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产品经理的核心理念就是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不断迭代打磨出一套产品体系。

一位12年教培老兵的反思:为什么创始人一定要成为顶级产品经理

2020-11-28 09:52:04发布     来源:匠人吴守玉    作者:吴守玉  

  编者按:本文为投稿,作者为职业教育领域资深从业者,涉及过自考、IT、留学、考研及财经考证等多个品类。

  本文提出观点:“产品经理一定是最懂用户的人”,并从产品经理的作用、运作逻辑、职能划分以及教培市场的产品体系多个方面,详细讲解了教培产品经理如果能够针对用户与市场的需求,不断迭代打磨出一套产品体系。

  

  文|吴守玉

  你好,我是吴守玉,12年职业教育老兵,先后涉及过自考、IT、留学、考研及财经考证品类。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校长如何成为产品经理。

  现在不管是做线下教育还是在线教育,线上公开课和训练营已经成为教培行业的标配,其目的无非是引流或转化。

  但各位有没有发现,为什么同样是开训练营,有些同行能够做到一次活动可以引流1000人,而你的学校只能引流100或更少;有些可以将转化率做到30%,而你的转化却寥寥无几;同样推出一个班型,首家就吃的盆满钵满,而你作为后入者增长缓慢。

  当然,有人会说我们老师不行,流程没做好等等内因,诚然这些会导致效果的弱化。但核心原因是,由于我们缺乏产品经理的基因,只是在照抄硬搬,没有真正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

 

  01

  为什么校长一定要成为产品经理?

  从最淳朴的商业原理来说,教培是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一套服务体系。用户需求就是设计产品的“根”,产品经理基于此来设计一套服务产品体系,核心作用就是降本增效。

  我们很多校长在设计课程产品体系的时候,只是“人云亦云”,沿袭行业固有的课程体系和产品体系,稍加修改。

  但很少有创业者,会基于用户底层逻辑来分析,这个课程和服务体系为什么这样设计,到底解决了学员什么痛点,有没有优化方案。

  但你会发现很多优秀的企业家,都是顶级的产品经理,例如: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打造智能手机替代了功能手机;

  华住的CEO季琦,在改善住宿硬件体验同时去除了高星酒店的低体验高成本要素,推出全季这个新品酒店,很快占领了白领阶层的商旅住宿;

  我们职业教培的考虫,15年推出了英语四六级在线教育产品,通过极低价格+精美教辅资料+大班直播课+IP名师组合,迅速替代掉了以新东方为代表的传统线下大班课产品。

  这些背后,都是由于外部环境导致用户的需求一直在改变,而原有的供给端满足体验在下降。

 

  02

  “教培产品经理”是干嘛的?

  产品经理是广泛存在于互联网行业,主要是优化互联网产品的用户体验,协调技术、UI设计、运营、市场等部门。

  本文所提的产品经理,更多指的是我们教培行业的教育产品经理,非互联网软件。教育产品经理是根据学员的需求分析,结合外部竞品的现状,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为市场、运营、教学及服务部门提供一系列的教育产品规划。

图片1.jpg

(教育产品经理招聘JD截图)

  其目的是辅助每个职能部门提升效率,例如加大获流,增加转化率,增加课程满意度,提升服务满意度,增加品牌认可度等。

  教育产品经理一定是最懂用户的人,平时有一个关键动作就是泡在学员群体中,感悟用户需求,然后设计出1.0产品,通过MVP小范围试错,不断迭代打磨,最终打造成产品。

 

  03

  教培产品经理的干活逻辑

图片2.png

  首先我们得分析学员的需求,也就是所谓的痛点,怎么去分析需求找到痛点呢?

  就需要我们泡在学员堆里,这个学员既可以是自己的学员群也可以是同行的学员聚集区。现在各个平台上都有这样的聚集区,例如贴吧、知乎、论坛、微博、QQ群、维系群等等,用户群体越多越好。

  列出需求list之后,开始逐个分析判断,有的痛点是假痛点,可能是痒点。一旦分辨出真正的痛点后,不要立马投入研发,接下来要考虑可操作性,也就是我们自身资源可不可以cover,ROI(投入产出比)如何?

