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比例下降,中考拼分数的权重提升

重磅|十问十答:深度详解2022上海中考改革

2021-03-17 14:07:53发布     来源:草叔消费升级研究(ID:caoshu6)    作者:草叔  

  来源:草叔消费升级研究(ID:caoshu6)

  文/草叔

  时间/2021.3

  2021年3月16日,上海教育官方发布“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以下简称“中考改革实施办法”),其中提到了关于中考中的一些内容,包括“名额分配”,“降低高中自主招生比例”等,引发了广泛讨论,而这个政策也是笔者研究已久的一个政策,本文我们将讨论几个关于“中考改革”重要的问题,并推演其对整体公办民办学校有何影响,以及对相应的学区房有何影响。  

62b10708a8db73eb6730d2093955953a.jpg

  问题1:这个政策是突发的新出政策吗?

  不是。“中考改革”及名额分配相关政策2018年3月22日已经发布,2021年3月16日发布的这个,是对2018年3月22日发布的“中考改革”政策的一个重申,基本上没有新增信息。而2018年“中考改革”政策发布时,已经明确了,政策具体内容会在2022年实施。这也是本着“新老划断”的一个思路,因为2018年3月政策发布,那么2018年入学的初中生,理论上是2022年参加中考,所以就是说2022年参加中考的学生,是第一届中考改革落实的学生。

  

f081791e772bcd1b9b16f419d19b2060.jpg

  这个政策,从出台开始,“不选择生源的初中”等说法,其实就是去均衡“因筛选产生的超级民办初中”和“筛选幼龄化”的。

  但这个政策是2018年出台的,那时候还没有民办摇号政策。20197月国务院民办摇号政策出台,已经更彻底的均衡了这个问题,所以对于民办初中来说,民办摇号这个政策的影响,更为巨大,并且已经体现了,而中考改革名额分配这个政策,影响其实没有这么大了。

  问题2:这个政策是针对高中还是针对初中的?

  这个政策是指“高中录取方式的改革”,本质上对高中是没有太大影响的。对高中的定位变化不会特别大。而录取方式的改革,其实主要影响的,是初中的格局。

  问题3:区属学校和委属学校有什么区别?

  区属学校和委属学校,指的都是高中。区属学校就是由行政区内管理的学校,大部分学校都是区属学校,委属学校就是上海市教委直接管理的学校,主要指上中,华二,复附,交附这四所高中学校,也就是所谓的“四校”,“四校”招生的模式和其他区重点是不一样的,本次改革后,还是不一样。

  全市大概有近60个示范性高中,这些高中,理论上除四校都是要拿出占比不小的名额进行名额分配的(四校名额分配比例很小)

  比如浦东的示范性高中包括:建平中学,进才中学,洋泾中学,南汇中学,川沙中学。华二是委属的,理论上并不是浦东教委来管,上师大附中和上实也有一定特殊性。所以浦东实际上会参与名额分配的高中是上述五所。

  

896fe5ce62e4b6adfffa61a8d08f061c.jpg

  问题4:本次中考改革主要改动内容是什么?

  下面这个图是2018年上海教委官方发布的,这个其实是以非四校的学校为例的,本节我们的讲解也是以一个非四校典型

  我们可以看到,中考改革后,自主招生的比例大约是15%,统一招生的比例20-35%(为了方便,计算绘图时按25%计算),名额分配比例50-65%(为了方便,计算绘图时按60%计算),然后这60%的名额分配中,70%是分配到校(即42%),30%是分配到区(即18%)

  

549b70948958e544795f274d2199479b.jpg

  这里明确一个事情:名额分配不是一个新东西,一直有,只不过以前比例低点(大约15%),现在要将比例相应提高。

  在中考改革之前,上海高中的录取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以建平中学(高中)的录取为例,取近年里某一年的历史数据,“201X年上海市建平中学高中招生计划表公布,今年建平中学统一录取人数为209人,名额分配人数为72人,推荐生人数112人,自荐生人数80人,体育特长生人数7人,总计2013年建平中学共招生480人。”

