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勇敢地面对失利,终有一天它会成为你勇气的勋章。

复读人生的AB面:经历五次高考的“社会精英”

2022-09-11 18:14:00发布     来源:成长的可能    作者:张蔚斐  

  文|张蔚斐

  《我的高考笑忘书》

  来源|成长的可能

  九月,意味着新学期的开始,但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他们的新学期要来得更早一些。

  每年高考成绩公布后,“复读”成了一部分考生的选择,纪录片里援引数据称,202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071万人,其中复读人数达242.2万人,占考生总人数比例的22.679%。在知乎首档高考纪实人物访谈节目《我的高考笑忘书》的第三集中,镜头聚焦到了三位高考复读生的身上。

  现在的他们,是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社会精英,高流量的自媒体博主、大学副教授、高级总监…… 但他们却有一段共同的经历——复读。

  他们之中,有复读三年、也有高考五次,对于他们来说,重来一次还不足以画上心满意足的句号,面对质疑和迷茫,他们坚持下来的动力来自于哪里?直面失利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复读失败,还要再重来吗?

  从高考失利到逆风翻盘,他们的故事里藏着坚持、勇气和力量,值得关注。

  #1

  选择复读,要有重复失败的勇气

  在做出“复读”的选择时,意味着面对很多不确定性。比如,很多人的复读并不能一次成功。纪录片中的三位主人公全都经历了多次复读和高考。反复体验失败,是怎样的感受?

  杨有才在2000年第一次参加高考,468分,距离分数线476差8分。高考失利后,他复读了两年,现在是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心理学博士。“明明学得很好,但是考不好,物理书从头到尾都会背,任何一个地方我都知道在多少页。”不知道为什么考不好,也让他心态崩溃。

  复读的环境和他想象中不同,120多个复读生挤在一个教室里,中间只有一条过道。他身边的同学有570分的,也有590分的,他们因为志愿没填好而复读,让杨有才作为一个没过本科线的考生而倍感压力。

  “当时我应该是患有考试恐惧症,但凡是需要在限定时间里面完成的事情,我都会非常的恐惧。”2001年,杨有才再一次参加高考,成绩比第一次还低。

  他选择把心情记录在日记里排解愁闷,“整整两年,我几乎是生活在一团迷雾里。”

  002WechatIMG25041.jpeg

  张一卿同样有复读两年的经历,现在是西安外国语大学在读学生,也是视频博主。她回忆起自己的复读状态,是“抱着自信而上,志在必得。”高二时,她获得了学校电影节的奖项,这也让她萌生了参加艺考、成为导演的梦想。她觉得自己找到了梦想,这就是她想要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

  003WechatIMG25042.jpeg

  但是,她并没有报艺考班。“当时觉得艺考是让我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世界的看法,但是培训班教给我的是面试的方法,我该跟老师说什么让她去喜欢我。我觉得这不是我去艺考的初心。”三次艺考,她与北电、中戏、上戏、中传失之交臂。

  “第三次高考仍然失败之后,我就感觉到我的内心有一丝羞耻掠过。这种感觉是我特别不能接受的。你也能听到身边的一些声音,包括‘你看她不上艺考培训班,不上文化课,果然。’”

  张一卿并不认可这样的声音,她有一年时间没有和朋友交流,每天去24小时营业的肯德基刷题。“但凡这一年我没有那么努力,我也不会绝望。”

  004WechatIMG25043.jpeg

  大鱼复读三年,相似的是,他在复读后的成绩也不如第一年,距离分数线又差了二三十分。复读第三年,大鱼决定逃离以前熟悉的环境,选择了寄宿学校。

  “对自我的怀疑,会不停在脑子里转,没法把它排除掉,专心地去做你想做的事。”大鱼说。那一年,就连原本支持他复读的姥姥也说,不然就回家做服务员吧,也挺好的。但他依然不想放弃。

  复读中的一门重要学问,就是反复“体验失败”,在一次次失败中站起来,需要莫大的勇气。

  #2

  从压力中感悟人生,找到内心力量来源

  复读对很多人来说都是高压时刻,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外界的看法,都有可能使复读生对自己产生逼迫。适当的压力可以带来进步和成长,但压力过度时,往往会适得其反。