  通过后,再进入下一步。

  还要关注这个痛点是否有同行已经提供产品,同行的产品的深度和广度如何。如果同行的广度很大,深度又深,立马放弃该痛点的产品研发,进入下一个痛点分析。因为这个痛点同行已经做了,并且占有率很高,那我们做的产品大概率是石沉大海。

  当然,如果同行的产品广度有了,深度不够,这个时候我们还是值得去做。但是一般,我们更倾向于做空白产品,因为起量更快。

  最终我们找到了用户的痛点,并且顺利做出了产品,接下来要在小范围的用户群体试验一下,传播或者裂变率不错的话,就大规模推广,否则就要不断迭代。

  例如,当时我们在做财经考证项目的时候。通过人群分析,得出在职考生,时间最为稀缺;其次在线上学习,氛围特别差。

  而我们正好看到在各种论坛和微信群里,有很多考生很早就开始打卡学习了,甚至还想找到几个靠谱的人一起结伴学习。同时也分析了同行的动作,发现没有一家机构针对学员早上有学习需求的痛点来做产品。

  所以,针对这个痛点,我们研发出了《21天早起打卡训练营》,老师直播陪学。加上一些运营策略,最后这个训练营,通过不到1个月的时间,就加满了一个微信号(5000多人)。

  获得需求List - 痛点vs痒点- 可操作性- 竞品是否提供(广度、深度)- 产品MVP运行-大规模运营。

 

  04

  产品职能划分

图片3.png

  流量产品:主要是根据每个阶段的用户痛点,设计出一套易传播、可规模化、能裂变的产品,其目的是为了获流。

  这个产品不要突出公司的品牌,因为用户第一眼看到是某个品牌,就会天然产生抵触心理,这对传播有损耗,当然如果你的品牌是家喻户晓,那另当别论。

  例如:

  如果你这个品类用户是要机考的,而市面上没有很好的机考服务,那可以做一个机考产品;

  用户在刷题阶段,需要真题资料,但市面上竞品供给的比较烂,那可以精心研发真题册等。

  流量产品定价主流为0元,1元,9.9元等,今年K12大厂普遍将引流产品定为9元。另外,最终的产品还要结合运营动作,考虑到底是要把用户沉淀在私域还是获得电话线索等。

  转化产品:这个产品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提升转化率,第二个是做用户筛选。

  提升转化率的产品有很多形式,主流的为线上训练营或线下体验课。线上训练营3-5天为最佳,用户既不会觉得浅尝辄止又不会觉得付出很多精力。

  当然转化产品也要结合用户痛点来做,例如将某个重难点作为训练营主题,内容一定要够干,运营的SOP流程一定要准备充分,我们运作过最好的结果是转化率达到了45%。

  另一个转化产品的目的是做用户筛选,例如你的客单价是几千元甚至上万元,那么在设置转化产品就需要定个较高价格,例如将3天线上训练营定为49.9元或99元,这样可以筛除那些羊毛党,方便转化团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品牌产品:也可以称为“认知产品”。对于大厂而言,投放广告做品宣是一个有效途径;而对于初创企业而言,前期没有那么多的预算去做品宣。

  所以,这个时候设计品牌产品就显得尤为关键,一旦用户对这个品牌有认知后,产品就有溢价能力。

  对于应试类的品类,品牌就是通过率或录取率或升学率等。学而思的培优业务,就是很好的品牌产品。

  校长们可以专门设置一个产品,例如低价冲刺班,不为追求利润,就是要做结果,坚持下去品牌效应就会出来。

  除了结果以外,还有什么产品可以占据用户心智呢?答案就是教辅资料,品牌产品的利器。

  试想一下,如果用户在用你家机构的教辅资料学习,慢慢就被绑架,如果有报班需求,第一个考虑的就是你家,因为有迁移成本。不过将教辅资料推广出去,也有很多方法论的。

  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之前在做财经考证业务的时候,犯过认知上的错误,各位校长可以一起来思考。我们的资料分为讲义资料,真题册及冲刺讲义。讲义资料就是主书教材,头部大厂已经垄断了用户认知,直接取代了官方教材。

