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互联网企业将在教育行业充当什么角色?

微软、腾讯、百度共话科技创新如何助力教育变革|观点碰撞

2019-12-21 20:19:55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Tunny  

  多知网12月21日消息,在2019亚洲国际人工智能+教育大会上,微软(中国)首席创新技术顾问徐玉涛、腾讯教育运营总经理徐勇群、百度云智学院院长刘钒就“科技创新对教育行业带来的变革”议题进行了探讨。

  微软徐玉涛:科技推动教育体验升级、资源协同

  徐玉涛提到,微软在过去五年时间里做了一个变革,在完成对产业的变革的时候,先对自己做了一个变革,这个变革最大的变化是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把我们原来每一个家庭拥有一台CP的使命更新成希望用技术,用科技去赋能这个星球上每一个人和每一个企业都能享受到技术带来的福利,帮助他们去达成自己的目标,我们也叫成就不凡。”

  基于这种思考,落实到教育行业,徐玉涛提到从移动互联网技术到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计算带给教育了这样几样东西:

  其一是教育的体验在不断进化创造力在不断往年轻化去走,现在一些小学生的创造力已经提升了很多,这就是科技的手段和科技的方式带来的变革。

  其二是有利于更好地把资源做协同,包括信息资源、教育资源、教学内容资源。“我们协同的目的是不希望共享同一种手段,我们希望协同可以带来更多个性化教育的体验,所有知识是一样,我们看到的牛顿定理都是一样的定律,但我们最后用到的领域是不一样,怎么用科技的手段对现有的内容做更好的协同,带来一些资源的普惠。”

  通过技术的助力,徐玉涛希望重点关注三件事情:

  第一个要关注老师,他们是教学者,传递知识的人;

  第二个要关注的是孩子,每一个学生他们是求学者,而老师和求学者结合在一起的纽带就是教学效果和方法,用教学方法去评估教学效果,这个是更好融合在教学管理方法里面的事情;

  第三个是关注怎么协同教学资源,把教学资源更好地协同在不同的环节里面。

 

 

  腾讯徐勇群:教育+人工智能核心是培养面向未来的人

  在徐勇群看来,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这种复杂性包括信息化的复杂性、人工智能深入的复杂性、教育体系的复杂性等等。

  “我是一个教书的,我认为我的教育体系,教育规律人工智能是符合教师的教育规律,还有99%的做信息化认为我是搞人工智能,我要的是改变老师的教学规律。”

  在人工智能+教育,以及教育+人工智能的探讨中,徐勇群提到:教育的规律和教育的本质更多是教育+人工智能,是教育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因为它有需求才能推动,没有需求很难推动。

  基于这样的前提,徐勇群认为教育+人工智能有这样几个趋势和关注方向:

  其一,教育+人工智能的核心是培养面向未来的人。

  “面向未来的人才应该是更拥有自己天生的自主性的发展,在未来人才教育教学的过程应该有不一样的测量体系,而这就是未来人工智能需要解决的。”

  其二,教育+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相对比较单一。

  “大多数我们讲信息化链路里面可能更多的是关注在应用层的单一性的解决,而不是系统性的在治理层面解决我们教育的根本。”

  其三,教育系统不够开放共享。这就意味着数据的不完整性

  “人工智能的第一要素是大数据,数据驱动为原则,当这个环节未被打通的时候,这个是人工智能驱动的核心的任督二脉没有打通。”

  其四,教育决策的算法单一

  “教育的数据是可以决定或者是可以推动人口学的,特别是如何解决一个单一的问题我们曾经在陕西做过一些尝试,就解决现在一个学位派放的问题,都比较难。”

  其五,教育拥有教育规律,技术的本身是要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

  “也就是说今天很多人没有关注的是人工智能的伦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会不会对未来的人才产生伦理的发生。”

  其六,人工智能到现在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标准。

  “这个标准现在国内还没有开始去建立起来,我们讲教育+人工智能它会面临这样的现状,这个是我们看到的现状和难点。”

  在这样的问题及场景下,徐勇群提到未来腾讯希望在教育领域核心做三件事情:

  第一解决教育连接问题

  “人工智能也好,或孩子是教育信息化也好,它的最大解决问题点是教育的连接和教育的触点,如果没有触点,数据的采集就不可能归一,如果数据采集不能归一,人工智能的驱动就很难完善。”

  徐勇群表示腾讯在未来要依托于在社交领域人跟人的连接,人跟物的连接,人跟学校的连接,人跟职能管理部门的连接,去构建更加直接的人跟教育的连接这一套体系。

  第二是在内容产业里面构建更多的包括资源体系,包括课程体系,包括面向未来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系。

  第三面向教育公益这个领域,腾讯将放在战略位置

 

 

  百度刘钒:人工智能技术催生新岗位,企业要参与到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中

  刘钒提到,人工智能会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国家战略,其应用场景非常多。而新技术的出现又会催生很多新的岗位,也就会产生新职业技能上的不足。回到教育层面,特别是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方面有非常大力度的推动,这是整个产业或者是企业进入教育行业和学校、培训机构合作的前提。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刘钒认为对人工智能系的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但目前问题仍然存在:

  第一,缺乏明确统一的国家标准。“在这个新技术下,不管是教育界也好,还是产业界也好,到底人工智能的专业应该怎么设置,到底大数据的专业怎么设置,它的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是什么,并没有一个统一权威的标准。”

  第二从学生学的角度从学的内容来说,现在的教育体制偏向于理论教学,与落地的场景结合尚且有一定的距离。

  “所以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很难以现有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能有这种实践锻炼的机会。”

  第三,从人才需求的数量来说,应用型人才需求是最大,而这类人才恰恰是标准缺乏、距离应用场景较远,因此缺口最大。 “包括很多的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商业化的步伐其实是缓慢,是需要产业更无缝的对接,以及通过产业的产品化,项目化的能力去把这些好的成果做转化。”

  在这样的现状分析下,刘钒认为技术型企业在教育领域将充当这些角色:

  其一,给予教育行业理解和实际落地实践的经验。

  “人工智能的技术它一定需要一个领军的企业,因为有在产业里不断落地的实践,知道什么技术能够被真正商业化,被企业所利用,被社会所利用和开发者所利用,才知道我大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到底需要输出给教育行业什么样产业实践的东西。”

  其二,使教学设计上更全面要有足够完善的技术组合,为学校提供专业化的内容。

  “现在人工智能最火的图象识别,大家都在用人脸,刷卡和支付,像很多场景无人驾驶,像家庭智慧客厅也好,它需要的是多项复杂的人工智能技术的组合。所以,如果我们要为学校去培养综合性的人才,让这个学生未来在就业过程中有更多选择。”

  其三,企业要对场景有足够的了解,知道人工智能+产业如何整合。

  “人工智能毕竟一个朝阳的阶段,所以应用场景还在陆续不断地产生。不同的行业去+人工智能,都会遇到不同的挑战,都会对技术有不同的要求,要求所有这些内容必须要对场景。”

  其四,开放生态。

   “如果一家企业只是以自己一家的技术实力去拥抱整个教育行业,去跟学校合作,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像技术平台型的公司,它很多的应用开发型的交互型的甚至上下游的内容其实那不是它的强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