  高考复读是这部分学子人生中很特殊的一段经历,很多人选择全力以赴,除了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越是这样,越有隐形的压力牵制前进的步伐。如何调节自己的压力呢?找到心里的力量来源很重要。

  杨有才选择的是宣泄压力。

  杨有才出身于农村家庭,高考是他最好的出路。第三次高考失败后,他忍不住回家大哭一场。母亲虽然不能帮助他解决问题,但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安慰他,给了他力量。

  “在你没有办法去解决这个困难,这个困难又给你自身和家庭造成负担的时候,自己身上就感觉会有责任。到极点的时候非常崩溃、会哭。但是有宣泄和没有宣泄差别很大,再次回去后,成绩会好很多,开始良性循环。”杨有才说。

  幸运和勇敢是绑定的,越勇敢越幸运。所有面临高考失利的人,一开始都会惧怕困难、怀疑自己,但是相信自己很重要。“直面自己的不足,公开和家人好友宣泄情绪,大家并不会觉得你有多不堪,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候。”杨有才总结。

  大鱼选择的是让意志“回血”。

  大鱼面对多次复读失败的压力时,最初选择的方式也是靠意志力强撑。“那时候强扭着自己去燃烧自己的意志,烧到负的也无所谓。”

  但是两次复读失败的经历让他开始重新思考,是否需要换一条路。“最后一年,我发现我需要一个东西帮我回血,恢复意志。我去游戏机店买了一台我一直想要的游戏机。”

005WechatIMG25044.jpeg  

  刚开始,他还是很紧张,怕自己因为游戏机耽误了学习,但后来,他发现游戏机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可以安慰自己的东西。“我可以驾驭它,玩完之后我感觉我很放松。再读书的时候我能非常高效。”

  复读第三年,大鱼的心态终于趋于平稳。他形容自己与复读就像手捧沙子,当你终于知道要捧着它而不是抓紧它的时候,好像就是走出失利的时候。

006WechatIMG25045.jpeg  

  张一卿选择了旅行。

  第三次高考失利的张一卿也面临着选择,她带着仅存的1685元独自踏上了去西藏的旅途,并拍下了视频发布在网络上,这给她带来了大概十万的粉丝。

  “我又找到了力量。就是觉得我之前那么努力,它在我想要的那个结果上是没有结果的,但是生活总会给我一些另外的获得。我心里的信念坚持是被认可了的,特别幸福和自洽。”

  面对广阔的大自然,她觉得一切委屈和失望的情绪都是那么渺小。

  在回程路上,张一卿看见身后漫天夕阳,她突然意识到复读的第三年,一次都没有看过夕阳。“我从来没有抬起过头。我要把我人生中所有错过的夕阳全都补回来。”她意识到,她的人生,想要的不是那一份考卷,也不是那个学校,她想要的其实是快乐。

  007WechatIMG25046.jpeg

  #3

  从高考失利中汲取的力量

  对于故事中的主人公来说,高考失利给他们带来了什么?

  现在的他们都各自走上了理想的人生道路,提起高考失利,也有了更多感悟。

  张一卿在西藏之行后,进入西安外国语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习,一年后,她的作品《嘣》获得FIRST影展超短片单元人气短片奖,现在的她是一名视频博主。

  杨有才在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毕业后,通过全额奖学金进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读心理学,目前,他专门致力于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神经学和运动干预研究,并回到复读的高中做心理学讲座。

  复读三次的大鱼被天津商业大学录取,今年5月,他成功升级为父亲,除了传媒公司高级客户总监、奶爸的身份之外,他还是知乎游戏领域的优秀答主。

  透过他们的经历和体会,我们会发现,高考失利或成功都不是人生的决定性因素,还是有很多可能性在等待着我们。它也许给很多人带来了痛苦和迷茫,但也有很多人从中获得了力量。

  他们的人生轨迹在提醒我们,高考不是终点。

  “当你高考失利以后,你会在你十八九岁时这个年纪停下来思考很多东西,你思考清楚的这个东西它不仅是应用于你十八九岁,它会应用于你的一生。只要你能够走出来,不要陷在那个里面,你一定会获得一种力量。那种力量是‘我可以’的力量。”张一卿说。

  “高考不仅是高考,它是一个能够让你羽化成蝶的机会。当你勇敢地面对失利,终有一天它会成为你勇气的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