  市面上真题册和冲刺讲义都很平淡,没有机构重视。而我们内部最自信的就是冲刺讲义,不管是内容还是排版包装,自认为可以秒杀一切机构,事实也是如此。

  所以,第一年就以1元纸质包邮拼团裂变,准备大干一场。准备了一万多本,结果只出去了3000本左右,大跌眼镜。后来复盘的认知是,我们是一家新生机构,用户对我们这个产品是有防御心理的,冲刺资料是品牌认知产品。

  用大白话来说,但凡涉及到考证的行业,越到考前,对老师或者资料的要求越高。是否有名,口碑如何等。因为在最后关头,用户的时间浪费不起,也不敢乱做选择。所以我们做了一些比较错误的决定。

  第二年,重新制定了计划,将真题册作为主打,结果卖了几万本。因为真题册不是认知产品,「真题」这两个字,已经在用户心智根深蒂固,几乎每个用户都需要来练习题目。这个时候再去切入,获取用户信任度就会较为容易一些。只要价格低,用户自然会购买;所以只要在保证产品质量上,加上一些创新,超出用户预期后,自然有部分用户会选择冲刺资料,从而形成品牌认知。

  利润产品:顾名思义就是商业化变现的产品,是我们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石。在教培行业来说,一般有大班课、小班课、一对一或者VIP协议班等;

  当然也看到有一些机构,根据用户痛点把答疑或陪伴或批改做成利润产品。整体而言,课是教培行业获取利润的制高点,所有头部大厂都是卖课的。

  市面上大部分品类的利润产品体系,都是基于用户需求和组织成本效率下研发设计出来的,一般都符合基本商业规律。

  我这里要分享的是:主流的利润产品体系,不一定是最正确或者最高效的,还是要基于用户需求做出一些优化和创新。

  举个例子分享一下,我们所做的品类是通关型考试不是选拔性考试,主流机构都是按照考纲要求,把所有知识点全部讲完。

  我们则将考点按照难易程度和考试频率进行拆分,基础班重点讲解易点高频考点,简化讲解难点高频考点;冲刺班的时候再将易难点低频考点做应试技巧培训。

  因为学员只要掌握易点高频考点,就可以通过考试,拿到60分,至少节约考生30%的时间。

  目前,这个课程体系已被头部采用,相信很快会成为行业主流课程体系。

 

  05

  教培行业的产品体系

图片4.png

  这四个职能产品是密不可分的,构成了机构的整个产品体系,做好他,会成倍带来营收增长。同时,产品也具备动态性和闭环性、互换性、永存性等特征。

  动态性:市场在变,用户在变,我们需要不断打造产品来适应市场。例如你是第一家做真题训练营,后面机构多了,自然会分流,就得重新思考寻找新的产品红利。

  闭环性:就是所做的产品,打造出了“雪球效应”。例如学而思的培优业务,好学员成就好机构,好机构吸引好学员,如此反复形成势能。

  互换性:这个产品组合体系内部也可以进行互换和重组的。例如系统班课一般是利润产品,新东方却在2011年将低年级的班课变成引流产品,从而获得更长周期的收费。

  永存性:所有品类永远存在产品红利,就看是否能发现。有校长会说他所在品类是大红海,产品都被大厂做到极致了。其实不是,只要用户在变,就有蓝海产品,这也是产品经理的圭臬。

 

  06

  综教培行业产品的5大要素

图片5.png

  以我个人12年的教培经验,将产品分为以下5大要素:1、师资;2、课程;3、服务;4、资料;5、硬件产品;

