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之下,OMO成为现阶段京翰再次发力的行业机会。

发力OMO模式,京翰如何用“教务”切片升级个性化教育?

2019-11-29 23:28:13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余甜  

  文|余甜

  今日下午,京翰教育在京召开OMO个性化教育暨优势养育产品发布会。

  京翰教育宣布,上月,京翰OMO未来校区在天津、太原、广州、武汉、重庆、成都6个城市9个校区先后落地,定位京翰内部第一梯队城市。

  升级过后,京翰从传统的线下1对1模式转型成线上线下相融合的OMO模式,主打个性化教育,班型包括1对1、1对3及1对10以内的小班。

  另外,京翰还引入了线上录播课、双师、AI辅导等模式,将产品内容从单一的线下真人授课拓展到多维度以配合个性化教育的初衷。

  “今年开始京翰教育模式重构,进入了全新的阶段,下一个教育阶段的发展一定是属于AI的。”京翰教育集团总裁喻烜发言表示。

  OMO成为现阶段京翰再次发力的行业机会。

  互联网基因改造,OMO落地

  事实上,京翰并非没有互联网的种子,这与喻烜的经历不无关系。

  喻烜是计算机科班出身,刚进入大学就投身互联网行业,并创办一家软件学院与教育结缘。从那之后,IT的背景化作一颗小小的种子在她的心里亟待生根发芽,如何用科技和互联网赋能教育正是她一直思考的。

  机会于今年降临。

  这次,京翰给自己的定位是:做线上线下融合的个性化教育。“移动互联网浪潮京翰没赶上,那就抓住线上线下相融合的OMO风口。”

  战略升级的背后,却并不是一番风顺的。

  作为一家奔跑了19年的传统机构,京翰有着浓厚的线下基因,转型线上线下融合的OMO模式,需要从内在着手,进行内部系统IT化的根本性迭代。

  这一点,京翰早在四年前就有了打算。

  2015年开始,京翰陆续引入了一批相对国际化、IT背景的年轻团队,进行业务流程的重构,开始搭建后台概念。

  京翰首先将内部晚建校或发展相对滞后的校区的教务、教研、咨询、教师四个条线全部收回总部,进行统一管理赋能,平衡不同城市校区发展情况。

  其次,从前端教学到后端服务全部实现在线化。

  教学环节“测教学练考”每个环节都尝试在线运作;客户端报名、收费、合同、排课等服务全部云端化;家长端通过手机移动终端进行错题反馈、课后沟通;教研端教研教学资料中央厨房式存储,一键分发,实现跨区域校区标准化服务;同时,所有试卷IT化,教师可以用不同的难度的题目一键组卷,适应不同学习进度的学生考试测评。

  内部体系化变革必然伴随人员调整。IT系统升级赋能运作流程后,原本基于线下的财务部门面临规模缩减的问题,最终裁员200人;为了更好地配合升级的IT化步伐,京翰剥离兼职老师,逐渐加大全职老师比重,未来会全部使用全职老师。

  为了更快的注入互联网基因,2018年,京翰与几个内部开发项目和外部合作伙伴达成协议,引入供应商的在线教育技术及课程,弥补自身互联网基因不足的痛点。

  目前,京翰在未来校区全面使用的AI一体机小萌,实现了OMO线上线下教学全场景的融合,将线下教育、线上课程、双师课堂、APP等在内的所有数据全打通,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全场景教学闭环。

  AI一体机小萌与包括新东方、学而思网校、海风教育、有道数学等在内多家线上教育机构达成合作,将这些机构的课程和产品用模块的形式封装在机器里,学生打开AI一体机即可自学。

  另外,双师课程第一批内容与未来魔法校合作授课;未来,京翰也会生产更多自有的双师课程内容。

  2019年1月,京翰内部IT系统正式上线。

  内部升级同时,京翰也开始了互联网改造的延伸外化工作,希望可以用AI、大数据进行线下校区OMO新模式探索。

  可机遇与挑战往往并存,就在这一时期,京翰内外都面临危机。

  外部,京翰上海业务受政策影响,需要即刻整改。

  就在2018年底,四部委发布整改K12行业的政策,合规要求中对楼层、消防、校区面积及生均面积等指标进行规范;根据上海消防合规要求,儿童培训班(学校、机构)在一、二级防火级别建筑内设立不得超过3楼。

  究竟是先整改上海校区还是先投入OMO?上海校区整改合规成本太高;探索外部转型又需要大量技术投入,可眼下资金有限,不论选择哪一方都必然涉及成本问题,京翰面临舍一取一的难题。

  同时在内部,京翰管理层也提出了质疑:“真的要大力投入未知的OMO模式吗?如果不做OMO,直接扩品类会简单得多,不是一样可以实现新增长吗?

  喻烜陷入了沉思:未来五年,制定正确的战略方向十分关键,先修好内功,品类扩张会是水到渠成的事;同时京翰主攻二三线城市,上海并不作为核心阵地,所以应该集中有限的资金攻破现阶段最核心战略布局。

  于是,喻烜决定,战略退出上海,集中资源和注意力投注OMO。

 

  做长长板,用“教务”壁垒强化OMO个性化服务

  OMO主打个性化教育,如何才是真正的个性化?

