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发展的周期越来越短,大概每10年出现一个代表性企业。

拼图资本王磊:民办教育需要理念、内容、技术、模式创新

2019-07-16 01:01:12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王敏  

  多知网7月15日消息,“首届全国民办中小学行业年会”举办,会上,拼图资本创始合伙人及董事长王磊以“民办教育的创新与未来增长曲线”为主题进行了分享。  

  核心观点:

  1、民办教育包括培训行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经历了产品化阶段,证券化阶段,模式化阶段和产业化阶段,发展到今天,进入了新常态化的发展阶段。

  2、民办教育行业发展的周期波段越来越短,同时,大概每10年会出现一个代表性企业。

  3、民办教育需要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

  4、教育国际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在海外投资和并购可能会代表了未来的一个主流的趋势。

  5、义务教育阶段不可营利,但是如何获得一些合理、合规的回报,还是有一些创新的模式的。

  6、未来增长曲线公式:(创新的理念+创新的内容)×创新技术×创新模式=未来增长曲线

  拼图资本创始合伙人及董事长王磊

  以下为王磊分享全文(经多知网编辑整理):

  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民办教育的创新与未来增长曲线”。中国的民办教育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很多的阶段,到现在新阶段,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如何面对这些挑战,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主题。

民办教育已经进入新常态阶段,发展周期波段越来越短

  首先是我对整个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大体上概括了我对整个民办教育发展的一个脉络理解。

  

  民办教育包括培训行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经历了若干次的起起伏伏,包括产品化阶段、证券化阶段、模式化阶段和产业化阶段。发展到今天,进入了新常态化的发展阶段。

  每一个阶段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早期90年代传统阶段,民办教育登上历史的舞台,并且通过商品化和服务化的形式获得盈利,所谓合理化的回报就是在这个阶段产生的。

  2000-2010年为证券化阶段,有一批机构开始进入资本市场,以新东方为代表的机构美股上市就发生在这个阶段。

  2010-2014年为模式化阶段,因为一些新的技术产生,移动互联网还有智能终端带来的模式的创新,这个阶段产生了很多新兴的互联网的和移动互联网的教育机构。

  2014-2016年为产业化阶段,资本大量的介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出现,大量教育并购、产业基金在这个阶段出现,规模化趋势也就产生了。

  随着政策不断规范,整个行业回归到所谓新常态的状态,我们看这几个周期也会展现出很多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周期波段越来越短,最开始的时候是大概二十年一个周期,第二个波段是十年,第三个是五年,第四个就是两年,从2018年开始新常态。可能每一年都有新变化,就是说这个行业的变化越来越频繁了,受到很多影响,比如经济的影响、政策的影响、技术的影响都会引来这个行业不可抵挡的变化。

  第二个特点是大概每十年左右就会出现一个代表性的企业。比如新东方是1993年诞生的机构,好未来是2003年诞生的企业,2013年诞生了VIPKID,这三家企业分别代表了三个不同的时代。新东方产生于出国热,好未来产生于奥数热潮,VIPKID代表移动互联网教育势头。下一个在2023年,这个时间是否又会产生一家伟大的企业?我觉得一定会,这家企业一定是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新机构,所以随着整个行业发展的脉络的变化,每一个十年都会产生有代表性的机构。

  第三个特点是关于民办教育。民办中小学的发展和民办培训机构发展的周期基本上也是一脉相承,但是稍微有一些滞后。其实民办中小学和民办培训机构都是90年代诞生,但是它的发展周期相对来说要滞后一点,就是因为资本介入到民办中小学领域的时候,相对来说更加保守一点。所以我们看一下同样90年代诞生的南洋教育集团,大概是在2006年的时候倒闭了。为什么新东方2006年上市,而南洋教育在2006年倒闭?因为新东方借助了老虎基金的资本,但是当时的民办中小学行业没有办法接纳资本的介入,没有资本的支撑之后,整个资金链断掉了。

  支撑到后续发展的民办教育集团,比如枫叶就借助了资本市场的力量,2014年登陆港股市场,撑过了周期。2014年有资本的介入可以完成这样的使命,之后又有一系列教育集团登陆资本市场,比如美股的博实乐等,它们伴随着中国教育的产业化趋势在不断发展。

  2018年为什么有了新的拐点?其实2017年是中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真正开始生效,2018年送审稿出台,对于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有很多的规定。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政策,再加上经济周期的影响,整个行业处于一个相对的低点。但从长远来看,这个行业还是向上的,也不必过分担心。

