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会成为这一代孩子的核心竞争力。

AI绘画时代来临,孩子还有必要学画画吗?

2023-05-28 10:17:43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张蔚斐  

  “AI绘画火了,我家孩子还有必要学画画吗?”

  最近,家长圈子里关于AI绘画的讨论非常热烈。

  在现在这个时代里,无论是AI绘画还是ChatGPT,如何和新科技相处成了重要的问题。孩子在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什么样的孩子不会被AI时代淘汰?这是每个家长都在关心的话题。

  “成长的可能”对话了宝贝计画创始人杨帅,他提到:未来,“想象力”会成为这一代孩子的核心竞争力。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在艺术里,具备想象力、灵感、艺术天赋、情感冲动与原始创造等综合素养的孩子不容易被AI淘汰。”杨帅说。

  人工智能时代,学画画的孩子应该怎样拥抱AI?

  (以下根据杨帅对话整理)

  #1

  AI会在绘画领域能取代人的作用吗?

  目前AI还做不到短时间内完全还原一副人创作出来的原画,我举个例子,那天试验了一下,我有一幅画,画得是两个我的对话,现实世界中的我和梦境中的我对话,从我们的理解来说,梦境中的我是灵魂,意味着“死亡”。我训练了AI三天左右,试图还原这幅画的意境,输入关键词,最后出来的画作是我和一个骷髅对话。

  这就是机器不能代替人的部分,AI通过信息检索出来“死亡”、“灵魂”的关键词,自动匹配“骷髅”,很难理解东方意境。当然,如果继续投入时间训练AI模型,不是三天,而是三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AI 是能做到的,但是这样投入的时间成本是不值得的。

  绘画艺术的主观能动性是很强的,我们可以对AI输入指令,要求他画出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画,但这依然建立在“人的想法”的基础上,无论是被模仿的过去的流派,还是创作者当下的思路,都是人的想法,目前来说,机器很难产生原始冲动。比如拉斐尔画的《雅典学院》,整幅画描画了57个学者名人,不同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在古典建筑里平等而优雅地讨论,行走、交谈、争论、计算、深思,姿态各异。假设我们输入足够多的关键词,每一个人的学派、生平,每一个细致的动作,足够详细的话,我相信AI是能实现复制的。但是它所实现的想法,仍然是拉斐尔的想法。

  为什么要画这样57个学者的聚会?这是拉斐尔原始的想法。当然,也有人认为,只要足够多的时间,训练到极致,机器也能产生原始冲动想法,但这不是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

  目前的AI技术,是一种复制性比较强的技术,暂时在创造力上还有所欠缺。未来,它可能会更有创造力,但目前来说,它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不能取代人类。

  因此,可以预见的是,AI时代下,科技含量低、创造力低、可复制性高的工作会被取代。创造力、想象力、涉及情感与灵性天赋的工作,比如艺术等不容易被取代。

  #2

  孩子可以用AI画画吗?需要注意什么?

  我们鼓励孩子运用AI技术画画。

  AI在真正有情感之前,本质上还是一种技术,是实现人类想法的手段。人真正的情感、比如拉斐尔的《雅典学院》、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莫奈的《睡莲》,这些人的骨子里的个性独特性,AI在短时间内是不会取代的。Al可以生成类似这些艺术大师的画,但具备不了艺术大师本身的特质。因此,孩子在保持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同时,可以充分发挥AI的优势,来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不要和时代作对,要有与时俱进的思维。

  现在学画画,不仅仅着眼于“技法”本身,比如学素描的孩子,都知道明暗交界线、反光、高光、投影、明暗灰等这些知识点,这是素描绘画的基础,以前,每个学素描的孩子都反反复复练习这些技法,诸如排线练习等,来表达上述的知识点。但是,在AI绘画时代,这些都可以通过AI来实现甚至取代,如果家长还逼着孩子没日没夜地练习排线,还要在这上面花费时间,那就太不值得了。

  在人工智能时代,家长们更多关注“想象力”的培养,“想法”和“情感”“灵性”等人的原始冲动的情感思想,不容易被AI取代。

  善于利用AI绘画的好处是可以激发创造,但坏处是孩子可能会在技法和基本功上进一步退化。需要注意的是基本功的扎实程度、对专业知识系统的掌握能力及美术史的了解程度,毕竟,完全不了解绘画的人,也无法对AI下达清晰的指令。

