转向市场导向
 
        培生集团内部用一句简洁扼要的口号来描述公司当务之急的事情:渠道、成功、进步。
 
        “渠道”是指让教育走向缺乏教育服务的人群。基尔伯恩提到了“大学公园学院”(College Park Academy)——这个与大学公园市和马里兰大学进行合作的项目旨在成立一所既有在线课程又有地面课程的特许中学,为残障人士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
 
        “成功”是指从实用生活技能和劳动力的角度来衡量学生的学习。基尔伯恩提到了软件产品MyMathLab在美国各地大专院校的使用,指出这款软件已经被证明能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进步”是指帮助学生实现从中小学到大专院校最终再到职场的步步进阶。基尔伯恩提到了培生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合作项目——星巴克员工可以免费在线报名。“我们为他们的在线项目提供支持。”他说道,“我们招募学生、录取学生、为学生提供辅导与帮助,并且评估他们的表现。”
 
        培生集团的效能实践越来越多地囊括了独立研究人员如约翰·哈蒂(John Hattie)等人的研究成果,而他们的发现并不总是与该公司的销售话术相一致。
 
        但是随着公司进行扩张,它将会不得不努力面对一些极为负面的公众看法。“培生并不是一个深受人们喜爱的品牌——远非如此。”教育科技博客作者及撰稿人奥黛丽·沃特斯(Audrey Watters)如是写道。
 
        这家英国大型企业集团自1998年起开始迅速进军教育领域。它在2000年斥资25亿美元收购了一家美国考试服务公司,从而一举成为在美国具有领先地位的标准化考试服务提供商,并且在《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法案规定下标准化考试的扩张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由于考试和“公共核心课程”(Common Core)在全国引起巨大争议,培生也招来了越来越多的负面新闻。
 
        今年春季,洛杉矶联合学区正式中断了与培生集团和苹果公司的一份价值13亿美元的合同,声称“对培生的工作季度不满”。而在纽约州,20%的学生拒绝参加培生出品的州立考试,该州在7月取消了培生作为考试服务提供商的资格。
 
        被问及公司是否在可信度上存在问题时,基尔伯恩说道:“我认为有相当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目前相当信赖我们,但是我相信我们的征程应当让这种信赖得到巩固和增长。如果我们持续关注学习者的成果并让我们的故事为人所知,我希望我们会因此而受到赏识。”
 
        在某种程度上,有损培生品牌的那些情况与此同时也对它的业务有所帮助。没有一位与它规模相似的竞争对手如此大力关注教育领域的创新,它面临的竞争一方面来自于传统教材出版商(麦格劳-希尔、霍顿·米夫林哈考特),另一方面来自大型科技公司(苹果、谷歌)的教育业务部门,此外还有初创企业和个别非营利机构(The College Board、ETS、PARCC)。
 
        这意味着当一个州或者一批学区寻找一个新考试的服务提供商时,投标过程有时会不那么有竞争力。而当教育政策变得不得人心时,靠政策赚钱的培生就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所以,虽然培生正在努力成为业界的品质标杆,但是真正能改善公司形象和学习条件的是更多良性的旧式市场竞争。“有很多人这样做,会对结果有利。”库马尔说道。(多知网 悠拉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