  2018年之后,其实还是有一些民办教育通过一些方法成功登陆了资本市场,比如星臣教育集团,他们在贵州地区做民办中小学也探索了一些“一带一路”的教育,他们在2019年成功登陆了伦敦的资本市场。所以至少证明有一点,民办教育促进法和送审稿没有完全封闭民办教育的资本之路,现在还是有一些探索者,探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民办教育需要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

  民办教育行业比任何一个其他行业更多地受到政策的影响,最主要的就是民办教育促进法。最近国务院出台了一个意见,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

  我对这个政策的解读是这样的,这条意见对于整个中国民办教育是一个双刃剑,既有挑战,也带来了很多的机遇。一个是关于教材方面,尤其是对一些国际化的民办教育肯定是有影响的。第二个有可能未来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在区内进行统一招生,现在是公民同招这个事情已经提上日程,很多地区已经开始执行这样的政策,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开始实现所谓的摇号,这个对于民办教育的招生来讲也是一个挑战。

  这个意见里面其实也提到很多不同的建议和政策的导向,也带来很多的机遇。比如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视,对于综合评价的重视,这些也都是顺应了未来对于人才选拔的趋势,所以整个民办教育在未来人才培养方向上肯定也会需要做出调整。

  我们更多需要思考在今天的历史背景之下,这样的政策环境之下,中国的民办教育应该如何找到一个新的增长点,从以前野蛮式增长到今天的理性增长,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应该如何面对,我觉得我们需要做到几个创新:

  第一个创新,是教育理念的创新。

  微软说“未来有65%的人才所从事的工作是今天我们从未见过的”,因为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几乎所有行业里面都有AI的渗透和身影,很多工作被AI所取代,这个是无法避免的趋势。

  对于我们来讲,在未来趋势之下如何生存和发展是摆在当前非常重要的主题,未来培养人的方向就有非常大的不同,所以根据现在前沿的教育家理论,我们更加需要侧重一些能力方面的培养。比如前一段时间非常火的一本书叫《右脑思维》,提出了未来人才所需要具备的三感和三力的要求,包括基础的知识,核心的技能还有品格的素养,这就是所谓的全人培育,未来民办教育更多的也将从一个知识性的培养转变到素质类的培养。

  举个例子,美国一些比较先进的教学项目和大学机构,虽然是大学但是这种教学理念对于所有的中小学的举办人来说都是有启发作用的。比如Make School,培养的是应用型的工程师,用企业的资源来进行应用型的培训。他们是不收学费的,所有的课程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但是当你就业之后需要拿出20%左右的工资回馈给学校,其实是把公益性、社会属性和应用性完美结合的案例。

  Galvanize 这家机构培养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的人才,同时把社区类学习的形式和这种大数据的内容进行完美的组合,并且把课程开到了中小学。还有Singularity 这家大学,是谷歌和美国的NASA举办的,培养跨学科的人才,这些人才懂得人工智能,懂得大数据,甚至懂得生物工程,机械学等不同的学科,培养的是未来跨领域融合式的人物。所以这样的一些教学理念,我认为我们的民办中小学也应该借鉴。

  MASTERCLAS 把全球若干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请到线上分享,比如网球界的世界冠军讲怎么打网球,NBA的球星讲怎么打篮球,还有音乐家亲自教授怎么样弹钢琴和小提琴。还有比如Lifelong Kindergarten,类似于“终身幼儿园”的项目,这些创新教学理念我认为都特别值得我们参考。

  第二个创新,是教学内容的创新。

  现在中国民办教育面临着很多新的课题,比如新高考,是现在必须面对的一个挑战和机遇,将会让人才的选拔产生巨大的不同。整个教学环节的评估评测,包括人才的监督也会不同,所以这里面产生了很多的机遇。

  这种情况下,比如选班、排课、自主招生及生涯规划,这些都是新的一些命题,也是所有的学校必须解决的问题。据我所知,很多民办教育在早些年已经开始实现这样一些轮转式的教学、走班制,他们已经走到了前列,所以当新高考来临之后应对非常的自如。

  第二个内容是国际化的内容,因为不管政策怎么变,教育的国际化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国际化民办教育现在已经成为主流力量。每年参与国际化教育人群数量不断增长,全国大概有700多所国际化的民办教育机构,而且这个市场不断增长,有人预计可能有2000亿的市场规模。

  从构成来讲,国际化学校大概是三类,第一是只能招收外籍子女的纯国际化国际学校;第二是公立学校的国际班,这一块比较萎缩;最大一块就是民办国际化学校,在未来这类学校代表一种主流的趋势,但是在新的政策约束之下,这类学校必须要具备自主研发的能力,课程不能是照搬外国课程,必须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一些国际化的课程。刚才提到的上市公司,国际化业务占据了半壁江山,从这些领先机构来看,国际教育的内容必然是代表了一个趋势的,所以这是内容方面的一个创新。