  将体育特长生也划入统一录取的话,那么建平西的模式是这样的——40%自荐+推优,45%统一录取,15%名额分配。

  

71921ba0b7ceae452248a02136308edb.jpg

  那么2022年之后理论的变化,是下图这个样子的(关于四校,我们后面再讲)

  

1558f279e789dde613def106141a907d.jpg

  但实际上,分配到区,指的是,将本校的名额分配给外区(比如浦东建平高中,将5个名额,分配给杨浦区初中,那么杨浦区报考浦东建平高中的前五名,可以录取浦东建平高中),这本质上,就还是按照分数的统一招生啊,和外区零志愿玩法差不多的。所以这两部分从实质意义上是应该合并的。

  

139c628614e771db05ceb2a314a85416.jpg

08f55a3264ebda1b5eff5a3f2fdfe916.jpg

  那么经过拆解,我们可以看到,实质上的情况是这样的:

  1.中考分数统一招生这部分,从原来45%43%,基本上是平的。

  2.自主招生的比例由40%,急降至15%

  3.而名额分配(本质上也是拼中考分数),比例从15%提升到42%,大幅提高。

  也就是,基本可以理解为——把大概20%多的原来自主招生的名额,拿去名额分配了,而中考分数统一招生这部分基本上没变。而相当于比拼中考分数的录取比例(统一招生+名额分配)由原来的60%提升至85%了,中考分数变得更重要了!

  所以,这个变化最重要的,其实总结下来是——降低了非标的自主招生的权重,提高了标准化的中考分数的权重,八大依靠中考分数录取比例由原来的60%提升至85%,四校其实更明显,比拼中考分数的比例由40%提升至85%,下文详述。

  问题5:名额分配是怎么进行的?

  名额分配是指A高中将若干个名额,指定给b初中,比如2个名额给b初中,意味着b初中,只要考前2名,就可以上A高中。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名额分配,是实打实拼标准化中考分数的,不过是拼“中考分数初中内排名”,是透明的,没有操作空间的。比如我在b初中,只考了560分,但我在我们学校排第一名,所以也能上建平高中。

  注:这里面我们讨论的“名额分配”,实际上是指“名额到校”,正如上文所说,“名额到区”其实是件没有意义的事情,基本上可以等同于普通的零志愿录取。

  这个政策是出发点是这样的:

  在过去的民办学校优中选优的背景下,所有学生都想做“凤尾”,不想做“鸡头”,在华育考第200名,也比某普通初中第2名享受到的自主招生等条件要好,所以所有优质生源都在向个别超级初中聚拢,而一些普通公办初中,也投入了很多财政去建设和维护,但是没有优质生源愿意上,沦为“菜中”。因为确实没有任何理由留在这些普通公办初中,留在普通公办初中,氛围也不好,考在前面也没有什么优势,甚至你分数可能比华育第200名要高,但享受的自主招生资源不如华育200名的学生。

  这就导致——在“菜中”旁边的居民,有点想学习的想法的,想方设法以各种形式逃离“菜中”,而留在这些中学的生源越来越差,形成负面循环,最终导致,这些学校虽然也有良好的师资和财政投入,但是因为生源负面循环,最终凋零。

  归根结底是因为,任何一个想好好学习的学生,确实没有任何理由留在这个普通的初中。而“名额分配”这个政策的出台,就相当于,给一个理由,让一部分居民和优质生源,有理由留在自己居住地附近的普通中学”,因为以前,留在某普通初中,可能是全军覆没,有可能全校没有一个学生,能考上本区重点高中,但名额分配实施后,假设拿到2个名额,那在这个普通中学上,如果考进前两名,就有可能上建平高中这样的名校高中,有了一个留在自己居住所在地的初中的理由。

