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需求层面看:达内的学生都去哪了?

2014-03-27 12:24:40发布   来源:雪球   作者:JacobLee   0条评论

  本文中对$达内科技(TEDU)$ 的分析,均只代表个人立场,不做任何背书。

  在之前几篇文章里面,回帖中不断有童鞋提出来,身边的朋友里没有接触过从这类培训机构出来的学员。在所有的质疑声中,我认为这个质疑最为严重,因为这是在质疑整个IT教育行业的功能性。

  如果IT职业教育没有实现应有的功能,那么达内的业务就没有承担起第一篇我提到的社会责任。那么这个培训业务本身对客户就不具意义。达内的业务就是踩着高跷站立在玻璃悬崖边的骗局。那我之前所有的文字,都是在放屁。

  所以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单开一篇,来介绍职业教育对应届生就业的真实影响的文章。

  培训行业的学生去哪了?

  开始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事情,这世界本应该人人生来平等,但是有些人却更平等。由于先天的智商因素和运气因素(还有一部分爹的因素),从大学起,人就被分为:一本211院校、二本普通院校、三本独立院校、大专这几等人。从这个起点开始,每一种人就几乎注定了一种命运的轨迹,只有那些及其努力的人才能脱离这个既定轨迹。

  每一个学校每一个班都有好学生和平庸者,毕业后的收入也会有所差异。我们按照28原则来把好学生和平庸者做一个区分。然后很势力眼的将就业薪资作为唯一标准,来把人才分级,就会得出以下的表格。(薪资部分是预估均值,数据基本合理,单体有波动。)

27-danei-1

  人被分成了不同等级,企业同时也接受着市场规律的分级。我们习惯性的将企业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极企业】,这些企业的强大程度足以成为一个产业中的极点。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影响整个行业。代表企业有中兴华为、BAT、两个360。他们占所有企业中的1%

  【知名企业】,这些企业基本上都属于经营多年,在某个领域稳固的把控着业务的企业。他们通常是上市公司,企业人数超过3000人以上。代表有亚信联创、中国软件等。他们占所有企业中的5%

  【优秀企业】,这类企业所在的省份内很有根基,企业人数通常在1000人左右。代表有武汉佰钧成、大连华信。他们占所有企业中的15%

  【成长企业】,基本上脱离了生存压力,人数通常在500人以下,需要继续扩张的企业。他们占所有企业中的20%

  【创业企业】,这类企业有风险,也有机会,人数基本上在100人左右。他们占所有企业的60%。

  那么企业和人才之间的对应关系,基本上符合下图:

27-danei-2
  极企业招聘时最强势,通常会选择211大学中最优秀的学生,以及二班院校里少量最优秀的学生。这些人占总学生数量的不到5%。

  知名企业招聘时也很强势,通常是极企业挑选后211学生的首选,他们同样也会选择二本院校中最优秀的一些学生。这些人占学生总量的,不到15%。

  优秀企业他们的主要招聘对象是二本里优秀的学生,部分漏网的211学生也会成为他们的招聘对象。这些人占学生总量的不到15%。

  成长型企业通常不太招聘应届生,一方面这些企业无法支付培养新人的成本和经历,另一方面经过前面几轮强势企业的筛选,基本上也没有多少可以使用的人才了。

  创业企业对应届生的招聘更加慎重,他们需要能直接上手的程序员,但是由于在人才市场中的劣势,他们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将被迫选择一部分应届生。

  职业教育解决的“就业问题”,包括两个层面“找工作”和“好工作”的问题。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来,A层级的学生一定有工作。而BCD不管是哪一个层级的学生,在变成“+”之后,就能在他所在的层级内轻松解决“找工作“,并有机会向上跃升一级实现“好工作”的可能性。给学生一个“+”就是职业教育的责任。

  那大家认为这个“+”是什么品质呢?仅仅是学习成绩好么?

  来和我一起动动脑子,想想看我们面对应届生面试时各个面试环节都在看学生什么品质?

  简历初筛:我们看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主动性,看行文来判断学生的认真程度;

  笔    试:来测试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不是某个领域专精性),

  人力一面:来考察学生的职业素养、表达沟通甚至是气场,以判断学生未来与团队之间的合作能力。

  技术二面: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性和对项目的理解,以及处理问题的思考能力。

  以上我们考察的素质,都是可以通过系统培训甚至只是做一次就能获得的,然而这些又是在大学教育中长期缺失的。如果我们在一群平庸的的应届生中,突然发现一个接受过系统训练,并有一定的项目经验,谈吐顺畅,完成过团队合作项目的学生,他必然就是这群简历中的“+”。

  这个就是职业培训给学生带来的竞争力。

  职业教育培训出来的学生去那了,从那张金字塔的图里就能很清楚的看出来。

  二本的学生更轻易进入一个千人级企业,甚至跨级进入上市的知名企业或极企业。

  三本的学生更轻易的进入500人级的增长型企业,甚至进入当地的千人级大公司。

  大专的学生更容易找到工作,偶尔还能进到一些中型的公司入职。

  回到开始的问题,为什么你身边的朋友没有接触过这类学生呢?

  可能是以下原因的任何一个:

  1.13万学生相对于超过1000万的IT从业者来说(20年X每年净增加50万岗位),仅仅只是1%。抑郁症患者在人群中的比例都接近2%,同性恋人群的比例接近8%,你接触过他们么?

  2.这部分学员在培训前处于竞争劣势,他们并不以这段培训的经历为荣。

  3.大部分人并不关心同事的背景,你很可能无法立刻说出周围4位同事读的哪所大学。

  4.你关注的企业集中在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上,但这些企业也只是中国数万软件企业中的一小部分。

  以上就是IT职业教育(不单指达内)的学员的去向,你们根据我以上的提示,按图索骥就一定能发现达内的学员。

  一并回答其他关于职业教育的质疑

  培训企业宣传的那些进入大企业的学生是真的,网上有些学生说只去了小公司工作也是真的;有的人资说达内的学生还不错是真的,有些企业说根本不招聘达内的学生也是真的。月薪超过8000的学生是真的,月薪2500的学生也是真的。

  还记得我们的第一类客户公式么?A=a(1+βT),职业教育对学生增益的影响除了教学品质T和学生的努力β之外,学生培训前所处的等级a也是决定毕业后去向的关键。
借用网上的一张图来说明我的观点(希望作者可以联系我):

27-danei-3


  顺便说一句,
  在@Ricky 提供达内报告中提到就业率90%,学员平均薪资高于社会平均薪资的14%。很多人说这个数据看起来对学生的增益不大,我想说,如果这组数据是出自权威机构的统计并真实有效的话,这组数据就是非常伟大的数字。

  从上面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达内培训的学员基本上都是各个层级中最末端的吊尾车,而在达内4个月的培训后,这些人能反超平均值。达内教育的作用实际上是解决了最差人群的就业和提升的问题,这是让政府和学校一直以来都束手无策的大问题。

  如果说211大学做到的是将玉石变为玉器增加其附加值,那达内就是将玉石的下脚料做成工艺品卖出了玉器的价值。

Tags: 达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