  在这个道路上有一些机构走得更远一些,甚至进行海外收购,比如博实乐在英国成功收购了两三所学校。我想说的是,第一、我们去规避一些所谓政策的挑战,可以把视角放得宽一点;第二、把国际教育的理念引入市场,二者打通;第三、进行探索和收购的时候需要进行一个选择,基于现在中美贸易战趋势,相较而言,欧洲国家和中国的关系比较友好,教育也是领先的,所以在欧洲投资和并购可能会代表了未来的一个主流的趋势,这里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第三个创新,是技术的创新。

  首先互联网给这个行业带来的冲击,我2014年写过一本书《无边界:互联网+教育》。到今天我们再去看,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所有的教育领域,无论是学前、K12,互联网是标配。下一个标配是什么呢?就是人工智能。

  我们现在是从IT到DT的转变时代,没有数据就不会有智能,没有智能就不会有教育,未来就是这样的趋势,就是所有的教育环节都会和人工智能的先进技术打通。现在几乎已经是如此了,教、学、练、测、评,所有的教学环节,包括教育管理环节都有很多人工智能相关产品和服务出现,而且这些机构有的也做出了相当的规模,也受到了资本的关注。以后这样的趋势是不可遏制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关注这样的趋势,技术的革新。

  第四个创新,是模式的创新。

  在当前环境之下应对挑战,中国的民办教育发展一定是三条主线,横线是规模的扩展,纵线是整个产业链的纵向打通,第三个方向是跨界整合。

  

  未来教育可以进行跨界连接,更主要的是教育和地产,教育和旅游,教育和其他的生态,这种融合的方式也是非常的明显。基于这样的方法,我会给民办教育提供方法论,义务教育阶段不可营利,但是如何获得一些合理的回报,一些上市公司已经给出答案了。非营利性的机构之外做一些营利性的机构,这些机构给非营利性的机构提供服务,提供产品,提供后勤等等,这样的回报是合法的,当然要满足所谓的公允的价格,但是我认为这样的服务方式是可能在未来长期存在的。

  第二个通过一些增值的服务获得收益,比如碧桂园、万科,都有自己的教育实体,但是对于教育方面的投入产出不是特别的关注,更关注的是优质的教育内容带来地产的升值。对于民办教育的举办人来说,未来在发展过程中可以联手地产集团或者其他的集团,借助他们的力量进行发展,去分享一些收益,这也是一个可以参考的模式。

  此外,很多朋友找到我做民办中小学的融资,坦率来讲今天的确很难,但是我有创新模型推荐给大家,就是专项基金的模型,通过闭环逻辑解决这个融资。

  以我投资的新府学外国语学校为例,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民办学校,从小学到高中非营利性的学校。我是它的个人天使投资人,也是举办人之一,我的拼图资本的基金投资了它的A轮,并对接了产业基金投资了B轮。我个人投资就是出于教育的情怀,但是基金的投资就不太容易,因为对于新办的民办学校来讲,成长周期很长,一般的基金不愿意投资。但是我们做了一个特殊基金机构的设计,做了一个专项基金投资,基金背后的出资人是做高端培训的,包括高端的游泳培训和高端的留学机构等。

  这些机构通过基金投资到学校间接成为股东,更主要的逻辑不是为了获得财务的回报,而是为了获得业务的往来,他们的生源可以进行互换,业务可以进行交流。所以这些投资人从国际学校身上已经赚得了很好的收益,因为国际学校每年给这些高端的培训机构输送生源,这样机构的发展就会非常稳定且长期,成为一个有利于民办教育发展规律的基金结构。

  

  

  但是不同于一般的个人投资,我是用我的拼图资本做了机构的背书,这样就是有专业性机构的背书项目,所以很容易对接了产业投资方,他们再去做一系列的资本化的运作,于是这个学校就走上了正轨。通过这个案例大家可以理解专项基金的一些好处。如何设计一个闭环逻辑?如何曲线救国?找到潜在投资方、合作方,通过专业基金投资到项目,就会解决融资问题。其实,我们和其他的民办学校还有民办幼儿园都有类似的基金合作的探讨。

  

  最后,我以一个公式总结一下民办教育未来增长曲线:(创新的理念+创新的内容)×创新技术×创新模式=未来增长曲线。

  我认为这四个方面的创新都很重要,希望能给民办教育的同仁带来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