  不过需要特别注明的是,名额分配到区,基本上相当于是中考普通裸考,名额分配到校才有这样的意义。而四校的名额分配到校的比例是非常小的,所以基本上说名额分配(到校),是指除四校外的高中(比如建平&格致等八大),可以大致理解为“四校基本上不参与名额分配”。

  我们刚才已经说过,名额分配是一直就有的一个政策,只是本次改革会提升名额分配的比例。我们还是以之前建平中学(高中)数据来举例。

  2017年,建平中学高中以名额分配的方式录取约70人,给分配名额的初中包括上中东,建平西校,张江集团等名校,也包括施湾中学,彭镇学校,坦直中学,六团中学这种很多人都没听过的初中,毕竟浦东有足足120所初中。

  从这张表单,我们可以看出,在建平实验学校,想要通过名额分配的方式,上建平中学高中,需要考598分(而这个分数已经可以上到上海中学了),但在六团中学,考555分,就可以上建平中学高中了。

  这里面折射了两个问题——1.每个学校其实都没多少名额,看起来最多1,2个名额,2.名额分配对于一二流初中是没有意义的,在这些中学,名额分配能上建平高中的分数,靠统一招生也能上,名额分配只对一些普通的中学,如六团中学这样的初中有意义,对建平实验学校这样的初中是没有意义的。

  

6f4dd6499acc39e24e8d7819f3c8d195.jpg

  问题6:本次改革到底提升了名额分配多大的比例?

  还是以这样的一个八大学校为例,名额分配(到校)的比例,大致由原来的15%,将提升至42%。那么如果是建平高中,招480人,原来名额分配72人,将提升至名额分配到校大约201人,参考浦东有120所初中,平均给每个学校的名额,从0.6个,提升至了1.6个,平均每个学校名额分配不到2个人(实际上没有显著的变化),而同时,中考分数统一招生的这个比例,大致是维持不变的。

  

139c628614e771db05ceb2a314a85416.jpg

  相当于原来建平高中给浦东120所初中中的70所,每所分配了1个名额,之后可能是给浦东120所初中中的120所,每所分配了1个多名额,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其实是没有太显著的提升的。

  问题7:四校和八大(及其他区属重点)名额分配上的区别?

  四大自主招生60%降到15%,八大自主招生40%降到15%。下图可以看到,不管是四校还是非四校,自主招生的比例,可以认为,都被压到了15%。而八大是从40%下调至15%,四校是从60%降到15%。

  

9ae3d1fd54a66a1f793618806a202765.jpg

  

8e0e8b85d14812203f358c1417fb166b.jpg

  不管是四校还是八大,非常明确的一件事是:自主招生的比例显著下降了。

  此外,“名额分配”中,只有“分配到校”是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所谓“而分配到区”其实是没有边际变化的,因为原来也是不同高中分配不同名额到不同区,所以原理上,可以将“分配到区”视同为统一招生。

  委属学校(四校)分配名额:

  

51c57598545c50f3c9d746cb685e92ed.jpg

  2022改革后,四校:自主招生15%,统一招生20%,分配到区65%*80%=52%,分配到校65%*20%=13%,而根据上文,分配到区,其实视同统一招生,那么统一招生的比例其是52%+20%=72%。

  而四校原来的比例大致是:自主招生60%,统一招生40%,所以2022年四校的变化是这样的——压缩了自主招生比例,提高了中考分数招生比例,绝大部分还是拼中考分数统一招生。

  而四校的名额分配到校大致是13%,这是面对全市的分配,什么概念——四校(上中,华二,复附,交附)一共一年招生大概1550人,13%就是200人,大约一个学校50个到校的名额分配的样子。而上海市一共有大概560所初中,民办摇号后,民办学校也变为不可筛选生源的学校,理论上也可以接受名额分配,所以每个四校的名额,平均分配到一个学校,大概是0.35个,也就是3个初中学校里面,可能只有1个四校到校的名额的分配,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ca78dfe1b04eaa528f0840f6640b8134.jpg

