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清华、北大、北航这样的学校去赋能。

考研:公考之外的第二大赛道,考研机构仍大有可为

2021-06-10 13:41:04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曹玉蓓  

  近些年,考研成了频频上热搜的话题,报考人数年年都是社会的焦点,随着这波热潮,很多考研机构先后成立。

  首届在职人群学习与成长峰会于近日在北京开展,此时,距离2021年的考研还有半年时间。橙啦教育在职硕博研究室秘书长王巡,在会上展示了橙啦2021年中国在职研究生人群提升报告。报告展示了当下考研的情况。

  据中国教育在线统计,从2017年开始,考研往届生占整体考研人数比越来越大,从2017年至2020年考研群体往届生占比分别为43.81%、45.04%、48.23%、49.12%,整体呈上涨趋势,在2020年占比已接近50%。王巡表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橙啦,社会在职人群会是考研的主流人群。”

  在职考研人群在某些方面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生群体的特征,这部分人的自我判断能力非常强,对内容的诉求、服务质量的要求更明确。

  所以,服务效率、内容有用如何让这类用户感知到,成了对内容创作者、课程设计、服务交付的更高的要求,这是成人职业教育比k12教育更难的地方。

  01   往届考研群体年年攀升,在职考研专科、非统招本科为主力

  报告显示,研究生招生规模与报名人数连年扩大。2016年之前处于平缓增长阶段,甚至出现了下滑趋势。之后,2016年到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节节攀升,分别为177万、201万、238万、290万、341万

  在招生规模上,2013年只有53.9万的招生规模,到了2020年,该规模便翻了一倍,到达了99.7万的水平。考研人群呈现了一个高度增长的趋势,无论是招生规模,还是学生、社会人群对考研的看法,整体呈现出向好的态度。

  这些趋势的背后由具体政策在推动着,其中,最关键的还数来自于2016年的两大变化。在2016年《教育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表明非全日制研究生招录并入全日制研究生考试,之中的第四条还表示,要采取同样的培养标准、培养计划、招生模式,这就导致非全日制研究生趋向于和全日制研究生具有同等的含金量的趋势。

  而后,在2019年、2020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就业工作的通知》等通知。大量的在职人群加入到考研的队伍之中,非全日制研究生招录并入,考研扩招持续性提升,专硕比例持续性提升。

  此外,在在职考研年龄分布方面,橙啦2020年4月-2021年5月关于考研群体人数分布的统计显示,年龄分布在21-25岁的人数占比1.93%,26-30岁占比13.65%,31-35岁占比33.98%,36-40岁占比32.34%,41-45岁占比11.8%,46-50岁占比4.75%,51-55岁占比1.48%,由此可见在职考研用户主要集中在30-40岁。

  该阶段的人大都属于工作了几年后,开始了新一轮的思考专业等问题。很多人在高考完后的报选专业时,对职业是比较陌生的状态,所以大学所选的专业未必是真的适合自己。30-40这一阶段的人在工作了一定的年限后,开始重新思考专业问题。加上社会越来越强的竞争导致提升自己学历的欲望更加强烈。

  在学历分布方面,主体人员越来越聚焦于专科人群、非统招本科人群,这类人群有着很强的改变自己学历的迫切需求。具体数据为统招本科占比16.62%,非统招本科占比42.28%,专科占比40.8%。

  考研人群呈现出纷繁多样的背景,需求和目的多样化。行业跨度较大,专业选择繁杂。考研群体的来源是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占比46%,国企事业单位紧随其后,占比15%,这里面的职员有更多提升自己的需求,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报考人群,目的多半集中在提职称等方面。

来源.jpeg  

  02   研究生赛道是除公考外的第二大赛道,考研机构在里面仍大有可为

  研究生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国内教育的下一个趋势。从学校角度,如何去培养、关注这类学生的成长呢?