  AI技术可以帮助孩子们提升想象力,利用信息差、排列组合、搜集整合等各个层面的功能都可以辅助提升想象力。AI在技术层面的应用都值得孩子们学习,比如插画、设计、美工、建模等和美术相关的职业、以及PS、3D、CAD、玛雅、电子板绘等软件,均可以用AI提高效率;除了提高效率,诸如“效果呈现”层面,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关于“效果呈现”,我举个例子,比如我们让孩子画一条龙,老师要首先给孩子们介绍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它不是具体存在的一种动物,而是一种身上集合了多种动物外形特征的祥瑞。小朋友可能画出来大多是蛇的身子,马的脑袋,他们的认知有限,不知道龙到底是由哪些动物组成,也没见过那么多动物,更不能很好地把这些动物融合成一副美的画作,就连老师也不一定能做到,这需要非常丰富的知识储备。大家画龙,大多画一个大概意思。但是在我们试验的过程中,AI真的能做到画出一副特别厉害的龙。

  AI会根据指令收集龙的信息,比如20种,它真的能在画作里体现出20种动物,这样的画面效果,是非常震撼的,这是人很难做到的。

  很像我们可以看到埃及的雕塑的“正面率”,主要展现的是“全”,AI搜集到的,尽可能的展现岀来。随着AI技术的持续发展,很快除了能表现“全”,也能表现其它更多的美和其它,像后来希腊罗马的雕塑了。人工智能AI美术目前的阶段就像埃及雕塑,先给你面面俱到地展示出来,至于美感,那是后面需要完成的事,但它可以给你提供灵感。

  除了美术上的应用,AI技术可以做的事还有很多。例如住房装修的设计图纸,你把想要房子的布局、朝向、心仪的装修风格,比如北欧的极简风、中式古典风,告诉它色调、家具风格,最后生成一个装修效果图,拿着这个图纸让师傅装修,直接就可以省下一笔设计费。

  #3

  孩子的核心竞争力是想象力

  对于仍然想培养孩子走艺术道路,但对孩子的未来比较迷茫的家长,杨帅也给出了建议:不一定非要走艺术家、画家这个路线,受众面太窄,需要一定的天赋的人才能出来。家长可以在孩子的艺术素养、审美、气质等综合能力上加强培养,艺术是底层逻辑,做一个懂美的人,比当专业的画家更接地气。

  画家陈丹青曾说:“未来绘画这个职业会越来越小众,架上绘画也可能消失”。就像现在我们使用蜡烛一样,只是为了陶冶情操,而不再是为了照明。在油画发明之前,人们在岩洞的墙壁上画画,绘画的载体本身就是不断迭代优化的,这些工具的变化是必然。

  但唯一无法被取代的是想画画的灵感和冲动,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理解,这才是当下最重要的教育。

  不要在绘画技术上逼迫孩子,纠结于孩子画的画逼真不逼真是非常没必要的,绘画技术是人工智能可以取代的,真正重要的是在感受上培养他,尤其要注重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如果家长带着孩子去卢浮宫看《蒙娜丽莎》,引导孩子有鉴赏名画的能力,远比让他坐在画前临摹一幅相似度以假乱真的画有用得多,临摹能力再强,还能强过人工智能吗?分辨美的鉴赏能力,也是机器比较难以取代的。

  给家长的建议就是要培养孩子“眼高手低”,提高孩子的眼界远比提高手的能力重要。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如果我们的“手”不够高,但有丰富的想法,我们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帮我们实现想法,例如AI绘画。但如果孩子的眼界不高,他没有表达的原始冲动,无法对AI下达指令,没有灵感和创造力,AI也无法帮你。

  多带着孩子去看画展、去写生,去感受真实的建筑。举个例子,之前我带着孩子们去天坛画画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天坛的柱子代表什么?我就会告诉他们,中间的四根柱子代表春夏秋冬,中围的十二根金柱象征十二个月,外围象征十二时辰。中围和外围相加象征着二十四节气。他们了解了天坛背后的历史后,画作也更具有感情,有自己的思考。

  如果坐在教室里,对着一张图片画,孩子们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他们根本感受不到天坛的恢宏,也不会对天坛的柱子感到好奇。所以,多带着孩子出去看画展、看各地的风土人情、建筑结构,提升他们的眼界,比临摹出一副逼真的画有意义得多。

  总结来说,真实的感受和丰富的知识储备、较高的眼界更容易激发出孩子的原始创造冲动,“想象力”会成为这一代孩子的核心竞争力,有情感冲动与原始创造的孩子不容易被AI淘汰。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是科学家和社会学家的考虑,未来AI会不会真的有了情感?我们都会害怕迷茫,但我们又能做什么呢?不妨站在艺术和美的角度,我们可以接纳一切新鲜的事物,鼓励孩子利用工具提升效率、开拓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