  师资:老师也是教培机构的产品之一,对校长来说,如何搭建一个持续稳定的教师团队,是非常重要的。

  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保证老师不会轻易流失;还有一种模式是教师流失了也不会影响机构。

  后者最具代表的是好未来,实施教研标准化,老师只是演绎者,替代性强。

  前者,在我认知里,最强机构是财经考证的东奥,在一线老师供给端上,形成了马太效应,占据了用户心智。东奥不仅给足钱,同时给予老师最大曝光,好老师成就好平台,好平台吸引好老师,形成名师体系闭环。

  机构打造线上IP名师是把双刃剑,合作得好,机构立马飞黄腾达,毛利润超高;合作不好,老师自立门户,机构损失惨重。我在打造线上IP名师,有一些心得,后续会码出一篇文章,尽请关注此号。同时也希望和各位校长多多交流,打破认知,共同成长进步。

  课程:按照形式分为:线上直播、录播、AI交互课、线下班课、OMO双师班、一对一等。我个人认为不管什么形式,符合用户的才是最好的,无所谓孰优孰劣,更无谈先进。

  课程内容结构上面,尊重各个品类的学科特性,需要不断打磨和优化。我们之前所做的品类,用户都是在职的,最大的需求就是花最少的时间通过考试,及格就行,所以我们大胆的在内容上摒弃低频考点,从而节约用户时间。

  课程形式上面,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应尽量营造好场景,适当加一些欢乐元素,提升一些用户的愉悦度。我相信每家机构校长,都有自己的独到方法。

  服务:我个人一直有这个观点,“服务”才是教培机构的核心价值体现。“老师”和“课程”这两个产品来说,通过追加资金投入是可以快速改善的,说白了,好老师是可以重金挖的。

  而服务是需要校长或者产品经理深入学员,不断的get到痛点,然后打磨测试迭代总结出来的。例如餐饮行业的“海底捞”,这个火锅店的出名不是因为菜品,而是因为服务深入人心。

  而这个服务体系的建立,是在漫长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更是企业价值观的彰显,是一种哲学。另外,服务是非常耗成本的,服务设计者一定是在成本和用户体验度上取得一个均衡值。

  我们之前打样了很多服务产品,发现最NB的服务就是一对一。

  资料:不同的品类里,资料的重要性不同。在重交付(这里指的是含金量高、通过率低的考试)教培业务里,资料是非常值得研发的产品要素。

  可以说是占据流量和品牌的制高点,例如粉笔公考的资料包、东奥的《轻松过关一》、考研政治的《肖秀荣八套卷》。资料打磨上,重点是内容,其次是形式,再次是排版包装。如果主书上已是蓝海,还可以从侧面就是边角料入手,例如思维导图,公式大全等等。

  总而言之,需要不断洞悉用户的需求,再进行竞品分析,最后立项研发。策略上来讲,可以先从边角料研发,慢慢建立认知,从而占领主书的市场地位,农村包围城市。不过,资料的研发是很耗钱的,要做好资金预算。

  硬件产品:指的是和用户学习相关的实物工具,例如笔记本、复习日历、K12的点读机等。现在,教培大厂对硬件产品的投入越来越大,相信未来是个趋势。而硬件产品,几乎在整个产品生态中,都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比如:在流量端,我们可以根据用户的学习习惯定制研发出一些笔记本,从获取名单信息。在转化端,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实物,来给用户制造超预期的感觉,快速拉近用户与机构间的距离。在利润端,当研发的产品足够好用,形成一定口碑效应的时候,该品类的用户都会使用自己家产品,可以想象一下是件多么恐怖的事情。

  以上就是我对教培产品经理的认知,其核心理念就是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不断迭代打磨出一套产品体系。

  在教培行业里,真正具备产品思维的人,是非常稀缺的。但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才推动我们教培行业不断的前进,为用户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育产品。

  (作者:吴守玉,教育从业者,如有问题请联系微信wushouyu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