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教育信息化的产品必须能为全体师生所享用。

辅仁高中副校长沈志斌:怎样通过信息化产品实现精准教学

2018-08-27 14:20:45发布     来源:多知校长    作者:王上  

  文|王上

  “所有教育信息化的产品必须聚焦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否则,没有生命力。”辅仁高中副校长沈志斌与多知网近一个半小时的对话中,这句话被他提到了四次。

  作为管理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沈志斌尤其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在为此寻找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沈志斌1999年苏州大学研究生课程班结业,先后在无锡市第一中学、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从事物理教学工作33年。2001年升职为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副校长,2016年8月调任为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副校长职务。

  近三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从一位一线物理教师到学校副校长,沈志斌满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

  为提升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沈志斌非常关注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实际应用,早在梅村高级中学时,他就与教育信息化的产品结缘。在他眼里,教育信息化必须与教学质量挂钩,否则,就是无用之功。

  在与多知校长的对话中,沈志斌详细阐述了对教育信息化产品的理解与应用,并简单分析了新高考下教育信息化产品的机遇与挑战。

  
  (辅仁高中副校长沈志斌)

  土生土的教育信息化产品,走上校企合作之路

  2013年,江苏省无锡市梅村高中的百年校庆如期而至。

  此前,为提升教学成果,校领导带领大家研究基于数据的精准教学,但主要还是依靠教师和课代表在黑板上“划正统计”,再生成Excel表进行计算,效率非常低。

  面对归校的毕业生,特别是毕业于计算机专业、有计算机创业经验的李可佳,校长、年级组长提出了两个需求:一是希望可以将精准教学从传统的方式落地到计算机系统中去;二是希望可以保证老师们的教学习惯不被改变。

  出身于教师家庭的李可佳,从小耳闻目睹老师们的辛苦与不易,能够改善教学现状,是他一直以来的愿望,所以就接下了“军令状”,极课大数据的产品原型应运而生。

  在精准化教学过程中,统计这个简单而重要的环节却成了“拦路虎”。由此,一个新的课题产生——用数字图像的方式解决数据统计难题。

  换句话说,通过一台扫描仪和云端服务来解决老师采集学生学业相关数据的问题。学生依然在纸上答题,老师依然在纸质试卷上批改,产品需要适用于日常作业、考试练习和大型考试阅卷等场景。

  开发第一版产品用了3-4个月的时间,把一沓试卷放进扫描仪,准确率80%,可以说准确率是极低的。“当时是感觉到受挫的。”李可佳说。

  为了解决 “准确性”的问题,从2014年开始,李可佳带着团队入驻学校。

  团队在入驻学校的同时,成立了江苏曲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李可佳任CEO,而这款针对“K12阶段大数据精准教学”的服务平台被命名为“极课大数据”。

  “极课完全是土生土长的教育信息化产品,最初都是老师的创意。”沈志斌介绍,极课是在梅村高中生根发芽的。

  实际上,在极课之前,梅村高中有编程相关的老师曾经尝试做“数据统计”的相关产品,但是以失败告终。而在极课大数据推出后,老师们的反馈正面积极。

  特别在形成新的课题后,极课推进的速度加快,梅村高中2015年就实现了“全覆盖,常态化”应用,开展精准化教学,随之2016年,极课从无锡铺向全国。截止到2018年8月,已常态化部署在3000多所知名K12学校中,覆盖300万师生。

  “如果纯粹是一项技术,那相对比较简单,而变成产品之后有些复杂,要升级、营销、服务等,涉及到经济层面的,学校做不起来,所以都是公司化运作的,因此走上了校企合作的道路。”沈志斌并没有讲述极课大数据推出的艰辛过程,只是简单说了一句“校企合作在大学很普遍,但是,在中小学很少”。

  极课大数据是梅村高中第一个使用的,也是在梅中的实践过程中升级迭代的。“极课大数据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教育信息化产品,最初是老师们的创意,技术怎么突破,产品怎么推广,都是企业完成的,学校和公司缺一不可。”

  “极课大数据如果只是学校推出来,会是一个很好的教学产品,但技术含量不会高;而如果只是企业推出,应用上就可能不适应学校一线的情况。”沈志斌特别感慨,“虽然没有中小学与企业合作的相关政策,也没有先例,但是,基于当时的需求,梅村高中选择了校企合作这条路。”

  从提升老师效率到提升教学质量的正向循环

  作为一个从一线出身的副校长,沈志斌对教学中的痛点深为了解。

  “从作业环节来看,老师布置作业后,学生第二天要交作业,老师要批改作业,上课时要评讲题目。那哪些题目要评讲?