  有嘉宾认为,在职教育最重要的是去建筑学生的码链地图,和强化学生的增强回路。

  在职研究生教育在校期间,应当从三个方面去建构码链地图,第一,是人与人方面的连接,在职研究生期间,除了知识性收获外,最重要的收获就是一批高质量的同学,这些资源会对今后的职业生涯、人生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建立人与事的关联,要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快速提升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方法+能力;第三,人与未来的连接,传统教育是培养过去的人,而素质教育是在培养未来的人,发现、引导符合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兼顾社会需求的成长道路,才是培养未来人才的好路径。让人与人、人与事、人与未来连接起来,构建在职教育的地图。

  在素质化教育背景下,在职研究生教育应当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的增强回路,坚持不懈的“升级打怪”。

  在去年之前,教育赛道里对职业教育赛道的关注度远没有k12那么多,原因并不在于职业教育缺乏刚需性,职业教育是刚需的,原因在于职业教育的难度是远高于k12。职业种类多,每一类职业都被分散,单一赛道被分的很小,刚需性强的情况下,又要与产业深度融合,导致其具有个性化。不同于职业教育,K12是标准化的,明确的,种类少且固定,单一赛道被分的很大。资本是逐利的,两种情况对比,更会倾向于K12。现在,由于政策对K12赛道的趋严,集中于k12的大力投资也将转向其他领域。一方面又对职业教育赛道的鼓励,职业教育领域务必将成为热点,资本也渐渐往职业赛道上走。

  研究生赛道是除公考之外的第二大赛道,考研机构在这里面仍然大有可为。据了解,今年研究生的报考人数为377万,庞大的数字背后是一块庞大的市场。

  当机遇来临的时往往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行业、企业更需要审慎思考和深度研讨,从行业看,越来越多的创新项目开始进入到职业教育这个细分领域。

  中关村创新中心董事长陈丹表示,“面对更多的进入对手,面对目标客户更高的服务需求,想要提高行业竞争力,必须在课程设计、师资建设、软硬件支撑,前后台服务等环节不断投入与创新。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清华、北大、北航这样的学校去赋能,也非常需要优秀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不断创新实践。”

  03   在职考研人群往往更需要辅导帮助

  会议公布了一项统计:在职人群的备考时间往往只有短短6个月。这就导致在备考过程中,他们比全日制研究生更加需要好的教育、师资和技术的支持。

  工作面具之下,在职考研人群的真实想法是苦闷的,充满着不安全感。帮助和鼓励,对他们来说只是隔靴搔痒,解决不了深层次问题,王巡表示,“数学的统计有时候是上升不了人性的,难以触及到人内在的矛盾。”为了探求这部分群体的真实状态,橙啦花了1年左右的时间,随机找了100个真实用户,花了100个小时与他们进行了深度访谈。发现在职教育当中,大多只注重了采用教育的技巧、方法,而忽视了对这类人群内心本身的关注。

  张石玉是一位放到人海中,泯然于众人的42岁的母亲,她于今年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同时还获得了今年橙啦教育的奖学金。她的问题,同样是大部分在职人群都会遇到的问题。自考本科的经历,导致在考研方面信息处于匮乏状态,同时,还面临着工作和照顾孩子的压力,毕业多年,内心迷茫。

  面临着工作对他们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职考研人群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对于他们内心求变的深层次原因,会上有人将其分为了三点,缺乏自我认知、缺乏明晰的职业指导规划,和缺乏心理调节。基于此,王巡对于在职人教育人群提出了3点建议:

  第一、要摆正自己的决心,不要用在校生的眼光看待问题,职业人的情况比在校生更为复杂;

  第二、在填报志愿之前要充分了解整体研究生招生、专业院校、国家局势走势等信息;

  第三、职业提升路径千千万,要深度了解自己,从人性角度,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提升路径。

  最近,人口普查的结果向社会公布,其结果显示出中国正处在人口增长的拐点,人口的红利将成为未来中国崛起的关键要素。人口的红利转向人才的红利,中国处在高质量人才的关键时期,人才被国家作为第一资源。21世纪最贵的是人才,任正非曾对此表示,抢人就是抢未来。现在各地政府从招商引资转向了招商引人,开展了一场人才大赛,户口也已开始与人才相挂钩,这些风气都是在职研究生报考数量一直增长的很大的动因。

  有人说,数字化转型的中国遇到了一个大问题:最快的互联网,遇到了最慢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次机会,会上有嘉宾表示,在数字化时代,所有的行业,以及所有的职业,都值得重做一遍。在职研究生是一个很好的路径,因为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就是新型能力的建设,而大学就是一个提升这种能力最好的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