  区属重点学校(八大等)分配名额:

  区属重点,就是类似于建平中学,进才中学,格致中学,大同中学这样八大,在浦东是:建平,进才,南汇,川沙,洋泾这几所高中(区重点)

  

51c57598545c50f3c9d746cb685e92ed.jpg

  2022改革后,八大等区属重点(名额分配50%-65%,按60%计算):自主招生15%,统一招生25%,分配到区60%*30%=18%,分配到校60%*70%=42%,而根据上文,分配到区,其实视同统一招生,那么统一招生的比例其是25%+18%=43%。

  而八大原来的比例大致是:自主招生40%,统一招生45%,名额分配15%,所以2022年八大的变化是这样的——压缩了自主招生比例,中考分数招生比例持平,名额到校的分配有所提升但其实不会产生实质性动机上的变化(由15%提升至43%。

  

14bed93aeda51782aef83b8677920227.jpg

  问题8:名额分配是怎么分的,每个学校大概能分到多少名额?

  基本上是以各区/各校中考报名人数为基准来分配,各区中考报名人数大致如下图,比如四校非自主招生部分大概一年1320人招生,按照报考人口比例,大概25%分给浦东,那就是大约给浦东的名额约330人。

  

da7fe436c901d2f9c203560ed8ac9fef.jpg

  委属(四校)的分配原则是这样的:

  

605686fab001c069ad0698068112df7c.jpg

  四校一年大概招生1550人,统一招生&分配到区的大概1116人,然后自主招生大概232人,分配到校大概201人,上海初中一共大概560所,加起来平均到每个初中的分配名额大概0.35个,驱动意义不大。

  区属(八大等)的分配原则是这样的:

  

75cf6f53242448ca550bc3c4ac734502.jpg

  

342a0cb586d69a2cc5e5a929c1d3e2ca.jpg

  如果名额分配到校计划数,大于等于区内不选择生源初中数,须确保每个中学1个名额”

  这条非常重要,浦东大约有 120所初中。

  以建平中学高中为例,480个招生,42%的名额分配到校的比例,大概是202个名额,分配到校的(2022年改革前是72个),要保证每个学校有一个名额,那么理论上先分掉120个名额给每个学校,剩下82个名额,再分配给120个学校,相当于每个学校的名额不到1个。

  所以相当于这个名额分配,浦东每个初中能拿到的建平高中的名额,理论上不会超过2个。

  进才高中,洋泾高中,川沙高中,南汇高中也是一样的分配方式。

  其次——本群高中的到校名额,基本上是分给本区的,也是鼓励区属重点多招本区学生。而四校是全市范围的

  而这个分配方式,比如六团中学,拿到的建平高中的分配名额,不超过2个。那么其实不会有人,因为这2个建平高中的名额,专门去六团中学旁边买个房子去上六团中学的,对六团中学的学区房,其实是没有影响,“利好菜中学区房”,是个伪命题,但一定程度上,会把原来就在六团中学旁边的人,留在六团中学,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像六团中学这样的周边生源流失。

  问题9:对初中格局有怎样的影响?

  首先回顾一下情况

  1.不管对于什么高中,自主招生比较都是显著下降了,中考裸分的重要性明显提升。

  2.“名额分配到区”视同中考裸考拼分

  3.“名额”分配到校,单个初中能够分到单个高中的名额,在2个以内,除了个别极端情况(一个年级只有几个人的那种初中),大部分人不会选择专门去这种地方买学区房。对选择趋势上,实际上也是影响很小的。

  对于四校——录取方式上,名额分配到校的名额很少,影响比较微弱。而自主招生录取的比例较大幅度下降,中考裸分的重要性显著提升,基本上能上四校的人,人数比例里面15%的自主招生+72%的中考裸分录取。