  传统的做法是大部分老师凭感受去评讲;比较负责人的老师会去“划正统计”,用数据统计哪些题目做错的人数最多,然后再评讲作业。

  有数据会更精准,但是老师 “划正统计”非常花时间。因为一个班几十个学生,试卷都需要来回翻看,此外,有的时候老师课比较多,可能没有时间去统计。

  因此,在传统做法中,大部分老师其实是凭感受去评讲作业。”

  这是教学环节中一直存在的难题,而极课解决了这个痛点:老师批改后的试卷/作业拿在扫描仪上一扫,错题全部能统计下来,做到数据采集。

  当前,机器阅卷在我国已经非常普遍,但沈志斌认为,机器阅卷有其弊端,比如,机器阅卷没有批改痕迹,而且使用率比较低,仅仅适用于大型考试。

  沈志斌把学校的评价系统分为两大类:一是个性评价,二是终极评价。

  平时的作业称之为个性评价,是每天发生的;而中考、高考都属于终极评价,是一个总评价,期中期末考试也可以归为终极评价,大概两三个月考一次。

  在沈志斌看来,网上阅卷仅仅适用于大型考试,即终极评价,因为间隔的周期比较长,通过数据采集后发现学生问题后,学校再想补救,为时已晚。如果依靠终极评价来提升教学质量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每天的作业采集,是一种过程评价,因为有批改痕迹,能生成错题统计的报表,对哪些题目错误率较高一目了然。“今天发现学生的问题,明天甚至当场就可以评讲补救了,过程会做得比较扎实。”

  辅仁高中早已实现极课系统全学科覆盖,利用大数据对学生学业情况进行全面诊断,为教师实施精准教学提供依据。

  有批改痕迹就意味着“老师批改作业”的环节依然保留,而省去的是统计错题的时间。其实市面上也有帮助老师批改作业的信息化产品,但是梅村高中和辅仁高中均未使用。

  老师可不可以让机器去批改作业?这可能是一个道德话题。沈志斌的逻辑是,老师亲自批改作业很重要,因此有批改痕迹很关键。“老师批改作业是师生回归文本的交流,这也是教学的一个环节,或者说也是个性化教学的一个环节。比如,老师针对学生的作业写了几句评语,这恰恰是个性化交流的体现。”

  在这位副校长看来,只有节省了老师统计错题的时间,老师才能很快梳理出要评讲的题目,才能缩短在课堂上学生“温故”的效率,进而增加 “知新”的时间,最终指向的是教学效果的提升。这些环节步步相扣,正向循环。

  沈志斌在实践中发现:“当前学校都是精细化竞争, 在细节上更胜一筹,以数据驱动老师精准化教学会使学校占有先机。”

  发放专属暑假作业,从精准化教学到个性化辅导

  在今年的这个暑假,辅仁高中的老师为每位学生下发了一份专属的暑期作业,这份暑假作业极具个性化,每个人的作业数量和题目均不相同。这就是通过大数据实现的。

  极课有教师端、家长端、学生端,所有数据都在阿里云上。孩子可以以周为周期,导出自己的错题,为学生做知识管理,帮助学生进行反思。

  通过数据挖掘后,可以进行学业评价,个性化数据可以跟踪学生的各种情况,采集到一定量后,会统计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会生成综合的报表。

  众所周知,每个学校在高考都会停课复习,而极课大数据生成的综合报表,可以让每个学生知道自己要复习哪些知识点,有重点,有目标。

  辅仁高中现在已经连续两年实现了高二升高三的暑假数学作业是个性化的,“这在全国基础教学中是首创的”。

  “常态化采集,大数据统计,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源包,这样个性化的推送,可以说实现了因材施教。”沈志斌无不自豪地说道。

  沈志斌推崇大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理念,在他看来,基础教育因为是班级课制很难实现个性化教学。而极课让学校走在了“因材施教”的路上,“实现了课中精准评讲,课后精准辅导,个性化资源推送”。

  “不能搞花样,提高教学质量最实在”