  经过两个多月的探索,新的OMO模式带给喻烜新的思考:

  “以前我们认为1对1是个性化最好的模式,但是现在我们意识到教育的终极目标都希望实现因材施教。1对1只是一种班型和产品,并不意味着只有1对1才能做个性化教学,孩子的学习习惯、节奏、进度、情感各有不同,只有依据孩子不同的需求为孩子匹配合适的教育解决方案才能做到真正的个性化。”

  基于此,京翰提出“优势养育”理论,发布会上,喻烜解释道,“养”针对家长,“育”针对学校,优势养育就是家校联合,通过识别、鼓励、支持孩子的优势、学习潜能、自身风格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

  这也是京翰OMO模式的探索思路。

  个性化教育需要丰富的产品形态,为此,京翰将原先的1对1升级为个性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但拓展小班必然面临排课问题。同大多数机构一样,京翰首先将知识点切片化,通过课上AI、大数据记录学生学习状态,进行关键信息提取,以分析不同年龄学生在不同学科的掌握程度。

  但在过去19年里,教务系统一直是京翰的最大优势,所以知识点切片外,京翰也在试图做另一件事——教务切片化。

  “孩子成绩不好,有时候不是因为不会某个知识点,更多时候是因为本身缺乏学习意愿或者受家庭环境影响,所以提升成绩也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把握学生性情、亲子关系,再辅助知识点培养。”喻烜分析道,“既然教务是我们的长板,那不如把长板做长。”

  “京翰妈妈”(学管师)是京翰教务中的重要角色,学管师与学生、家长沟通后,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家庭情况、性格特征等进行记录,分析提取关键因素后标签化分类,再根据这些因素,辅以系统和人工双重匹配,为学生挑选最适合的老师、班型、课程、教案。

  同时,京翰还成立了家长学院,通过公益课、系统课、主题课、家庭课引导家长进行非暴力沟通、正面管教,引导孩子更好的学习。

  然而目前AI系统尚未完全发展成熟,真人老师的判断又不够准确,所以精准教务切片匹配也是未来两三年京翰要持续探索的重点。

  教务智能化升级,还伴随辅导老师和班主任的工作方式结构性转变,背后与教学空间的重构是分不开的。

  空间设计上,京翰秉承两个原则:多功能性和人文性。

  原先京翰的班主任1对1服务学员,但在班型拓展后,在不增加师资成本的情况下,意味着一个老师要服务更多学生。为了提升班主任服务效率,京翰以卡座的形式取代原先用于1对1业务的VIP包厢。20个卡座一排打通,保障私密性的同时充分节省空间。“原先五个包厢的地方现在可以改成十个卡座,提升坪效。”喻烜表示。

  卡座的设计有两个巧思:卡座灯带上配有智能识别系统,可以帮助辅导老师即时查看孩子的学习状态;在借助供应商线上师资、工具教学时,一个班主任就可以巡堂20个卡座,优化班主任成本。

  另外,每个校区配有小班教室、阶梯教室、自习室、图书馆、餐厅、咖啡厅等,同时餐厅、咖啡厅也可以承担不同人数的小班教学功能;所有桌椅高度均可调节,以适应小学到中学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身高需求。

  “这样开放式的设计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讨论和PK,拉近距离,照顾每个学生个人感受,降低一部分内向学生的心理障碍,使他更愿意在这个空间学习、沟通、表达。”喻烜谈到,也可以重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

  智能化升级后,今年,京翰计划成立总部为单位的呼叫中心,将此前线下咨询师转化成教务人员。“他们在总部已经做了很多年,非常了解京翰,所以公司转型后也不一定非要做基础工作,可以分配到教务环节,再次加强教务服务优势。”谈到。

  经过了19年的奔跑,现如今的京翰正赶着大势进行着自己的又一次迭代。“虽然我们可能活得不是很好,但至少我们还活着,活着就会有再次翻盘的机会,今年OMO趋势降临,主打个性化,而这恰好契合了京翰原本做1对1的基因,这也是京翰能抓住浪潮的原因之一。”

  为了更好地发力OMO,下一步,京翰或会有新的资本化举动。

 

  赛道初探,谁能最先抵达?

  今年,线上线下融合OMO无疑成为了教培行业的热词之一。包括新东方、学而思、精锐、高思在内,多家机构表示将探索OMO模式,其中,京翰更是大力押注。

  为什么会是今年?

  喻烜分析,原因有二:一是这个时间点,线上教育工具、内容、产品都变得非常丰富;师资端的供给方式也更加开放,老师更愿意走到线下和孩子面对面沟通,希望产品形态可以深度影响用户。

  二是对于很多线下教育机构来说,初创时期并没有做互联网的能力,但如今如果能够开放平台,吸引和容纳更多的线上优质资源进入,并以学校为单位辐射线下用户,这样的融合形态双方可以更好地取长补短,互利共赢。

  如今的OMO模式正处于初期探索阶段。“OMO现在是一场比赛,线上线下两组人都在往中间跑,其中需要对行业有深刻的理解、把握用户需求,包括自身转型够快,才能最先抵达中间地带,谁能取胜还很难说。”喻烜表示。

  但是,双方都有各自的优势所在,OMO需要建立线下实体,这是很重的服务,线下基因的机构此前已经投注了一部分构建线下业务的资源,相对有一些优势;而线上机构拥有的互联网基因和技术也是制约这场赛跑速度的关键。

  长期来看,京翰的终极目标是希望转型成一个更加开放的平台,拥有更多的线上资源,占领更大的市场空间。

  今年,京翰成立了教育云事业部,计划面向B端输出翰林语文、雏鹰数学、V+英语、博乐在线、蓝鲸科学等课程。

  对于现在的喻烜来说,需要做的有两件事。

  一件就是寻找更优质的线上资源和人才,以期赶上更大的线上流量红利;第二件事就是协调OMO战略真正落地发展,同时寻找更大的市场机会。

  “我一直在抬头往前看,专注做事比较多,但现在我意识到随着公司规模的逐渐扩大,从一到十容易,但从十到一千、一万就很难了,这件事靠我一个人做不了。所幸的是,团队接下了接力棒,并且热情满满的奋斗着,我终于有机会可以环顾四周看看外界了。”(多知网 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