  对于八大等区属重点——录取方式上。自主招生/中考裸分/名额分配到校,这个录取占比,从原来的40%/45%/15%,变化为 15%/43%/42%,本质上其实就是把原来自主招生的部分,拿出来一部分,分给名额分配到校的部分了。而名额分配到校,也是拼中考分数的,中考裸分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了。

  

d904195c94fc33acc9692ac7b00d6ac5.jpg

  再看一下影响

  

c295177202cfc9a38d937452120febd5.jpg

  民办:牛校初中:自主招生比例减小了,受到一定负面影响。但其实未来等摇号生源参加中考了,整体也均衡了。但是以前的95分顶级民办初中,已经成过去式了。

  公办:非一流中学(如六团中学,施湾中学,坦直中学等):生源流失减少了,稳住了一部分本来有流失意愿的生源,这也是政策的初衷,不然像六团中学这样的学生,没有任何理由留下,会想法设法逃离,新政策会使得一部分留下。但其实四校基本上没有名额分配,而建平高中这样的八大给一个初中分配的名额,也在2个以下,而且其实原来就有1个,并不是0到2,而是1到2,无法构成人口流入的倾向。基本上很少有人,会因为多了一个建平高中的名额,去买六团中学的学区房。

  公办:非一流中学(如云台中学):这种是极端情况,可能一个年级里只有十几二十个人,然后因为名额分配,前2名的人得以通过名额分配以较低分数(比如570分)上了建平高中。那么可能这两年会有人,因为这个原因去买了云台中学的学区房。但这其实不是个可持续路径,因为现在是20人 ,如果因为人员流入,达到了100人一个年级,分配的名额,可能还是2个。

  公办:一流中学(如上实东校,进才实验,张江集团):对这类学校,其实是没有影响的。可以看到下图,之前建平高中就有名额分配,每个学校有1个,未来有可能会提升成每个学校2个,没有实质性影响。而在建平实验,通过名额分配的方式上建平高中,需要598分,实际上,如果裸考上建平高中,只需要592分。那对于建平实验这样的一流学校来说,建平高中给其名额分配的名额,是1个,还是2个,其实是没有影响的。而这些学校,强在“大家觉得这是个好学校”,然后人口呈持续流入状态,学习氛围比较好啊,考四校的氛围也比较好(以后四校基本上绝大部分是拼裸考的),所以这一类学校,凭借其氛围/可选择性/认知,未来人口应该是持续流入的情况,应该还是会持续改善。

  

6bd4c4d4d864d6791eea780979565989.jpg

  问题10:对初中学区房有何影响?

  

bec6049b858592c2552761ece1dd24cd.jpg

  首先,从民办摇号实施开始,学区房的主要逻辑就不是“考民办初中”了。而是在公办小学-初中的基础上,选择好的邻居和氛围,加上人口的流入和产业的聚集形成的。选择区域时候大致关注4个原则——1.人口流入,2.产业支撑,3.避免回迁拆迁区域,4.有个名气大的学校虹吸。其实更重要的片区区域发展和人口流入还有氛围了。

  2022上海中考改革,其实没有这么大的变化,四校还是四校,主要靠考,好初中的氛围就有帮助,八大名额分配占比其实不大,提升的比例也是从自主招生的部分抽出来的,对于本身就有的中考裸考录取其实没有这么大影响。

  那么具体来看影响:

  1.一流小学学区房:现在模式上已经不是“考民办初中了”,小学学区房本身参考意义已经不强了,还是要看对口的初中和片区。

  2一流九年制学区房(如建平实验、上实东)/一流初中学区房(如建平西/张江集团):对于初中学区房,其实看重是整体学习氛围+人口流入的趋势,未来这个趋势应该是长期存在的,这些初中里面本来也用不着名额分配,本来也是要考四校的,四校裸考名额增加了,八大的名额分配的名额其实是从自主招生那部分抽出来的,所以2022中考改革其实没怎么影响这部分学校。按照现行政策趋势,这些学校学区的人口,应该还是会进一步流入的,对于氛围提升也有这样的基础。

