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未来CTO黄琰:无AI不教育,未来教育很大比例是脑培育脑测量

2018-07-20 07:19:52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Penny   0条评论

  多知网7月20日消息,在7月18日举行的2018好未来人工智能大会上,好未来CTO黄琰发表了演讲,他指出,虽然教育对变化有天然的抵抗力,但相信科技的融入,是这两千多年来改变教育形态和教育生产力的最佳契机,而未来教育相当比例的工作会转化成脑培育和脑测量。

  根据黄琰介绍,自创立之初,好未来非常重视科技,并主要投入三个方面,第一:内容研发系统;第二,教育信息化;第三,教育直播。

  \
(好未来CTO黄琰)

  过去一段时间,好未来相继成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和脑科学实验室。而他们的工作聚焦在两个部分:第一,解决课堂知识、信息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传递;第二,科学技术建设加速,这也加速了教育和科技的融合过程。

  全球教育科技已经到了“无AI不教育”,黄琰认为,未来教育相当比例的工作会转化成脑培育和脑测量。而随着区块链技术、即将成熟的5G技术的产生,必将促进教育形态的进步。

  以下为黄琰演讲全文:

  黄琰: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当我们谈及教育科技的时候,很难回避教育的本质。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教育的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有教无类”,一个是“因材施教”,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善恶、长相、贫富,剥夺一个人受教育的权利。“因材施教”本身讲的是教育质量的问题,好的教育体系应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推荐好的教育路径或学习方法。这个理想延续了两千多年,但如何定义和分类“材”,这个事情很难。

  难到什么程度?老师有时候不了解学生,学生有时候不了解自己,家长有时候也不了解孩子。经常有一些家长问,我的孩子聪明吗?聪明跟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到底是不是一个东西?家长还问,我如何发掘孩子的兴趣爱好,什么样的老师最适合教我的孩子?坦白讲,在现在的教育下解决这些问题不容易。这难免让我思考,有没有可能用科技让学习乃至教育拥有更好的被感知、被反馈、可提升的途径。

  乔布斯提过一个问题,为什么IT、信息科学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唯独对教育的改变小的令人吃惊。据我所知,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对变化有天然的抵抗力,有学者认为,让科技做自己的事情,离教育远一点,最好保持教育的纯洁,如果真的要用科技做教育,最好在一个完全崭新的领域做。我显然支持另一派学者的声音,我们相信科技的融入,是这两千多年来改变教育形态和教育生产力的最佳契机,2011-2018年,现代科技对教育的影响向前迈了一大步。

  自创立之初,好未来非常重视科技,并主要投入三个方面,第一:内容研发系统;第二,教育信息化;第三,教育直播。我们基于技术研发,开辟了一系列产品。例如ITS(智能教学管理系统),IPS(智能练习系统,现升级为“云学习”),到今天还是学而思和学而思网校的标配,也是很多同行参考的对象。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继续探索、思考教育的本质,以及支持这个本质的理论体系。于是我们提出,研究学习的科学,让孩子更加科学地学习。我们做了两件事,成立了两个团队,第一个是人工智能实验室,第二个是脑科学实验室,我们相信,教育的技术越往底层走,越能支持教育的本质和共性,越能服务好不同形态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并在未来一段时间有节奏地向全教育行业逐步输出和开放。

  好未来希望在科技研发上大力投入,可以惠及更大的范围,惠及更多教育同行。说回这两个团队,到底是做什么的?在成立初始,我们有很多探索的方向,今天我们把所有方向聚焦为两个部分。

  第一:解决课堂知识、信息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传递。

  我们发现,知识和信息被学生大脑接受和吸收,可以通过研究交互机制,通过语言、肢体、声音呈现,但是这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做的很不足。即使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师,在一节课最多只能关注7名学生,因为老师首先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我们希望通过技术,让每一个孩子得到更多关注,让每一个老师具备更多关注学生的能力。

  在课后,我们只有深刻了解,每一个学生接受知识、消化知识的程度,才能更好的优化教学环节。如何做出更好的课堂,实现更自然的交互体验,如何设计更容易让大脑接受知识的流程,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因脑施教,是我们需要做的事情。

   回到科技范畴,科技跃迁是不连续的,每3到5年都会有新的技术出来。每一项新技术与当前的教育产品结合,都会产生巨大的化学反应。例如好未来旗下学而思网校,将直播技术和AI结合,产生了“三师”模式,三师有主讲老师、辅导老师,还有AI助教。当认知科学和AI结合,必将让我们产生对未来教育新形态的期盼。

  第二:科学技术建设加速,这也加速了教育和科技的融合过程。

  认识这个规律可以让我们更清晰的把握,教育和科技结合后,未来教育的发展节奏。我们往前看,中国互联网带宽达到512kbps,在2015年标志着什么?标志着在网上看视频才有可能。

  从那之后,数十年的互联网视频之争延续到今天,从早期的PPLive,到中期的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土豆,到现在的游戏直播、在线教育,都是这场战争的延续。

  当第一台深蓝战胜人类国际象棋冠军的时候,我们认为那就是计算机战胜人类的极限,到2016年,AlphaGo超过深蓝战胜了人类围棋冠军,掀起了AI征战各个领域的浪潮。现在,我们认为5G的时代即将到来,当手机无线网络速度比现在4G网络快10倍的时候,虚拟现实将会进入课堂和教育环境。

  一年前,我们看到“AI+教育”,尝试奋勇前行。现在来看,全球教育科技已经到了“无AI不教育”,未来教育相当比例的工作会转化成脑培育和脑测量。而随着区块链技术、即将成熟的5G技术的产生,必将促进教育形态的进步。在新的技术浪潮冲击下,他们会被再次激活,在教育领域发挥更具想象力的价值。

  这一切才刚刚开始,我们会继续耐心、认真的研究学习的科学,让孩子更加科学地学习。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Tags: 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