  “教育信息化的产品如果不能为全体师生所享用,是不会有生命力的。” 这是是沈志斌通过调研无数个教育信息化产品得出的结论。

  “教育信息化产品搞花样,做面子工程,是没有用的”,在沈志斌看来,所谓平板教学的智慧课堂略有些“华而不实”。

  有一种平板教学的智慧课堂是专用教室,不在教学楼里。一是距离会比较远,学生要跑到专业的教室去上课;二是换个环境学生心态也不一样,很难快速进入课堂。因此,老师使用频率不高。非中考高考科目的老师使用可能更多,比如,心理学老师。

  然而,沈志斌也承认,平板教学对于英语等语言类需要调动气氛的课程是有益的,但对其他课程可能效果甚微。

  还有一种智慧课堂是以某个学校的某个班级为试点,沈志斌个人认为,搞试点本身就不公平。“现在国家提倡教育公平,如果教学信息化只是少部分人使用,那就违背了教育公平原则。所以我判断,这类的智慧课堂最终会走下坡路,甚至会销声匿迹。”

  辅仁高中的信息化产品都在围绕“提升教学质量”,除了极课之外,还有 “全科录播系统”。辅仁高中的每个教室都配备高清摄像头、拾音器,进行课堂实录,课后教师制作成微课,上传到“无边界课堂”,满足学生课余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老师也可以通过视频做教学反思。

  根据沈志斌的经验,教学并不神秘,就是备课、上课、作业、考试、辅导五个环节。教育信息化产品如果能从某一个环节的痛点切入,就能带来很大改变。关键是要提升教学质量。

  沈志斌把学生的课程分为三类: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和社团课程。国家课程是必考课程,校本课程和社团课程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是非必考课程。

  “极课就是专注于国家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其实也就增加了学生学习素质教育课程的时间。”沈志斌认为极课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很明显。  

  比如,梅村高中在使用极课之后,升学率一路攀升,学校二本上线率从2013年的86%到2015年的90.7%,再到2016年的95.74%,实现了高考成绩的三连跳。

  当前,极课大数据已经覆盖了江苏无锡400多所学校,无锡高中100%覆盖,中学50%覆盖,小学也有1家。

  暂难完全实现新高考方案,多数学校会尽量减少走班上课

  作为高考改革先锋的江苏省,高考方案“十年四改”,今年江苏省再次对高考进行重大调整,新方案已经上报教育部审核,将于2021年实施。虽然正式方案未公布,但文理不分科成为趋势。

  作为江苏省管辖的学校之一,沈志斌也谈及了对新高考的观察,他认为,新高考给了更多的选择权,尊重学生的意愿是好事,但是,在现有条件下,完全实现新高考方案是难题。

  新高考改革2014年浙江、上海首批启动试点,预计到2020年前,全国所有省份全面推行。上海新高考过渡得看起来比较平稳,但是,浙江省似乎很不平静。

  2017年,浙江高考(2016级)学考选考网上报名结束后,一份报考数据在部分高中家长群及网络中流传,“2016级全省高二学生报名参加11月份选考共30万考生,其中选考物理的考生从以往的7~8万人骤降至1.2万人”。

  对此,浙江省教育厅回应称,“高二学生本次报名,绝大部分只选择学考,首次报名选考科目的寥寥无几,最多的选考科目也只有2000人。目前,尚无最终确定的选考科目人数。” 这份辟谣主要回应了物理选考数据传言的不真实性,但未对2016级物理选考数量可能下降的趋势进行回应。

  新高考3+(6选3)方案可以让学生有20种选择,但是,大部分学校会受限于教室和师资,辅仁高中的原则是: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走班上课。

  沈志斌介绍,很多学校难实现把所有科目拿出来让学生选择,会想办法尽量减少走班。比如,有的学校会建议物理、历史、地理必修一科,这样也会减少大量弃考某个科目的现象。

  新高考方案下,高中不分文理科,大学也不再分文理科,但是大学各专业提出了选科目的要求。由此产生了生涯规划课程,也有校外企业开始瞄准这块商机。  

  辅仁高中2015年就开设了生涯规划课程,而沈志斌解释,“我个人认为,生涯规划课程没有那么神秘,作为学校,不会刻意放大。”在他看来,很多学校对于生涯规划的教育信息化产品暂时处于观望阶段。 

  还有值得注意的是,新高考方案下,高校录取有了更多选择权,例如,取消高考录取批次,实行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

  沈志斌坦言,相对于高中学校来说,自主招生政策对于家长的挑战更大,他们需要和孩子一起准备申请材料,陪孩子全国到处跑。

  同时,沈志斌提到,“当前,自主招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还是少部分大学的人才选拔方案,作为中学,还是把精力集中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多知网 王上)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