  3.非一流公办初中学区房(如六团中学,坦直中学):原来准备逃离的生源,会有一部分有了留在当地学校的理由,防止了生源过快流失,但仅凭1-2个建平高中的分配名额,难以吸引人去专门买六团/坦直中学的学区房,人口没有流入趋势,对当地学区房是没有影响的。

  4.人数较少的非一流公办初中学区房(如云台中学):有一部分人会觉得,这个学校人少,名额分配收益明显,基于这个可能会1-2年内有人去买学区房流入,1-2年内可能会有生源流入,但一旦流入多起来了,其名额分配的名额不会因此而提升,也就失去吸引力了,整体氛围还是一般,不是持续性的。

  总结

  1.自主招生比例下降,中考拼分数的权重提升:对四校和八大都是这样的,自主招生比例由原来的40%-60%缩减至15%,拼中考分数的权重显著提升。

  2.“分配到区”视同中考裸考:分配到区,其实是视同裸考的。

  3.“分配到校”没有想象中这么大的影响,八大的分配到校的名额,是从原来自主招生的部分抽出来的:实际上,四校基本上还是靠考,这个没有哪个学校有名额分配优势,还是好学生多的好学校有优势。而八大分配到校的名额,其实原来就有,大概比例从15%提升至42%(而不是65%)。那相当于建平高中给某个初中的名额,由原来的1个,提升到了2个,没有特别显著的影响。

  4.政策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减少像六团中学/施湾中学这样普通中学的生源的大量流失,但对于六团/施湾这样的学区房,没啥影响:因为六团/施湾这样的中学,生源是大量流失的,确实没有任何理由留在当地,都在想办法出去上初中。而增加八大名额分配名额,可能会给一部分生源理由,以留在当地的学校,但是也很少有人会因为建平高中的1个名额变成2个个了,而专门选择去六团中学买学区房。

  5.实际上对于目前的比较热门的公办初中,几乎是没有影响的:现在比较热门的初中,基本上是因为其氛围,包括环境受益。但现在的热门初中,本来就用不着名额分配的名额,未来也用不着。比如建平实验,在建平实验通过名额分配的方式上建平高中,需要598分,而实际上裸考592分就够上建平高中了,所以名额分配对一流高中是没有意义的,以后名额从1个,增加到2个,还是没有意义,因为第二名的分数,基本上也是高于裸考分数的。至于有说法”会不会名额被平均给其他普通初中了?”首先,四校名额分配是很少的,都是各个学校自己考,那肯定还是更好的学校氛围更好一些。其次,八大的分配名额,也就是比如建平高中,从给六团中学1名额,到给六团中学2个名额,这个建平高中的名额,是从原来的自主招生的部分抽出来的,对于中考裸考拼分数的初中,也没有特别大的影响。

  6.学区房本质上是人口的倾向性和氛围,2022政策实施对于目前的学区房格局,也没有特别的影响:其实中考改革这个政策是2018年出台的,那时候还没有民办摇号政策。2019年7月国务院民办摇号政策出台,已经更彻底的均衡了这个问题,所以对于民办初中来说,民办摇号这个政策的影响,更为巨大,并且已经体现了,而中考改革名额分配这个政策,影响其实已经没有这么大了。而现在的学区房格局,是通过氛围,人口聚集等因素,选择的其实本质上不是学校,而是“人口聚集片区”,“初中学区房”本质上也不是“看初中”,而是“看人口聚集,从小学到初中就近上的片区”。上文也详细论述了,中考改革名额分配等方式,对于现在的学区房格局,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未来的学区房趋势,还是会大体延续现在的人口聚集片区的模式,或者叫“初中学区房”的模式。

  (注:本文为多知网转载,不代表多知观点立场;原文为作者个人随笔,不代表任何机构观点,对于上述相关政策分析仅为个人判断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